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張愛玲的電影史

張愛玲的電影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877837
河本美紀
印刻
2025年1月01日
233.00  元
HK$ 198.05  






ISBN:9789863877837
  • 叢書系列:印刻文學
  • 規格:平裝 / 490頁 / 17 x 23 x 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印刻文學


  • 藝術設計 > 電影 > 電影史











      電影是最完全的藝術表達方式,更有影響力,更能浸入境界,從四面八方包圍。──張愛玲



      以張愛玲為核心的華語電影史,再現她一生對電影的熱愛,以及曾經投注心力,卻少見討論的十多部電影劇本。張愛玲的劇本比小說更通俗易懂,多是以愛情為主題的輕鬆浪漫喜劇,充分展現她幽默睿智的一面,大量借鑑歐美電影元素,為華語電影的發展帶來深厚影響,更是一九六○年代香港電影的幕後功臣。



      日本的華語電影史研究者河本美紀自稱是「非正統張迷」,她看了張愛玲編寫的電影《情場如戰場》、《六月新娘》和《小兒女》而迷上了張愛玲的另一面,在影片首映相隔半世紀之後,成為她最忠實的影迷。她去上海參觀了張愛玲故居和老電影院,到香港看遍張愛玲參與的電影與舞台劇,仔細翻查上海、香港、台灣、美國和新加坡等地的報章雜誌,以及各地館藏張愛玲文獻諸多未曾公開的檔案資料,逐字逐句比對不同語言的文本,完成這部將近三十萬字的《張愛玲的電影史》。



      二○二三年《張愛玲?映?史》在日本出版,河本美紀親自翻譯成中文,選擇在台灣推出中文版,希望最懂張愛玲的華語讀者,也記得她對電影的愛。



    本書特色



      原創與改編的奧妙,張愛玲電影劇本全解析


     





    導論 張愛玲與電影

    一.??? 作為小說家的張愛玲

    二.??? 作為電影編劇的張愛玲

    三.??? 目的和結構



    第一章 一個影迷的經歷──一九三○年代

    一.出生在電影之城

    ? 二.對好萊塢電影的迷戀

    三.電影明星與動畫片

    四.香港的大學生活



    第二章 張愛玲活躍在日治時期上海

    一.以影評人出道

    二.觀看日本電影

    三.如願成為小說家



    第三章 身處一九四九年前後的上海文藝界

    一.「戰後」時期的張愛玲

    二.《不了情》(一九四七)

    三.《太太萬歲》(一九四七)

    四.上海電影業的重組

    五.逃離萎縮的文化空間



    第四章 離散者的電影──張愛玲與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的關係

    一.??? 宋淇與鄺文美

    二.??? 關於中國電影與蘇聯電影的記憶

    三.??? 香港影壇

    四.??? 新加坡的電影

    五.??? 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

    六.??? 在香港重逢的人們

    七.??? 張愛玲在美國的生活



    第五章 浪漫喜劇片《情場如戰場》

    一.《情場如戰場》(一九五七)的製作過程

    二.將英國戲劇French Without Tears改編為《情場如戰場》(一九五七)

    三.沿用?改編?創作

    四.張愛玲創作的神經喜劇



    第六章 浪漫喜劇片的變奏

    一.《人財兩得》(一九五七)

    二.早期《國際電影》中的張愛玲形象

    三.《桃花運》(一九五九)

    四.沒問世的作品

    五.香港影壇中編劇的待遇問題



    第七章 浪漫喜劇片《六月新娘》

    一.《六月新娘》(一九六?)與英國戲劇While the Sun Shines的比較

    二.對《六月新娘》的沿用與改編

    三.張愛玲原創的部分

    四.劇本與電影的差異

    五.張愛玲的電影劇本與小說的關係



    第八章 置身香港電影業的糾紛中

    一.美國西海岸的生活

    二.前往臺灣、香港

    三.搶拍《紅樓夢》



    第九章 情境喜劇片──「南北」系列影片

    一.宋淇編寫的影片《南北和》

    二.《南北一家親》(一九六二)

    三.《南北喜相逢》(一九六四)



    第十章 傳播到東亞的好萊塢家庭通俗劇片《小兒女》

    一.《小兒女》(一九六三)

    二.好萊塢家庭通俗劇的視角

    三.關於上海電影的回憶



    第十一章 國語片的衰落和粵語片的崛起

    一.電懋的衰落

    二.《一曲難忘》(一九六四)

    三.《香閨??戰》(未開拍)

    四.電影劇本《魂歸離恨天》(未開拍)

    五.晚期《國際電影》中張愛玲的形象

    六.國語片的消亡

    七.關於張愛玲和電影的補充內容

    八.讓自己成為影片中的主角



    結語

    後記

    參考書目





    自序



      二十世紀最後一年的春假,我第一次來到台灣。那年我大二,報名參加了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舉辦的語言文化研習。來自我們大學的三十位同學一起踏上了這段旅程。面臨的第一個困難是我們不習慣寫正體字,對注音符號也完全陌生,因為日本大學的中文課都用簡體字。



      當時在日本最受歡迎的台灣明星是金城武,我們學中文的女孩都喜歡他,但對台灣的了解很有限。研習剛開始時,對我們來說一切都是新奇的體驗。每天上午上語言課,下午上文化課,隨著時間推移,我們漸漸了解台灣的文化,也習慣了這裡的生活。期間,我第一次品嚐到珍珠奶茶,立刻喜歡上了它,幾乎每天都喝一杯,甚至有一天喝完後又喝了朋友買給我買的一杯。有時,台北的有山有河有大廈的遠景,讓我想起了老家廣島的市景。



      雖然在台灣看不到金城武,但我們每天過得很充實,對台灣產生了深厚的喜愛。那時候,我們還年輕,如今除了其中一位同學外,我已與其他同學失去了聯繫,但在台灣度過的那一個多月至今仍是美好的回憶, 我相信其他同學都有相同的感受。



      那時候,我對張愛玲的名字還不熟悉,回日本後,在中文課上看到了她的小說。奇怪的是,介紹張愛玲的日語文章總是提到她在台灣特別受歡迎,但卻沒有解釋原因。我無法忘記這個問題,直到大四時,自己來研究張愛玲與台灣的緣分,了解到為何台灣擁有眾多張迷。這成為了我的畢業論文,也是我第一篇被雜誌刊載的論文。我的張愛玲研究就是從台灣開始的。



      四分之一世紀後,我有幸在台灣出版了著作,如果那年我沒來到台灣,或許我對張愛玲跟台灣的緣分就不會產生興趣,也不會有後來的研究。希望這本書能與台灣的好多張迷一起分享張愛玲的新的魅力。


    二?二四年十月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