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氧的奇蹟:開啟氧療新時代

氧的奇蹟:開啟氧療新時代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839315
林哲安,陳興漢,高明見
渠成文化
2025年1月21日
227.00  元
HK$ 192.95  






ISBN:9786269839315
  • 規格:平裝 / 480頁 / 17 x 23 x 3.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醫療保健 > 自然療法











      氧氣,看似平常的元素,卻是維持人體健康與促進長壽的關鍵。



      隨著現代環境的惡化和生活方式的改變,「隱形缺氧」已成為許多健康問題的根源。本書不僅探討氧氣對於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與免疫系統的多重益處,更深入分析了氧療對於慢性病、癌症的預防及恢復的潛力,並揭示了氧氣如何促進細胞修復、提升免疫系統功能,並能具有延緩衰老、提高身體自我修復能力的秘密。



      從預防疾病到促進修復,這本書將為你和家人的健康之路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持。



    本書特色



      1.??? 揭開「氧療」的神秘面紗!翻開本書一起探索「氧氣」蘊含的神奇療癒力量:從細胞修復到延緩衰老,「氧療」是卓越當代醫學的新篇章。



      2.??? 一本兼具科學性與實用性的健康指南,無論是醫療專業人士還是追求健康生活的讀者,都能在書中找到豐富的資訊,學習最新的氧療知識!



      3.??? 本書匯聚國內外醫學專家的智慧,深入淺出解釋氧療的科學基礎與其在現代醫學中的廣泛應用;涵蓋微壓氧治療、高壓氧療以及高溶氧水等前沿療法。

    ?


     





    推薦序 陳介甫 教授

    推薦序 戴念梓 教授、戴念國 醫師

    推薦序 李慶國 教授

    推薦序 潘敏雄 教授

    推薦序 曾憲群 董事長

    推薦序 何文琮 總經理

    作者序 林哲安 院士

    作者序 陳興漢 醫師

    作者序 高明見 醫師

    第1 章 導論

    第2 章 細胞的結構與氧氣之關聯性

    第1 節 細胞的結構及運作

    第2 節 氧氣與細胞的關聯性

    第3 節 飲食與細胞的關聯性

    第3 章 呼吸系統

    第1 節 呼吸系統解剖學

    第2 節 呼吸系統生理學

    第3 節 呼吸系統病理學

    第4 章 空氣汙染對健康的危害

    第1 節 空氣汙染成因

    第2 節 空氣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傷害

    第5 章 新冠肺炎Covid 19 對健康的危害

    第1 節 新冠肺炎Covid 19 的成因及傷害

    第2 節 快樂缺氧

    第3 節 長新冠簡介

    第4 節 罹患長新冠對壽命之影響

    第6 章 光合作用與氧氣的重要性

    第1 節 光合作用

    第2 節 細胞呼吸作用

    第7 章 氧氣

    第1 節 氧氣的特性

    第2 節 氧氣治療的種類

    第8 章 缺氧

    第1 節 缺氧的成因與類型

    第2 節 缺氧的症狀

    第3 節 缺氧對人體的傷害

    第4 節 缺氧與癌症的關聯性

    第9 章 自由基

    第1 節 自由基的定義及種類

    第2 節 自由基產生途徑及對人體的危害

    第10章 微壓氧治療

    第1 節 微壓氧定義及物理定律

    第2 節 微壓氧療種類

    第3 節 微壓氧對人體效益機轉

    第4 節 微壓氧在疾病的治療

    第5 節 微壓氧在身心靈效益

    第6 節 微壓氧的操作安全及注意事項

    第7 節 微壓氧產業未來展望

    第11章 飲用高含氧水之研究報導

    第12章 氧療與腦部組織之關聯性

    第1 節 氧氣在腦部的運輸及重要性

    第2 節 缺氧對腦部的傷害

    第3 節 氧療對腦部傷害或疾病的效益

    第13章 皮膚與微壓氧

    第1 節 氧氣與組織的關係

    第2 節 氧氣與皮膚

    第3 節 新型透皮氫氧貼劑

    第4 節 醫用氣體的新途徑

    參考文獻



    ?





    作者序1.



    國際醫學科學研究基金會執行董事

    烏克蘭國家科學院院士

    林哲安 院士




      你常在空氣迴圈差的空間生活,甚至運動?

      在地下室運動,密閉空間開會?

      你的家裡為了避免外面的灰塵,所以緊閉門窗,只開空調?

      你曾有高山症不適?

      你曾做化療的不適?

