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圖解三國時代更新版:三國鼎立,亂世中的權謀與智慧

圖解三國時代更新版:三國鼎立,亂世中的權謀與智慧

庫存=2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864804092
原遙平
張嘉苓
易博士出版社
2025年1月19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9864804092
  • 叢書系列:Knowledge Base
  • 規格:平裝 / 280頁 / 21 x 14.8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4歲~99歲
    Knowledge Base


  • 人文社科 > 歷史 > 歷史概論

















    漢朝衰頹,盛世不再,

    在這動盪不安的時局裡,

    各路好漢心懷鴻鵠,逐鹿於中原。

    幾番算計,幾番血戰,

    誰,能留到最後?



    東漢末年,朝政敗壞,各方勢力蠢蠢欲動,在董卓伏誅後群起割據互爭領土,正式拉開三國時代的序幕。群雄爭霸,軍將各為其主,在遼闊的中國大陸上,為了忠誠大義、為了自身理想,人人奮不顧身,彼此爾虞我詐。身處亂世,血統與身分已不再是權力的保證,想要成就霸業,唯有才智與實力才是成功的關鍵。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三國時代不只是遙遠的歷史故事,本書以正史《三國志》為主、小說《三國演義》為輔,不僅介紹歷史的發展過程,也講述當時的時代背景與地理環境,並且說明人物成敗因素、戰術謀略運用等,帶領讀者走入三國時代的兵荒馬亂之中。紛紛擾擾數十年,含恨殞落者有之,趁勢而起者有之,魏蜀吳三分天下,明爭暗鬥費盡心機,共同寫下一齣高潮迭起的三國時代。




     





    推薦序? ?浪漫與詭譎交織的三國舞台 宋德熹

    作者序? ??中國史上最精采的三國時代 原遙平?


    第一章 中國史上的三國時代

    不可不知的《三國志》

    ◆三國時代的地位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

    ◆三國志概要

    ◆三國志的人物

    ◆三國志的地理

    Column《魏志.倭人傳》中的日本?

    倭國男性身上皆有刺青,女性則穿套頭和服


    第二章 這就是《三國志》

    撼動中國的百年故事

    ◆東漢後期

    ◆氣候寒冷的中國

    ◆黃巾之亂

    ◆主角登場

    ◆東漢帝國與群雄

    ◆大將軍VS.宦官

    ◆董卓登場

    ◆反董卓聯軍

    ◆群雄割據的時代

    ◆曹操擁戴獻帝

    ◆曹操與袁紹之爭

    ◆官渡之戰

    ◆曹操與孫家

    ◆群雄割據的條件

    ◆髀肉之嘆

    ◆諸葛亮登場

    ◆從荊州撤退與劉備、孫權的結盟

    ◆赤壁之戰

    ◆劉備拿下荊州

    ◆三國鼎立

    ◆劉備確保漢中

    ◆孫權奪回荊州

    ◆劉備病逝

    ◆鎮壓南方

    ◆諸葛亮北伐

    ◆司馬懿的抬頭

    ◆曹爽VS.司馬懿

    ◆之後的三國

    ◆三國時代的結束

    ● 為《三國志》增色的「對立」背景

    Column《魏志.倭人傳》中的日本?

    平均年齡八十歲以上,數萬人的大聚落?


    第三章 曹、孫、劉的性格與天時

    天時隱藏在人民的欲求之中

    ◆曹操的個性(一)(二)(三)(四)

    ◆孫權的個性(一)(二)(三)

    ◆劉備的個性(一)(二)(三)(四)

    Column出於《三國志》的成語典故?

    知道「三顧茅廬」卻不知道「月旦評」?


