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用科學角度透視動物的思想世界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老子《道德經》恆道維新精解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072621
陳清淵
唐山出版社
2025年1月10日
160.00 元
HK$ 128
詳
細
資
料
ISBN:9789863072621
叢書系列:
唐山論叢
規格:平裝 / 440頁 / 17 x 23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唐山論叢
分
類
人文社科
>
哲學
>
中國/東方哲學
>
同
類
書
推
薦
跨領域的道家哲學
老子,道德經全本典藏版
莊老通辨(精)(附贈藏書票)
莊老通辨(二版)
莊子纂箋(精)(附贈藏書票)
內
容
簡
介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老子《道德經》在世界各地有五百多種譯本,是除了《聖經》之外,發行量最多的書籍,在德國就有一百多種譯本。
二千五百年過去了,現在我們所讀的老子《道德經》大都以王弼注的通行本(文本)為主,「帛書」、「楚簡」的出土,為我們更瞭解老子「恆道思想」的原意,作出了偉大的貢獻,本書即以馬王堆帛書、郭店楚簡為主要參考文本,發現通行本的諸多錯誤,並逐一加以訂正。
推薦語
期待大家讀過本書之後,都能發揮老子恆道哲學精神,將「為學者日益,聞道者日損」活用於生活。在生活日常中,運用「互動、互助、互補」的恆道自然法則,發展與促進社會祥和的「玄同」世界。——陳俊源名譽理事長
詳細深入淺出用白話文來解譯及注解,讓初學者易讀易懂的讀本,容易進入瞭解道德經的奧妙,「學會曉」運用在日常生活中。——林宏謙榮譽理事長
?
目
錄
【序文】
陳俊源名譽理事長序
林宏謙榮譽理事長序
自序
【導論】
【基礎篇】
第一章? 道家源起的時代背景
第二章? 道家的起源與流變
第三章? 道教
第四章? 魏晉玄學及關鍵人物
第五章? 《老子》與中國哲學
第六章? 老子的哲學思想
第七章? 恆道哲學的現代社會運用
【德篇】
第三十八章? 失道句德
第三十九章? 貴以踐為本高以下為基
第四十章? 生於有生於?
第四十一章? 道隱?名善始善成
第四十二章? 負陰抱陽沖氣為和
第四十三章? 不言之教?為之益
第四十四章? 知足知止
第四十五章? 清靜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 知足恆足
第四十七章? 弗行弗見弗為
第四十八章? 為學日益聞道日損
第四十九章? 以百姓之心為心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第五十一章? 玄德
第五十二章? 有始天下母
第五十三章? 大道甚夷民甚好徑
第五十四章? 觀天下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
第五十六章?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
第五十七章? 正治邦奇用兵
第五十八章? 禍福所倚福禍所伏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嗇
第六十章? 治大邦若亨小鮮
第六十一章? 大者宜為下
第六十二章? 天下貴
第六十三章? 輕諾寡信
第六十四章? ?執?私
第六十五章? 以知知邦
第六十六章? 善下?爭
第八十章? 小邦寡民
第八十一章? ?積弗爭
第六十七章? 恆有三寶
第六十八章? 善用人者為之下
第六十九章? 稱兵相若哀者勝
第七十章? 言有宗事有君
第七十一章? 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第七十二章? 不畏畏則大畏將至
第七十三章?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四章? 恆畏不畏死
第七十五章? ?以生賢貴生
第七十六章? 強大居下柔弱居上
第七十七章? 損有餘益不足
第七十八章? 正言若反
第七十九章? 報怨以德
【道篇】
第一章? 恆道
第二章? 有?相生
第三章? 不上賢
第四章? 道沖
第五章? 天地不仁
第六章? 浴神不死
第七章? 天長地久
第八章? 上善若水
第九章? 功遂身退
第十章? 明白四達
第十一章? 當其?有
第十二章? 為腹不為目
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
第十四章? 道紀
第十五章? 古善為道
第十六章? 復命知常
第十七章? 信不足安有不信
第十八章? 知慧出安有大偽
第十九章? 見素抱樸
第二十章? 貴食母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第二十二章? 曲則全
第二十三章? 道者同於道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第二十七章? 恆善?人
第二十八章? 大制?割
第二十九章? 去甚去大去諸
第三十章? 物壯而老謂之不道
第三十一章? 兵者不祥之器
第三十二章? 道恆?名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知自知者明
第三十四章? 不為大能成大
第三十五章? 往而不害安平大
第三十六章? 柔弱勝強
第三十七章? 闐之?名之樸
【附錄】
附錄一? 王弼注《老子道德經》文本(明.張之象錄)
附錄二? 表解恆道維新:互動、互助、互補
附錄三? 本書與通行本老子《道德經》關鍵字差異略表
參考文獻
跋
?
