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唐山過越南:越南明鄉人之認同轉變與在地化研究

唐山過越南:越南明鄉人之認同轉變與在地化研究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843046
蔣為文
亞細亞國際傳播社
2025年1月01日
327.00  元
HK$ 277.95  






ISBN:9786269843046
  • 規格:精裝 / 184頁 / 19 x 26 x 1.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文史哲類 > 歷史 > 史學專題











      ◎不僅是了解明末移民到越南和台灣的最佳入門,也成功呈現1949年中國難民四散流亡的對照,是一本同時能理解越南、台灣的好書。



      本書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探討十七世紀以來唐人從中國移民到越南後在地化成明鄉人並進一步成為越南人的認同轉變過程。鄭成功的舊屬「陳上川」曾率兵三千餘人投靠越南的阮氏政權。這些不願被滿清統治的明朝遺民最後落腳越南,大多數均與當地越南女子通婚而在地化成為「明鄉人」。「有唐山公,無唐山媽」這句台語不僅源自台灣,也適用在越南的明鄉人。越南明鄉人就如同明鄭時期流亡到台灣的唐山公,經由通婚及在地化過程,已落地生根成為新越南人。



    推薦語



      ◎國立台灣文學館 前館長鄭邦鎮教授推薦

      鄭成功的三千名舊屬移民到越南後落地生根成越南人之雙贏案例可做為台灣處理二戰後移民之重要參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所長康培德教授推薦

      Tn?g-soa? koe Oa?t-lam, chhut-iu? cho Tn?g-lang, hoan-thau t?g bo l??, lo?h-t? lai seng thoa?.



      台灣教授協會秘書長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退休 許文堂教授推薦

      不僅是了解明末移民到越南和台灣的最佳入門,也成功呈現1949年中國難民四散流亡的對照,是一本同時能理解越南、台灣的好書。



      澳洲Monash大學中國研究兼任研究員許建榮博士推薦

      唐山人為了生存移民四方,卻常有落葉歸根的思維。也是來自唐山的明鄉人,為了生存在越南落地生根,這才是「食果子拜樹頭,食米飯拜田頭」,真正的飲水思源。



      日本大阪大學越南學系 清水政明教授推薦

      本著作?????語?台?語??方?精通??著者???他?類?見??貴重??????。



    ?


     





    ◎中文版目錄

    一、??? 緒論:大時代變動下的跨國遷徙

    1.1.??? 跨國遷徙的歷史背景?? ?

    1.2.??? 專有名詞界定與討論?? ?

    二、??? 越南文獻中的越南明鄉人?? ?

    三、??? 邊和市新鄰亭與上等神陳上川?? ?

    3.1. 陳上川生卒年與古墓?? ?

    3.2. 新鄰亭與陳上川神格化信仰?? ?

    四、??? 西貢明鄉嘉盛堂及相關會館?? ?

    4.1. 明鄉嘉盛堂?? ?

    4.2. 明鄉人以外的新近華人移民及會館?? ?

    五、??? 會安明鄉萃先堂及相關會館?? ?

    5.1. 會安古城的歷史及空間分布?? ?

    5.2. 明鄉萃先堂及澄漢宮?? ?

    5.3. 華人的會館與文化接觸?? ?

    5.4. 高樓麵與白玫瑰的在地化?? ?

    六、??? 龍飛年號與明鄉文化認同?? ?

    6.1.龍飛及龍集年號出現之地方?? ?

    6.2. 龍飛與明鄉人的族群文化認同?? ?

    6.3.龍飛認同於不同階段的意涵轉變?? ?

    七、??? 總結?? ?

    參考文獻?? ?



    ◎台文版目錄

    一、??? 緒論:大時代變動下e跨國遷徙?? ?

    1.1.??? 跨國遷徙e歷史背景?? ?

    1.2.??? 專有名詞界定kap討論?? ?

    二、??? 越南文獻中e越南明鄉人?? ?

    三、??? 邊和市新鄰亭kap上等神陳上川?? ?

    3.1. 陳上川生死年kap古墓?? ?

    3.2. 新鄰亭kap陳上川神格化信仰?? ?

    四、??? 西貢明鄉嘉盛堂kap相關會館?? ?

    4.1. 明鄉嘉盛堂?? ?

    4.2. 明鄉人以外e新近華人移民kap會館?? ?

    五、??? 會安明鄉萃先堂kap相關會館?? ?