      你曾有偏頭痛不適?

      你曾有月經來時不適?



      如果你曾有體驗過這些病苦,你一定要來看本書。本書將告訴你真正的解決之道:「微壓補氧」。



      在醫學院,神經內科教授常問醫學生一個問題:「疼痛,到底是好還是壞?」藥理學教授常問醫學生一個問題:「疼痛,要吃消炎藥還是止痛藥?」



      回答這個問題,需從演化的角度來看。



      疼痛,是演化留下的產物,是細胞發出的求救信號。疼痛,因為組織發炎,透過神經傳導,發出訊號喚醒自癒力。所以疼痛,是好事。



      不痛,也就意味著,這個機制已經失效,無法及時提出警訊,來處理組織發炎或器官受損的問題。舉個國人也熟悉的例子來說,肝臟,因為沒有神經分布,所以我們常說肝臟是個沉默的器官,因此往往察覺不對勁的時候,經過腹部超音波檢查,已經是肝硬化末期甚或是肝癌級別的病症了。所以,疼痛,是個好的機制。



      那麼,釐清疼痛的機制後,下一個問題:疼痛的時候,要吃藥嗎?止痛藥好,還是消炎藥呢?



      各位要知道,疼痛的原因是組織發炎了,透過神經回饋讓大腦有所警覺,是一套演化下來爭取時間保護生命的反射機制。所以要解決的不是疼痛,是要解決引起疼痛的原因:「細胞組織發炎了!」



      這個也容易比喻,一些高檔的轎車有安全感應系統,可以避免車子被小偷竊盜。



      而當安全警報鈴響了,當然是要抓小偷解決問題(消炎),而不只是把警報關閉(止痛)。不過,有些車子的震動警報係數調得太敏感,所以生活中常出現一些困擾,例如一台重量級的卡車經過引起路面震動,這時候警報系統常常鈴聲大作且止歇不下來,讓車主好生尷尬外,也讓鄰居不勝其擾。您說,這是不是跟我們疼痛的反應很像呢?因為演化的歷程中,有些人的身體的警報系統,就是比較敏感,所以他常常感到痛,常常覺得不舒服。往往這類型的朋友,也都有免疫失調症、三高……等的體質,也就是「發炎體」的疾病體質。



      發炎體,是一個專業用語,發炎體的疾病分為6 級,分別是:



      • 第一級,過敏性疾病:異位性皮膚炎、濕疹、汗皰疹、鼻炎、氣喘。

      • 第二級,周邊自律神經失調:胃食道逆流、瓣膜閉鎖不全、易暈、脹氣、手腳冰冷、盜汗、心悸。

      • 第三級,腦神經發炎:精神疾病失眠、多夢、強迫症、妥瑞、ADHD、恐慌、精神分裂。

      • 第四級,代謝症候群: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中風、心肌梗塞等。

      • 第五級,免疫系統叛變:自體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類風濕、甲狀腺、乾癬、乾燥症等)。

      • 第六級,免疫細胞喪失戰力: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癌症、帶狀性泡疹、單純性泡疹)、癌症。



      發炎體疾病,屬於慢性疾病,很難有藥物可以直接治癒。



      這類發炎體疾病朋友,如以吃止痛藥的方法來排除疼痛,等於是把警報系統暫時關閉,那麼就容易陷入錯誤的困境中,因為非但沒解決發炎的問題,也讓警報系統長期失效。所以,根本的解決方案,應該是「解除組織發炎的問題」。



      提到組織發炎的原因,可以簡單分為3 大類:



      1. 新陳代謝的發炎:細胞缺乏養分或代謝廢物累積。例如痛風就是尿酸積累過剩。



      2. 組織缺氧的發炎:目前沒有藥物可以治療。



      3. 細菌、病毒、真菌等感染造成的發炎:這類的疾病自從抗生素與疫苗的發明後,人類的壽命長度往前邁進了一大步!如果說工業革命是西方超越東方的重要轉折點,那麼抗生素的發現無疑是西方醫學一步崛起的最大原因。但是,自此也讓人們產生錯誤觀念:藥物可以治癒所有疑難雜病。



      面對這3 類的發炎,現在主流醫學就是以藥物控制為手段。實際臨床經驗,藥物只能控制病情,解決部分問題,剩餘的病治不好,只能持續監控,所以稱為慢性疾病,然後長期監控下,仍持續惡化,最終演變成下一個疾病。