    第四章 從地理看《三國志》

    三國得以自成天下的原因

    ◆二世紀左右的行政劃分

    ◆魏國的地形

    ◆魏國的主要都市

    ◆吳國的地形

    ◆吳國的主要都市

    ◆蜀國的地形

    ◆蜀國的主要都市

    ◆外族與中國(一)

    ◆外族與中國(二)


    第五章 三國時代決定性的十場血戰

    決定三國命運的十場戰爭

    ◆官渡之戰

    ◆長?坡撤退戰

    ◆赤壁之戰

    ◆潼關之戰

    ◆益州爭奪戰

    ◆荊州的抗爭

    ◆夷陵的大反擊

    ◆新城的淪陷

    ◆第一次北伐(祁山的攻防)

    ◆第五次北伐(五丈原的對陣)

    Column出於《三國志》的成語典故?

    《三國志》中的各國也是成語典故的由來


    第六章 《三國志》中的計策

    三國時代的戰略與謀略

    ◆美人計

    ◆間諜戰

    ◆封鎖敵軍的拿手戰法

    ◆窮鳥作戰

    ◆十面埋伏之計

    ◆奪人所愛

    ◆致人而不致於人

    ◆建造偽城

    ◆空城計

    ◆偽裝成愚者

    ● 《三國演義》中的其他計謀

    出於《三國志》的成語典故?

    源自於人物姓名的成語


    第七章 《三國志》中的失敗學

    少數勝者與多數敗者的不同

    ◆王允的失敗學

    ◆呂布的失敗學

    ◆袁術的失敗學

    ◆董紹的失敗學

    ◆公孫瓚的失敗學

    ◆袁紹的失敗學

    ◆孔融的失敗學

    ◆楊脩的失敗學

    ◆關羽的失敗學

    ◆張飛的失敗學

    ◆馬謖的失敗學

    ◆公孫淵的失敗學

    ◆曹爽的失敗學

    Column名醫華佗的治療方法


    第八章 《三國志》中的技術與科學

    發達的科學技術?

    ◆戰車連登場

    ◆木牛與流馬

    ◆諸葛亮的新兵器

    ◆指南車

    ◆地圖的繪製

    ◆華佗的醫術

    ◆道士之術

    ◆最先進的化學技術

    Column《三國志》「官位」導讀

    皇帝之下設三公與九卿,其下為一般職位

    Column《三國志》「將軍稱謂」導讀

    群雄受封為將軍,集強權於一身






    三國志人物關係圖

    三國志的地理與地形

    當時各地區的大概位置

    三國志年表

    參考文獻

    三國時代古今地名對照

    索引







    浪漫與詭譎交織的三國舞台

    文◎宋德熹(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


    一提起三國,馬上就能聯想到《三國演義》波瀾壯闊的小傳統題材,人物刻畫個個生動鮮明,有如國劇戲臺上的臉譜,蘇軾〈念奴嬌〉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詞句,正足以顯露後人對三國人物及其時代的神往與詠懷。大陸中央電視台百家論壇邀請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易中天製作《易中天品三國》節目,造成新一波說三國的熱潮,就是最佳寫照。另一方面,三國舞台也是爾虞我詐的世界,鬥智鬥兵鬥法的場面往往令人驚悚賁張。現代流行文化更藉由電腦遊戲、影視劇集、動漫畫及文學創作等途徑,不斷地重新包裝《三國演義》,更加深化後人對三國人物忠奸善惡的刻板印象。


    以大眾口味閱讀市場而言,《三國演義》的魅力遠超乎《三國志》。不過《三國演義》畢竟為一歷史小說,取材裴松之《三國志》注以及《說三分》、《三國志平話》之類宋元民間話本雜劇,添加了許多劇情和想像空間,自然無法等同於號稱良史的《三國志》大傳統記載。而本書內容建立在大傳統《三國志》的學術平台上,局部參酌小傳統《三國演義》高低起伏的佈局,運用生花妙筆,推廣三國歷史知識的常識化和通俗化。

    ?