    5.1. 會安古城e歷史kap空間分布?? ?

    5.2. 明鄉萃先堂kap澄漢宮?? ?

    5.3. 華人e會館kap文化接觸?? ?

    5.4. 高樓麵kap白玫瑰e在地化?? ?

    六、??? 龍飛年號kap明鄉文化認同?? ?

    6.1. 龍飛kap龍集年號出現e所在?? ?

    6.2. 龍飛kap明鄉人e族群文化認同?? ?

    6.3.龍飛認同t? bo-kang階段e意涵轉變?? ?

    七、??? 總結



    ?





    【作者序】



    唐山過越南,放伴來相攬




      十七世紀大明帝國滅亡後,殘餘的宗室與遺將各自四散,形成與大清對抗的「南明」與「明鄭」時期數十年。這些四散的皇族宗室、官員、遺將與難民等分別遷徙到台灣、朝鮮、越南及東南亞各地。



      這些唐人移民到異地後落地生根,逐漸在地化而認同為本地人。唐人移民到台灣後逐漸本土化成為「台灣人」;唐人移民到越南後成為「明鄉人」並進一步在地化成為越南人。台語俗語講:「唐山過台灣,心肝結規丸」,說明當時唐山移民渡海來台的辛酸史。台語俗語又說:「有唐山公,無唐山媽」,說明當時移民多數娶台灣當地平埔原住民為妻的現象。熟悉台灣史的讀者對這樣的歷史現象應該不陌生。我們想進一步了解那些跑到越南的唐山公們的現況為何呢?



      大約在鄭成功家族統治台灣的末期,鄭成功的舊屬高雷廉總兵「陳上川」、龍門總兵「楊彥迪」等人率兵三千餘人投靠當時越南的阮氏政權(廣南國)。阮主授予陳上川等人官職並令其負責往南方開墾,包含現今越南南部的「嘉定」、「定祥」、「邊和」等地。由於陳上川協助阮主從柬埔寨手中搶得土地以拓展南邊疆域,故深受後來的阮朝皇帝明命、紹治、嗣德等肯定而受封為「上等神?。此外,明朝遺臣後代、廣東雷州莫府城人「鄚玖」於率眾四百餘人前往柬埔寨南方蠻荒之地開墾。後來鄚玖歸順越南阮氏政權並將開墾之土地送給越南顯宗孝明皇帝,因而獲封「河仙鎮大總兵」,被明命皇帝追封為「樹功順義中等神」。



      這些不願被滿清統治的明朝遺民最後落腳越南,大多數均與當地越南女子通婚而逐漸在地化(本土化),形成目前通稱的「明鄉人」(ng??i Minh H??ng)。「有唐山公,無唐山媽」這句台語不僅源自台灣,也適用在越南的明鄉人。越南明鄉人就如同明鄭時期流亡到台灣的唐人一樣,經由通婚及各式本土化過程,已建立起強烈的越南在地認同。基本上,明鄉人均使用越南語且完全融入越南當地文化,其身分證件的民族類別也登記為「京族」 (Kinh越南主體民族,也就是越族)。「龍飛」及「龍集」年號為主張「反清復明」的明鄉人自行創造的虛擬年號。一般而言,越南的廟宇都採用傳統天干地支紀元或越南皇帝的年號。早期明鄉人傾向使用自創的「龍飛」或「龍集」年號。隨著明鄉人日漸在地越南化,其後代逐漸也認同越南文化並接受使用越南皇帝的年號,譬如「明命」及「嗣德」等,但仍決不使用清國年號。



      繼明鄉人之後,大致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半段,這段期間陸續有華裔族群移入越南。在日本侵略中國及國共內戰期間,大批華裔族群移居到越南避難。這些從中國移居到越南的華裔族群在越南的民族認定上被分類為「華族」(dan t?c Hoa)、「華人」(ng??i Hoa)。依據越南於2009年的人口普查結果,共計有823,071位華人。華族其實是複數族群的綜合體,主要包含來自中國講廣東話、福建話(以漳州、泉州及廈門為主)、潮州話、客家話、海南島等不同語言的族群。這些族群在不同時期陸續移居到越南,其越南化的程度及保留族群母語及文化的程度也不同。其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亦隨不同情境而有所變動。總體而言,相較於明鄉人的越南化,這些較晚才遷徙到越南的華裔族群在某些程度上還保留族語能力及祖國中國的原鄉認同。也因強烈的原鄉認同而與當地社會產生衝突,造成越南於1950至1970年代採取明顯的排華政策。近年的研究顯示,當代越南年輕一代的華人則逐漸有 “明鄉化” 的現象。