      實際上,第一類代謝造成的發炎,我們可以透過精準營養補充、正確飲食方式、運動流汗代謝、熱療水療排毒等方式來調整。而不是服用那麼多藥物來抑制身體的發炎。



      第二類缺氧造成的發炎,就應該從源頭來處理:補氧。利用壓力可以減少時間的浪費,就跟壓力鍋燉肉一樣。所以最有效的補氧,就是利用壓力來增加補氧的效率。



      「微壓補氧」,適合現在生活步調快的族群:「亞健康在健康防病防變、亞疾病在慢病調理、疾病在疾病防復」,無創無毒無副作用的健康生活方式。希望透過本書的介紹讓大家知道:適度運用醫學氣體也是一種治病的方式。



      對一名醫者來說,治病的方式,越多越好!



      對患者,對家屬來說,治病的選擇,越多越好。



      與讀者共勉之。



    作者序2.



    桃園敏盛綜合醫院高壓氧治療中心

    桃園敏盛綜合醫院

    前醫療副院長、醫事副院長

    中華民國職業病醫學會前理事長

    陳興漢 主任




      氧氣是生命存活的基本元素之一,對於人體的健康與疾病治療都有著極大的效用。



      「微壓氧」是一種新興的氧療法,治療方式為使用者須進入微壓氧艙後,將艙內加壓小於1.4 大氣壓且呼吸純氧的治療方式,已被證明對眾多疾病有顯著的療效。



      現代醫學之父威廉.奧斯勒爵士(Sir William Osler)(1848?1919)說:「醫師的首要職責之一,就是教育民眾不要吃藥。(One the first duties of the physician is to educate the masses not to take Medicine.)」余有幸能追隨威廉爵士之理念,秉持以「醫療氣體治療(Medical Gas Therapy)」之核心價值,從事教導民眾以氧療預防及治療疾病。「醫療氣體治療」是國外行之多年的治療方式,使用的氣體包括: 氧氣(Oxygen)、氫氣(Hydrogen)、醫療臭氧(MedicalOzone)等均為有效、價廉、少副作用的治療方式。



      「缺氧為萬病之源」、「氧療活血身康泰」,個人從事高壓氧治療近36 年,治癒了無數疑難雜症,對於以氧氧作為治療氣體產生的療效有無比的信心。



      2019 年11 月新冠狀肺炎病毒「COVID-19」造成全球經濟及民眾生活受到影響。從媒體中陸續看到確診者在家猝死的消息,「快樂缺氧」、「隱形缺氧」或「沉默缺氧」成為民眾關心的問題。在門診時,時常有民眾詢問如何吸氧或喝高溶氧水以提升免疫力,對於氧療的選擇及使用有高度的關注,這也是激發寫這本書的動機,提供氧療方面的專業知識分享。



      人體細胞缺氧時,會造成細胞質內的粒線體產生能量不足,造成細胞核內染色體之病變,導致癌症的發生。如何提升體內氧氣含量平衡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防癌最重要的工作。氧氣療法包括:常壓下呼吸純氧、微壓氧療法、高壓氧療法等,因使用者的目的或病情需要而有不同的選擇。高壓氧療法已經在臨床醫療和健康保健領域得到肯定及廣泛的應用。



      「微壓氧療法」是使用者需進入壓力艙在微壓下呼吸高濃度的氧氣。氧氣經由呼吸進入人體後,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到各組織器官,進行細胞代謝功能和增強身體的免疫力。



      微氧療法的用途包括:治療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運動損傷等治療;還可幫助身體恢復疲勞,提高身體免疫力,改善人體的皮膚質量和防癌等效益。



      微壓氧療法也被廣泛用於美容、健身、理療養生等行業;許多美容院、健身房、水療館、養生館等場所都提供不同方式的氧氣療法服務,幫助顧客減少壓力、舒緩疲勞,增強身體的健康和美容效果,並進入到社區或自宅追求居家養生的舒適性、隱私性、方便性等。



      微壓氧治療是有效的輔助性治療工具,價錢便宜且不會造成人體成癮性。



      為了使讀者們能夠容易了解本書的順序及條理性,將各章節排序如下說明:



      第1章,說明人體是由細胞所組成,疾病的發生都是因為細胞出現問題,故對於細胞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第2章,細胞的結構與氧氣之關聯性,包括:細胞的結構及運作、氧氣與細胞的關聯性、飲食與細胞的關聯性。

