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中國現代史(增訂十版)

中國現代史(增訂十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478838
薛化元
三民
2025年2月12日
133.00  元
HK$ 119.7  






ISBN:9789571478838
  • 叢書系列:中國史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7.2 x 23.2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十版
  • 出版地:台灣
    中國史


  • [ 尚未分類 ]











      本書分題論列中國與臺灣現代歷史的發展脈絡,並評析其歷史涵義。對於這段歷史過程中的重大事件,論述不求其詳備,而取其精義,且與時並進,希望能讓讀者有系統而概念性的理解。關於這段歷史過程中諱莫難明的史事,也參酌最新研究成果,務求確實無訛,盼望亦能讓讀者有超越傳統歷史論述的認知。 選題與章節細目之安排,則側重於既往歷史教育所忽略而有其重要性的題材。盡量不落俗套,綱舉目張,使讀者展卷之始,即能掌握脈絡與涵義所在。


     





    編寫要旨

    第一章 清末政局

    第一節 外患頻仍

    第二節 內憂接踵

    第三節 政局腐敗

    習 題

    第二章 救亡圖存之道

    第一節 從洋務到變法

    第二節 立憲派之活動

    第三節 革命派之進行

    習 題

    第三章 臺灣之開發與發展

    第一節 中國古文獻中的臺灣

    第二節 明末清初之臺灣

    第三節 清代之開發與臺灣建省

    第四節 武裝抗日與政治抗爭

    第五節 近代之建設與成就

    習 題

    第四章 民初政局

    第一節 辛亥革命與民國建立

    第二節 民初政局之演變

    第三節 民初之外交

    習 題

    第五章 中國的啟蒙運動「五四」

    第一節 五四運動之時代背景

    第二節 五四運動之經過

    第三節 五四運動之廣大影響

    習 題

    第六章 北伐統一與抗日戰爭

    第一節 黃埔建軍與國民革命軍之組成

    第二節 北伐與統一

    第三節 從九一八到七七及抗戰的經過

    習 題

    第七章 行憲與大陸失守

    第一節 憲法之制定與實施

    第二節 從容共清黨到和談協調

    第三節 戰局逆轉與大陸撤守

    習 題

    第八章 臺灣海峽兩岸從對峙到交流

    第一節 臺灣經驗的歷程

    第二節 中共政權的獨裁與「改革開放」

    第三節 臺海兩岸的對比與交流

    習 題

    徵引書目



    ?









      一、本書係參考中國現代史領域諸多前輩的研究,編纂而成的教科書。因囿於篇幅且非學術性著作,故在正文中不一一註明出處,而於參考書目中列明所參考的著作,以示不敢掠美之處。其中參考郭廷以的《近代中國史綱》、張玉法的《中國現代史》、國立編譯館的《中國近代現代史》、李守孔師的《中國近代史》諸書尤多。而立憲派及辛亥革命部分則張朋園的著作,臺灣的部分則以吳密察、隅谷三喜男等,黃昭堂、若林正丈、楊碧川等人的著作,是主要的參考書籍。特此說明,並誌謝忱。



      二、有關中國現代史的史料及史實部分,則多得自李守孔師的課上;至於有關思想及論證部分,則多得自李永熾師的課堂。其中諸多觀點,迄今仍未正式出版。在此特別感謝老師們過去的教導。



      三、至於本書第一、二、四、五、六章的部分初稿,出自潘光哲兄之手;而有關中國共產黨及中共政權部分的初稿,亦得力於專攻中共史的李福鐘兄之大力鼎助,才得以完稿。在此,特誌謝忱。



      四、有關本書的體例部分,原則上採中國紀元,附上西元紀元。唯為尊重史實起見,凡外國史事則原則上採西元紀元,而日本領臺期間亦採西元紀元,至於中共政權統治下的中國大陸,則採西元紀元。



      五、中國成為正式通用的國號是十九世紀末葉以後的事,但為了便利,本書行文仍採「中國」一詞。



      六、條約生效,一般而言必須經過簽約、批准、換文等程序,所以從簽訂至生效有時間的落差,然為避免過於繁瑣,除必要者外,省略其過程的記述。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