      台灣於1945年二次大戰終戰後也遭遇以蔣介石為首的俗稱「外省人」的百萬中國軍民陸續遷徙入台。蔣介石流亡政權憑藉其軍事武力戒嚴統治台灣長達38年,並對台灣人實施中國化的政策,逼迫台灣人「認賊作父」放棄台灣語文改學中國語文,導致台灣語文的流失及國家認同的混亂。戰後來台的中國人及其後代大致可分為二大類: 第一,堅持認同中國為祖國的中國人,譬如郝柏村、馬英九、韓國瑜等。這些人因心向中國,無法融入台灣,才會引發台灣的政治混亂,導致國家不安定。第二,認同台灣為新祖國的新台灣人。這些新台灣人就如同越南的明鄉人那樣開始在地化、本土化而成為台灣在地社會的一份子,譬如鄭南榕、陳師孟、吳欣岱等。這些新台灣人的歷史文化背景與傳統台灣人有異,筆者參考越南的作法稱之為「華鄉人」,意即「以文化中華為祖先的故鄉的新台灣人」。



      台灣近三十年來也有跨國婚姻移民,大約有50萬原籍來自中國或東南亞的人民因與台灣人通婚而移居台灣。其中大約11萬多人來自越南,筆者建議稱之為「越鄉人」(ng??i Vi?t H??ng),而非使用當前政府常用的「新住民」詞彙。若來自泰國則稱之為「泰鄉人」,來自印尼則稱之為「印鄉人」,以此類推。「越鄉人」是參考明鄉人而創立的中性詞彙,具有原籍越南但在台灣落地生根的新台灣人之意。從越南明鄉的成功案例來看,「落地生根」才是雙贏的做法,也是移民社會該有的政策。



      筆者自2011年開始進行越南明鄉人及華人在地化過程差異之研究。筆者在研究過程當中也陸續在各研討會及期刊發表研究成果。發表過的期刊包含《台灣國際研究季刊》、《亞太研究論壇》、《城市發展半年刊》及《Journal of Viet Nam Hoc》等。發表的研討會包含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Engaging with Vietnam國際研討會、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主辦的社區節慶之傳統與改變國際研討會、中研院當代越南研討會、哈佛大學越南文化國際工作坊等。筆者感謝期刊審查人及研討會討論人曾給予的寶貴意見。筆者將先前的論文重新更新、增補並系統性改寫成專書以便讀者能更清楚了解越南明鄉人的在地化過程。本書也附上七百多張田野照片供讀者依不同需求做檢視。本書可視為筆者這13年來在此明鄉議題的研究總結。



      本書得以完成,首先要感謝在田野現場提供一手資訊的報導人們及本計畫歷年的研究助理們,因人數眾多就不一一列舉。其中,特別感謝明鄉嘉盛堂的co Van同意授權本書收錄她珍藏的族譜,以便讀者了解嘉盛堂重要成員的家族史。作者於2013年至2014年期間曾於日本東京外?語大學亞非研究所客座研究。感謝當時擔任所長的三尾裕子教授及相關同仁在此期間提供許多有益的資料及相關協助。另外,也感謝大阪大學的清水政明教授及越南社科院史學所前所長丁光海教授提供相關文獻。本計畫的研究過程曾接受台灣國科會計畫補助,屬計畫編號:NSC101-2410-H-006-078及NSC102-2410-H-006-036的研究成果之一。



    ◎台文版

    Tn?g-soa? koe Oa?t-lam, pang-ph?a? lai sio-lam

    唐山過越南,放伴來相攬




      十七世紀大明帝國滅亡liau,hit-koa 皇族宗室kap遺將chau四散,形成h?m大清對抗e「南明」kap 「明鄭」時期kui十年。



      這koa四散e皇族宗室、官員、遺將kap難民等分別遷徙到台灣、朝鮮、越南kap東南亞各地。



      這koa唐人(Tn?g-lang)移民到異地liau落塗釘根,tau?h-tau?h-a在地化koh認同家己是在地人。



      唐人移民到台灣後tau?h-tau?h-a本土化chia?-cho「台灣人」;唐人移民到越南後chia?-cho「明鄉人」koh進一步在地化chia?-cho越南人。



      台語俗語講:「唐山過台灣,心肝結規丸」,he講tio?h斯當時唐山移民渡海來台e辛酸史。



      台語俗語koh講:「有唐山公,無唐山媽」,he講tio?h斯當時移民大多數娶台灣當地平埔原住民做bo? e現象。



      熟悉台灣史e讀者對an-ne e歷史現象應該無chhe?-h?n。咱想beh進一步了解hit-koa chau去越南e唐山公e現況是按怎leh?