序
陳俊源名譽理事長序
老子《道德經》成書迄今已經二千五百年,雖然只有箋箋五千餘言,但呈現了老子深邃的哲理,高超的智慧和豐富的人生經驗,是一本難以窮盡的思想寶藏。
本書作者陳清淵博士是我在宜蘭社區大學「談談老子」班一起研究《道德經》課程的朋友。七年前,同學們為了更深入探究《老子》的「恆道哲學真義」,乃糾集同好於2018年1月16日創立「台灣老子恆道文教學會」,並由陳清淵博士擔任兩任秘書長共六年多,今年四月再上層樓擔任第三屆理事長。這個學會是一個非營利社會團體,以弘揚老子「恆道哲學」思想,推展老子「恆道哲學」的真義,發展「恆道維新」為宗旨,目標在致力於老子「恆道哲學」的日常化、科學化與國際化;具體實踐方式是以「恆道」的整體自然法則──「互動、互助、互補」引導人類以「恆道維新」,永續革新發展,解決人生與社會問題的永恆之「道」。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老子《道德經》在世界各地有五百多種譯本,是除了《聖經》之外,發行量最多的書籍,在德國就有一百多種譯本,每四個家庭就有一本老子《道德經》,前總理施洛德更在國會呼籲德國十八歲以上的成年人,應該要人手一本老子《道德經》。
惟老子《道德經》一書寫作於文字運用與印刷技術尚未昌明之前,各種典籍文本均由人工抄寫於簡牘、絹帛,幾經傳抄轉譯,錯漏隨之衍生,又為因應歷朝歷代各種政治與宗教需要而更動老子《道德經》文本,以致今日通行的老子《道德經》,不僅文本被更動,甚至解譯都背離老子原意甚遠。因此,本學會成立之後,即設置恆道研究學院,陳清淵博士除擔任講師講授老子《道德經》之外,也先後在宜蘭、羅東及台北市信義社區大學開班授課。經過不斷地研究,學會發展了一套老子恆道哲學理論體系,並以重新校勘老子《道德經》文本為第一要務,經本學會共同發起人、第一屆常務監事、第二屆名譽理事長、第三屆榮譽理事長林宏謙帶領研究學院諸位研究員不斷的努力,先後完成了國語注音.白話解譯《老子《道德經》恆道哲學真義》及《老子《道德經》恆道維新真義》兩本口袋書,陳理事長為了把恆道哲學有系統地推廣給大家,乃再根據此一文本,著手撰寫一本適合初學者淺顯易懂的老子《道德經》讀本。經多年努力,再完成《老子《道德經》恆道維新精解》新著,以「正名」還原老子《道德經》「以道為本」的哲學真義。
何謂「正名」,二千五百年前子路曾問老師孔子:
子路:為政應以何者為先?