    縱橫兼具、角度多元的歷史分析


    《圖解三國時代》的日文原書書名為《早???三?志》(快讀三國志),可見其內容旨在強調簡明易懂的歷史知識。作者一方面按事件時間排序,以淺顯文字帶出三國重要人物的登場及其相關史事;另一方面則藉由大量圖表及成語典故,揭示相關地理環境、團隊組織等重要訊息,強化文字敘述之餘的閱讀印象。


    可以肯定的是,本書不僅有縱向的時間敘述,亦兼及橫向的情勢分析,如由歷史地理角度思考三國鼎立的客觀背景,及以對陣戰略檢視幾次重要戰爭成敗關鍵等。近年來在實用歷史的潮流下,領導學、謀略學以史為鑑蔚然成風,三國人才學、三國謀略學尤為其中翹楚。因此作者也分別揭舉著名戰役所運用的兵法謀略,以及相關人物的性格優劣、處世得失,建構出三國群雄的成功學與失敗學,相當值得激賞。

    ?


    從各種角度探討三國政權的優勝劣敗


    本書第貳章借用西方海平面曲線理論,指出氣候寒冷與農作歉收導致飢荒叛亂的現象,再如第伍章述及赤壁之戰勝敗關鍵為曹操軍團不耐水戰、南方疾病蔓延。學者五井直弘〈後漢王朝之豪族〉一文作有「後漢時代災害變亂次數表」,說明變亂與水災、旱災有因果對應關係,學界也普遍認為廣東血吸蟲症或傷寒、霍亂為兩湖地區流行傳染病,不利於南下的曹軍。此處顯示作者原遙平並非無的放矢。


    學界探討三國政權優勝劣敗的現象,往往各擅勝場,譬如許倬雲《從歷史看領導》全方位剖析三國人力物力環境的優劣,谷霽光〈三國鼎峙與南北朝分立〉側重歷史地理的環境條件,本書第肆章特別標示三國鼎立的地理因素,觸及南船北馬資源生態、四川自然屏障等環節,皆與學界所論若合符節。


    ?

    藉多面觀察勾勒出三國人物的真實樣貌


    萬繩楠《魏晉南北朝史論稿》歸納出三國政權的立國方針,其中曹魏頒佈建安三〈令〉用人唯才,並實施屯田復甦農業經濟與士家職業為兵之制,有其功過參半的歷史作用。本書第參章反映了這種觀點,顯示對曹操的歷史評價有重新認識的必要。此外,諸葛亮形象史也是學界討論不休的話題,杜甫〈八陣圖〉所謂「功蓋三分國」詩句,如果由統一論角度衡量,「三分」只能是過而不是功。而且,諸葛亮治實不治名、內修政理、南撫夷越的政績,襯托其為鞠躬盡瘁的治國良相,而並非《三國演義》中料事如神的用兵奇才。劉備的歷史角色也有再討論的餘地,唐宋以來戲曲小說瀰漫「尊劉抑曹」同情弱者的正統思想,本書第參章善用對比、設問索解的方式,勾勒史傳中劉備的真實面目,認為劉備雖擁有罕見的個人魅力與誠信的群眾基礎,但其性格又不具建設性與持續性,反而是企圖毀壞時代者。


    趙翼《廿二史劄記》卷七〈三國之主用人各不同〉指出:「人才莫盛於三國,亦惟三國之主,各能用人,故得眾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勢。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大概曹操以權術相馭,劉備以性情相契,孫氏兄弟以意氣相投。」其實三國霸主用人方式容或不同,說穿了都是一方的梟雄。劉邵《人物志》對英雄的界定是「聰明秀出謂之英,膽力過人謂之雄」,由此觀之,不管劉備是狐或孫權是狸,英雄和梟雄乃一線之隔,成王敗寇的結果論最終不能影響歷史的蓋棺論定。


    坊間出版界相當流行謀略與商戰、人事應用等出版資訊,本書第陸、柒章有關謀略、失敗學的文字可以一氣呵成連讀。三國電子遊戲中智囊武將團隊陣容在戰場上赤裸裸地捉對廝殺,畢竟不如本書從人才學、謀略學、成敗學角度,進行深入淺出的剖析,由此觀之,本書在流行文化的潮流中,自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