      量約t?鄭成功家族統治台灣e尾期,鄭成功e舊屬高雷廉總兵「陳上川」、龍門總兵「楊彥迪」等chh?a兵三千g?a人oa靠hit-ch?n越南e阮氏政權(廣南國)。



      阮主封陳上川等人官職koh ai in負責?g南peng開墾,包含當今越南南部e「嘉定」、「定祥」、「邊和」等所在。



      因為陳上川協助阮主ui Combodia (柬埔寨)手lin搶tio?h土地thang開拓南邊版圖,so?-pai深受後來e阮朝皇帝明命、紹治、嗣德等肯定koh封做「上等神?。



      另外,明朝遺臣後代、廣東雷州莫府城人「鄚玖」m? chh?a四百g?a人前往Combodia南peng 拋荒e所在開墾。



      後來鄚玖歸順越南阮氏政權koh k?開墾e土地送h??越南顯宗孝明皇帝,受封「河仙鎮大總兵」,koh h??明命皇帝追封做「樹功順義中等神」。



      這koa毋願h??滿清統治e明朝遺民路尾釘根越南,大多數long h?m當地越南查某人通婚soah tau?h-tau?h-a在地化(本土化),形成chit-ma通稱e「明鄉人」(ng??i Minh H??ng)。



      「有唐山公,無唐山媽」這句台語m?-n?源自台灣,m?適用t?越南e明鄉人。



      越南明鄉人就親像明鄭時期流亡到台灣e唐人仝款,透過通婚kap ta?k款本土化過程,已經建立強烈e越南在地認同。



      基本上,明鄉人long使用越南語koh完全融入越南當地文化,in身分證件e民族類別m?登記做「京族」 (Kinh越南主體民族,也就是越族)。



      「龍飛」kap「龍集」年號是主張「反清復明」e明鄉人家己創造e虛構年號。一般來講,越南e廟寺long採用傳統天干地支紀元ia?h-s?越南皇帝e年號。



      早期明鄉人傾向使用自創e「龍飛」ia?h-s?「龍集」年號。Toe tio?h明鄉人tau?h-tau?h-a在地越南化,in後代m? tau?h-tau?h認同越南文化koh接受使用越南皇帝e年號,像講「明命」kap「嗣德」等,m?-koh? in絕對無用清國年號。



      Chiap-soa明鄉人跤兜,量約19世紀尾到20世紀前半段,這段期間sio-soa有華裔族群soa入越南。T?日本侵略中國kap國共內戰期間,大批華裔族群chau-l??到越南避難。



      這koa ui中國遷徙到越南e華裔族群t?越南e民族認定l?i-te hong分類做「華族」(dan t?c Hoa)、「華人」(ng??i Hoa)。



      根據越南t? 2009年e人口普查結果,long-chong有823,071?華人。華族其實是複數族群e綜合體,主要包含來自中國講廣東話、福建話(以漳州、泉州kap廈門做主)、潮州話、客家話、海南島等無仝語言e族群。



      這koa族群t?無仝時期sio-soa soa來越南,in越南化e程度kap保留族群母語h?m文化e程度m?無仝。In族群認同kap國家認同m? toe 無仝情境有變動。



      整體來講,相對明鄉人e越南化,chitq-koa khah慢soa 來越南e華裔族群t?某程度iau保留族語能力kap祖國中國e原鄉認同。M?因為強烈e原鄉認同chiah h?m當地社會產生衝突,造成越南t? 1950至1970年代採取明顯e排華政策。