孔子曰:正名。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孔夫子的道理重視「正名」,因為「正名」之後,主觀上可顧名思義,客觀上可循名責實。
二千五百年過去了,現在我們所讀的老子《道德經》,大都以王弼注的通行本(文本)為主,「帛書」、「楚簡」的出土,為我們更瞭解老子「恆道思想」的原意,作出了偉大的貢獻,陳理事長的新著即以馬王堆帛書、郭店楚簡為主要參考文本,發現通行本的諸多錯誤,並逐一加以訂正。例如:老子第四十章:「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於有,生於?。」通行本卻是「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卻讓王弼作出了「以無為道」的錯誤哲學觀。而據我們的理解,老子的原意應是天下萬物都是從有而生,也是從?而來,是「有?相生」。「恆道哲學」的整體自然法則,就是經由「恆道」玄妙的互動、互助、互補,自然運作來維持「元宇宙的永恆之道」──恆道。
作者新著第一章即為關鍵字「恆道」、「正名」:「是『恆道』不是『常道』;是『恆名』不是『常名』。是『恆?』,不是『常?』,是『恆有』不是『常有』,是『兩者同出,異名同謂』。」關鍵字「正名」讓我們更「知道」什麼是「道」,並將「知道」的心路歷程寫成《老子《道德經》恆道維新精解》與讀者分享,內容易讀易懂, 全書81章均以老子原始的「恆道」維新理路架構,逐句解讀更新解注,旨在「知道了」「老子恆道哲學真義」,內容精彩。
本學會籌備迄今已逾七週年,陳理事長經多年的努力,終於完成他人生的目標之一,把老子《道德經》的「恆道哲學」:「道可道也,非恆道也;名可名也,非恆名也,……,故恆?,欲以觀其眇;恆有,欲以觀其所噭。……,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老子《道德經》重新解注,進入「恆道維新」的堂奧。期待大家讀過本書之後,都能發揮老子恆道哲學精神,將「為學者日益,聞道者日損」活用於生活,讓知識與學養與日俱增;在生活日常中逐漸減少執著,減損又減損,達到「清靜自持,以明真我」的境界。進一步運用「互動、互助、互補」的恆道自然法則,「和其光、同其塵,挫其銳、解其紛」,發展與促進社會祥和的「玄同」世界。本人倖為學會名譽理事長,本諸大家共同弘揚老子恆道哲學的理念,特為之序以資共勉!
節錄自〈自序〉
老子《道德經》一書被公認為是中國第一本完整的哲學書,也被奉為道家學派的創始典籍。自韓非子《解老》、《喻老》開始,歷朝歷代包括唐明皇李隆基、明太祖朱元璋等至少有成千上萬人為老子《道德經》注、疏、校、譯,並被翻譯成多種外國語文,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調查,老子《道德經》是全世界除了《聖經》之外,發行量最多的書籍。惟《老子》成書於印刷術尚未昌明的二千五百多年前,其間經文傳播全靠人工輾轉傳抄,不經意的誤謬,加上避諱……等種種不同原因,不僅文本被改動,各家注疏解譯更因為迎合上意或蓄意曲解、誤解而滋生出種種南轅北轍的謬論,以致後人莫衷一是、難辨真假,多數學習者無法分辨真偽,只能人云亦云,乃造成現今通行本許多積非成是的錯誤,也造成現代學習者極大的困擾。近五十年來,雖然陸續有馬王堆帛書及郭店竹簡老子《道德經》出土,導正了許多通行本的謬誤,但因為老子《道德經》的「祖本」迄今仍未尋獲,對於何者才是老子《道德經》的原文或注疏解譯最接近老子的原意?仍然了無定論!