      第3章,呼吸系統:從呼吸系統的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做說明。

      第4章,空氣汙染對健康的危害,包括:空氣汙染成因、PM 2.5對人體的傷害。

      近年來,全球各國受到新冠疫情嚴重的影響,第5 章說明新冠肺炎Covid 19 對健康的危害、新冠肺炎Covid 19 的成因及傷害、快樂缺氧、長新冠簡介等。

      第6章,光合作用與氧氣的重要性,包括:光合作用、氧氣對細胞之重要性、氧氣與飲食之關聯性。

      第7 章,氧氣,包括:氧氣的特性、氧氣治療的種類。

      第8 章,缺氧(Hypoxia),包括:缺氧的成因與類型、缺氧的症狀、缺氧對人體的傷害、缺氧與癌症的關聯性。

      第9 章,自由基,包括:自由基的定義及種類、自由基產生途徑及對人體的危害。

      第10 章,微壓氧治療(Mini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包括:微壓氧定義及物理定律、微壓氧療種類、微壓氧對人體效益機轉、微壓氧在疾病的治療、微壓氧在身心靈效益、微壓氧的操作安全及注意事項、微壓氧產業未來展望等章節,期盼對讀者們有所助益。

      第11 章,飲用高溶氧水之研究報導:說明經由腸胃道飲用高溶氧水對人體效益之研究。

      第12 章,說明氧療對腦部之重要性。



      余從事高壓氧療法多年,深切感受到氧氣對人體的效益及重要性,有幸與東方醫學學養豐富的林哲安院士、高明見教授合著此書,目的是運用中西醫學及微壓氧療對身心靈等之機轉、成效及在文獻的報導,使讀者了解到吸氧氣治療及飲用高溶氧水對疾病預防、抗癌、防癌及健康養生的正確性及重要性。



      期盼《氧的奇蹟—開啟氧療新時代》的出版,具有拋磚引玉的作用,帶動國內有志之士對氧氣醫學領域的研究及討論,以造福民眾。



    作者序3.



    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

    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

    高明見 醫師




      台灣正面臨高齡化社會的挑戰,腦血管疾病,尤其是腦中風,已成為導致成人失智及失能的主要原因。每年新發生的腦中風病例超過三萬人,隨著時間推移,這一數字預計將進一步增加。



      以往對於缺血性中風的治療選項相對有限,但自1995 年血栓溶解劑(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的開發以來,治療局面有了重大突破。這種藥物在發病後三小時內靜脈注射,可溶解血管內的血栓,恢復血流,避免進一步的神經功能損傷。在台灣,經過本人與腦中風學會的共同努力和推廣,rt-PA 的施打率已達到歐美先進國家的水平,使得眾多中風患者受益。



      本書呈現了作者群多年來在各自的領域深耕研究,並致力於推動新型療法的應用。林醫師在氧氣治療的研究上有豐富的經驗,尤其是對於微壓氧療法的推廣,經過審慎評估,患者在壓力艙內以微壓狀態呼吸高濃度氧氣,能有效增強氧氣進入血液循環系統,進而達到身體的各個組織器官。這種輔助療法對於處於亞急性階段,甚至是慢性階段的中風患者,能夠顯著促進其康復過程。



      同時,本書中提到的高溶氧水應用也具有潛力,這是一種可飲用的含氧水,被認為能有效支持和加速康復過程。我們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探討了氧氣對細胞、組織器官以及人體健康和疾病的關係及其重要性,特別是在腦心血管疾病的康復過程中。我們希望這本書能為從事氧氣醫學領域的研究與應用者提供重要的參考,同時也為廣大讀者帶來養生和健康維護的寶貴知識。



      通過對缺血性中風的深入研究和微壓氧療法及高溶氧水應用的推廣,本書為中風預防和治療工作開闢了新的途徑。隨著這些療法的進一步研究和應用,有望為更多的中風患者帶來康復的希望,並顯著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



    推薦序



    國際醫學科學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志英植物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

    陳介甫 教授




      人都希望長壽健康,頭腦清楚的人也知道人終須一死。而人到底可以活多久呢?高級動物的壽命約為成長期的5到7倍,所以人也可能活到150 歲(人的成長期約20到25年)。最長壽的脊椎動物是格陵蘭鯊,可活400歲,156歲才開始找伴侶。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的當前最長壽老人安德列修女,出生於1904年2月11日,於2023年1月17日去世,得壽118年。日本的長壽老人於2022年4月19日去世,享年119歲。目前最長壽者是1907年3月14日出生於美國,現住在西班牙的瑪利亞•布蘭亞斯• 莫雷拉。迄今最長壽的人是1997 年去世的法國人讓那•卡爾芒,共享年122歲,這些紀錄保持者都是女性。