      雖罔an-ne,chit kui年e研究顯示,當代越南少年輩e華人ta?uh-ta?uh有 “明鄉化” e現象。



      台灣t? 1945年二次大戰soah m? tu-tio?h以蔣介石chh?a-thau e俗稱「外省人」e百萬中國軍民陸續遷徙入台。



      蔣介石流亡政權藉tio?h in軍事武力戒嚴統治台灣有38年hiah久,koh對台灣人實施中國化e政策,逼台灣人「認賊作父」放棄台灣語文改學中國語文,soah造成台灣語文e流失kap國家認同e混亂。



      戰後來台e中國人kap in後代大概?-tang分做二大類: 第一,堅持認同中國做祖國e中國人,像講郝柏村、馬英九、韓國瑜等。



      Chit-koa人因為心向中國,無法度融入台灣,chiah會引發台灣e政治混亂,造成國家無安定。第二,認同台灣做新祖國e新台灣人。



      Chit-koa新台灣人就親像越南e明鄉人an-ne開始在地化、本土化chia?-cho台灣在地社會e成員,親像鄭南榕、陳師孟、吳欣岱hia-e。



      Chit-koa新台灣人e歷史文化背景h?m傳統台灣人有精差,筆者參考越南e作法k? in號做「華鄉人」,ia?h就是「以文化中華做祖先e故鄉e新台灣人」。



      台灣chit三十冬來m?有跨國婚姻移民,大約有50萬原籍來自中國ia?h-s?東南亞e人民因為h?m台灣人通婚chiah soa來台灣。



      其中大約11萬g?a人來自越南,筆者建議k? in號做「越鄉人」(ng??i Vi?t H??ng),mai用當今政府ti??用e「新住民」詞彙。



      若來自泰國t? 號做「泰鄉人」,來自印尼t? 號做「印鄉人」,照an-ne l?i-chhui。「越鄉人」是參考明鄉人chiah創造e中性詞彙,意思是原籍越南m?-koh t?台灣釘根生湠e新台灣人。



      Tui越南明鄉e成功案例來看,「釘根生湠」chiah是雙贏e做法,m?是移民社會tio?h-ai有e政策。



      筆者自2011年開始進行越南明鄉人kap華人在地化過程精差e研究。



      筆者t?研究過程中bat陸續t?各研討會kap期刊發表研究成果。



      發表過e期刊包含《台灣國際研究季刊》、《亞太研究論壇》、《城市發展半年刊》kap《Journal of Viet Nam Hoc》等。



      發表e研討會包含台灣e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Engaging with Vietnam國際研討會、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主辦e社區節慶e傳統h?m改變國際研討會、中研院當代越南研討會、哈佛大學越南文化國際工作坊等。



      筆者感謝期刊審查人h?m研討會討論人bat提供寶貴e意見。筆者k? chin-cheng e論文koh更新、增補h?m系統性改寫做專冊thang方便讀者khah清楚了解越南明鄉人e在地化過程。本冊m?附七百g?a張田野相片ho??讀者照需求做參考。



      Chit本書?-tang算講筆者這13冬來t?明鄉議題e研究總結。



      Chit本書?-tang完成,代先ai感謝t?田野現場提供一手資訊e hia-e報導人kap chit-e計畫歷年e研究助理,因為人數chia?-ch?就無koh一一點名。



      其中,ai特別感謝明鄉嘉盛堂e co Van (王氏秋雲女士)同意授權本冊收錄伊珍藏e族譜,thang利便讀者了解嘉盛堂重要成員e家族史。



      作者t? 2013年到2014年期間bat t?日本東京外?語大學亞非研究所客座研究。感謝hit當時擔任所長e三尾裕子教授kap相關同仁t?客座期間提供真濟有益e資料kap協助。



      另外,m?感謝大阪大學e清水政明教授kap越南社科院史學所前所長丁光海教授提供相關文獻。本計畫e研究過程bat接受台灣國科會計畫補助,屬計畫編號:NSC101-2410-H-006-078 h?m NSC102-2410-H-006-036 e研究成果之一。

    ?




    其 他 著 作
    1. 明鄉人e在地化研究:越南、韓國kap台灣e比較
    2. 喙講台語.手寫台文:台語文的台灣文學講座(修訂二版)
    3. 越南七桃long毋驚:越台中三語手比冊(增修放大版)
    4. 越南語教材教法
    5. 台語認證考古題
    6. 越南魂:語言、文字與反霸權
    7. 校園進階越南語
    8. 探索台語白話字的故事
    9. 喙講台語•手寫台文:台語文的台灣文學講座
    10. 喙講台語•手寫台文:台語文的台灣文學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