數年前,筆者因緣際會讀了所謂的帛書老子《道德經》,即深受上述文本不一、解讀各異所苦,為探求老子恆道哲學的真義,乃糾合同好成立「台灣老子恆道文教學會」,並擔任秘書長一職,試圖藉由學會的力量,找出最接近老子原著的《道德經》文本,並加以推廣。但沒想到原以為是件很簡單的事,卻遭遇非常大的阻礙,首先面臨的是「忠實」通行本學者的反對,他們認同王弼的「以無為道」,認為「帛書」、「楚簡」也不過是老子《道德經》的版本之一,並非「祖本」,只是傳抄時間早一些就不會有錯嗎?而通行本已流傳數千年,雖然他們也承認其中有些字可能在某一時間被某人替換,但只會換得更好、更妥適、更瑰麗,並不影響吾人的解讀,所以不但文本不能改,而且是一個字也不能改。其次,是承認「帛書」更接近老子《道德經》原本中的這一群人中的某些人,對自己能否承擔此一重任,也不具信心,希望等某些專業研究機構的學者專家有了研究成果之後,再跟著讀就好了。因此,尋找老子《道德經》文本的工作也就一波三折!及至陳俊源接任理事長之後,才排除萬難,編輯出一本「恆道維新」版老子《道德經》文本,並加以國語注音、白話解譯後出版,並於今年六月重新整理出版。
在此之前,筆者為因應教學需要,已先後出版《《道德經》解譯.筆記》、《《老子》恆道今解》、《是「恆道」不是「常道」》三本書,算是表達了我對「恆道哲學」的基本看法,也供作個人及「台灣老子恆道文教學會」推廣「恆道哲學」的基本教材。隨著時間綿延,各方友朋、專家、學者給我這幾本書的回饋不斷增多,個人也覺得這幾本書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增補修正,正好2024年6月底,台灣老子恆道文教學會重新出版「國語注音.白話解譯《老子《道德經》恆道維新真義》」,需要一本引導讀者更深入認識老子《道德經》的入門書,乃針對之前出版的幾本書加以校正回歸成本書,由於增刪修訂之處頗多,乃重新出版,希望不僅能對初學老子《道德經》的讀友們欲更進一步深入研究有所俾益,也給老子「恆道哲學」一套更為完整的論述。
老子《道德經》一書所蘊藏的文化底蘊深厚,才能在流傳世界各國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仍然備受各方重視,絕對是一本值得我們一讀再讀的好書。但這本書也因為歷經兩千多年中華文化的洗禮而面目全非,甚至於連「老子」的哲學地位都失去了!藉由帛書及郭店竹簡,我們逐次找回老子《道德經》的原貌。以「體天理、順自然,守恆道、通變化,清靜自持、以明真我」呈現老子「以天道推衍人事」的「天人合一」哲學思想體系。從「生而弗有、為而弗恃、長而弗宰」的「玄德」出發,以「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為哲學辯證基礎,強調柔弱可以勝剛強,要為政者以「百姓之心為心」、「?為而?不為」為施政準則,讓全民以「有?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先後相隨」的「互動、互助、互補」的「恆道」哲學精神,相互「挫銳解紛、和光同塵」,達於「玄同」,進一步促進「世界大同」。雖然這一本《老子《道德經》恆道維新精解》仍然無法百分之百找回老子《道德經》的原貌,但應該已經相差不遠了!
而這本書的基本定位就是「初學老子《道德經》的讀本」,筆者基於過往學習與講授老子《道德經》的經驗,將全書分為導論、基礎篇、德篇、道篇,「導論」簡單的介紹本書寫作意旨,以方便讀者進入老子的思想世界;接下來是「基礎篇」七章,筆者搜集學習《老子》所需的背景資料,以供讀者在深入研讀《老子》文本前後,進一步瞭解《老子》的哲學意涵;最後依帛書順序,先為「德篇」,再為「道篇」的文本作白話解譯、注釋和精解。全書都以最淺顯易懂的白話文解注譯,目標是讓讀者看過本書之後,就能夠知「道」了。附錄三篇之一為「明.張之象」所錄的王弼注《老子道德經》文本。之二為台灣老子恆道文教學會榮譽理事長林宏謙先生所著之「表解恆道維新:互動、互助、互補」。之三為本書與通行本關鍵字差異略表,供讀者參考。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