      筆者出生於1940年,那時中國人平均壽命不到40歲。現在台灣人平均壽命已逾80 歲,這是現代醫藥學的進步及公共衛生執行的結果。



      除了戰爭、病原體的感染、車禍等意外死亡(台灣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2022年共3085人,受傷者近50萬人)、自殺,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肝腸、腎病是死亡的主因。而癌症在全世界及台灣已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如2020年,全球新增癌1930萬例(40萬為兒童),死亡近1000 萬例。最常見的是乳腺癌(226萬),肺癌(221萬),結腸和直腸癌(193萬),前列腺癌(141 萬),皮膚癌(非色素瘤)120萬,胃癌(109 萬)。引起死亡的癌,肺癌(180萬),結腸和直腸癌(91.6萬),肝癌(83萬),胃癌(76.9萬),乳腺癌(68.5萬)。預期到2040年,新發癌將達2840萬例。



      癌症細胞是基因突變所引起的,引起的原因包括遺傳、環境及生活方式。



      主要的特性是:1.不斷製造使細胞分裂的信息;2.不被生長抑制素所抑制;3.不被免疫系統破壞;4.其端粒?使端粒無止境的複製;5.癌促使發炎;6.不正常的進行無氧代謝醣類(Warburg effect);7. 不凋亡;8.癌基因體不穩定易突變;9.促使血管新生;10.會侵入正常組織及轉移到遠方;11.DNA 及DNA所環繞的組蛋白(Histone)與小基團的結合,而影響DNA的功能(Epigenetics)。



      不同抗癌藥的作用機理(藥物抗癌的對策)為:1.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EGFR inhibitors);2.細胞週期調節蛋白(Cyclin)的激?抑制劑(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s);3.活化抗毒殺性T- 淋巴細胞蛋白-4 抗體的免疫作用(Immune activating anti-CTA4 mAb);4.端粒?抑制劑;5.抗發炎藥;6.無氧醣解抑制劑;7.續活蛋白抑制劑;8.多腺?二磷酸聚合?抑制劑;9.血管新生抑制劑及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抑制劑;10.肝細胞生長因子抑制劑(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inhibitors);11.抗病毒藥:人類20%之癌與乳頭狀瘤病毒(Humanpapilloma virus, HPV)、肝炎病毒等相關;12.促使表觀基因重整(Epigenetic reprogramming)。



      吸取空氣中的氧,呼出氧化作用後的二氧化碳,是最自然的生理現象,只要做運動,呼吸作用就加強、加快,也因之身體如果長期缺氧,就會得病,所以補充氧氣也就是最天然的養生防癌之道。本書,由林哲安院士及陳興漢醫師從他們臨床的經驗及大量的文獻而撰寫出來的。



      在兩位的序文及第1章導論中,先介紹本書的內容及微壓氧的應用。在第2章討論細胞的結構與氧氣的關聯性。接著第3章介紹呼吸系統,第4章空氣汙染對健康的危害,及第5 章COVID-19 對健康的影響,這對COVID-19 的相關報導是積極的方向。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是SARS-CoV-2(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2 型,以下簡稱冠狀病毒)引起的世界性流行病。氧氣的作用與缺氧的後果。冠狀病毒



      與肺遠端氣囊內皮細胞、成纖維細胞的血管加壓素轉換?(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 ACE)結合,使這些細胞釋放細胞素(Cytokines)、發炎,影響先天性免疫細胞及後天性免疫細胞(B及T細胞)的作用,及作用於血小板促使凝血而影響心血管系統,使細胞凋亡等2022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瑞典遺傳學家佩博(Paabo)為三萬年前存在但已滅絕的尼安德塔人從事基因組定序,他在尼安德塔人的基因序列上發現類似被冠狀病毒感染的證據,並推測尼安德塔人與智人發生基因轉移,而使現在的一些人類帶有遺傳性危險因子,使得被冠狀病毒感染時病況加劇。



      第6章說明光合作用與氧氣之重要性。第7章說明氧氣特性。第8章說明缺氧。第9章介紹什麼是自由基及自由基的危害。第10章介紹微壓氧治療的機轉、效果、安全性等。第11章說明飲用高含氧水之研究報導。第12 章說明氧療對腦部之重要性。二位作者在百忙之中還能撰寫出一本告訴我們如何追求健康長壽的好書,是筆者欽佩之處,故樂於推薦。


    2023年4月28日 筆於台北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