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明鄉人e在地化研究:越南、韓國kap台灣e比較

明鄉人e在地化研究:越南、韓國kap台灣e比較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843053
蔣為文
亞細亞國際傳播社
2025年1月01日
173.00  元
HK$ 147.05  






ISBN:9786269843053
  • 規格:平裝 / 416頁 / 14.8 x 21 x 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文史哲類 > 歷史 > 史學專題











      ◎這本書深入探討明鄉人在越南、韓國、台灣的歷史脈絡與在地化發展,是理解華人遷徙與文化融合的絕佳之作。



      本書結合越南、韓國及台灣三國學者的最新研究,超越傳統研究觀點,從東亞及東南亞宏觀的視野下探討大明國的遺臣及軍民遷移到越南、韓國(朝鮮)及台灣之後與當地人的文化接觸並朝在地化落地生根方向發展之異同。



    推薦語



      蕭新煌(總統府資政、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

      這是一本主題很稀罕的歷史研究專書,追記、討論明朝滅亡後,其殘餘的皇族宗室、官員、將領與難民,四散渡海逃到台灣、越南、 朝鮮各地落地生根,重建在地化認同的諸多故事。這些明朝遺民被稱為「明鄉人」。這些人早已完全在地化,透過通婚,其語言、文化習慣和族群認同也與後來移民到各地仍多少不忘原鄉的「老華人」大不相同。對我來說,讀了這本書等於上了一堂學校學不到的歷史課,值得推荐大家一讀。



      康培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整體而言,以韓國、越南及台灣等三個案例比較明帝國屬民的在地化,台灣的個案其實相當殊異。之所以如此,係歷史發展軌跡的差異,特別是在地主權政權的有無與延續與否,以及是否發展出具主權主體觀點的視野。

    ?


     





    ◎ 台文版

    話 頭? ◇ 蔣為文 教 授

    導 論? ◇ 康培德? 教 授



    1.??? 鄭成功舊屬轉進越南了後在地化成做「明鄉人」e 研究

    蔣為文( CHIUNG, Wi-vun )

    摘 要

    話 頭

    邊和市新鄰亭 kap 陳上川

    貢明鄉嘉盛堂

    會安明鄉萃先堂

    結 論

    參考文獻

    大清帝國統治下臺灣 e 唐人用語分析

    陳宗仁( CHEN, Tsung-jen )

    摘 要

    話 頭

    東亞海域各地 e 用語分析

    17 kap18 世紀頂半期臺灣 e 用語分析

    18 世紀下半期以來臺灣 e 用語分析

    「唐人」用語 e 使用 kap 趨勢變化

    結 論

    參考文獻

    ?

    2.??? 鄚玖對建設和發展河僊地區 e 活動——以實地蒐集 e 漢喃資料為考察中心

    阮玉詩( CHIUNG, Wi-vun ) ◆ 維方鸞( DUY Ph??ng Loan )

    摘 要

    話 頭

    記載關係鄚玖 e 官方漢文資料

    T? 河僊蒐集 e 有關鄚玖 e 漢喃資料

    漢喃家譜

    鄚玖為河僊 e 建設 kap 發展 e 活動

    結 論

    參考文獻

    附 錄



    3.??? 越南永州市天后 kap 北帝雙神信仰 e 結構— koh 當地華人社區在地化 e 趨勢

    阮玉詩( NGUY?N, Ng?c Th? ) ◆ 維方鸞( DUY Ph??ng Loan )

    摘 要

    話 頭

    永州市天后 kap 北帝廟 e 節日

    「父母神」e 雙神結構

    社會道德教育 e 疏通管道

    結 論

    參考文獻



    4.??? 越南胡志明市福建人 e 語言文化在地化 e 研究

    范玉翠薇( PH?M Ng?c Thuy Vi )

    摘 要

    話 頭

    Tui 語言角度探討越南胡志明市福建人 e 在地化

    Tui 文化角度探討越南福建人 e 在地化

    當代福建人 e 族群意識 e 轉變

    結 論

    參考文獻

    ?

    5.??? 台灣明遺民 kap 朝鮮 e 意外相遇—

    1667 年林寅觀漂流事件 kap 朝鮮執政勢力 e 對應

    徐源翊( SEO, Won-ik ??? )

    摘 要

    話 頭

    朝鮮政府開始調查林寅觀一行人

    決定 k? 林寅觀一行人遣送轉去北京

    Chhiau-chh?e「明鄭」相關 e 情報

    結 論

    參考文獻



    6.??? 朝鮮後期對壬辰倭亂大明軍 e 記持 kap 大明軍後裔 e 人生

    禹景燮( WOO, Kyung-sup ??? )

    摘 要

    話 頭

    為陣亡大明軍起造壇廟

    大明軍後裔 e 歸化 kap「尊周大義」

    結 論

    參考文獻



    7.??? 朝鮮後期知識份子對大明國遺民 e認 bat 和意義

    孫惠莉( SON, HYE-RI ??? )

    摘 要

    話 頭

    朝鮮後期知識份子對大明國遺民 e 記錄

    《磊磊落落書》和《皇明遺民傳》 e 編纂 kap 意義

    結 論

    參考文獻



    ◎ 中文版



    話 頭 ◇ 蔣為文 教 授

    導 論 ◇ 康培德 教 授

    一、鄭成功舊屬轉進越南後在地化成「明鄉人」之研究

    蔣為文( CHIUNG, Wi-vun )

    摘 要

    前 言

    邊和市新鄰亭與陳上川

    貢明鄉嘉盛堂

    會安明鄉萃先堂

    結 論

    參考文獻



    二、鄚玖對建設和發展河僊地區之活動——以實地蒐集的漢喃資料為考察中心

    阮玉詩( NGUY?N, Ng?c Th? ) ◆ 維方鸞( DUY Ph??ng Loan )

    摘 要

    前 言

    記載關於鄚玖的官方漢文資料

    在河僊蒐集的有關鄚玖的漢喃資料

    漢喃家譜

    鄚玖為河僊的建設與發展的活動

    結 論

    參考文獻

    附 錄



    三、越南永州市天后與北帝信仰的雙重結構—兼談當地華人社區的在地化趨向

    阮玉詩( CHIUNG, Wi-vun ) ◆ 維方鸞( DUY Ph??ng Loan )

    摘 要

    前 言

    永州市天后和北帝的廟宇和節日

    「父母神」之雙神結構

    社會道德教育的有效管道

    結 論

    參考文獻



    四、越南胡志明市福建人的語言文化在地化之研究

    范玉翠薇( PH?M Ng?c Thuy Vi )

    摘 要

    前 言

    從語言角度探討越南胡志明市福建人的在地化

    文化角度探討越南福建人的在地化

    當代福建人的族群意識的轉變

    結 論

    參考文獻

    ?

    五、台灣明遺民與朝鮮的意外相遇—

    1667 年林寅觀漂流事件與朝鮮執政勢力的對應

    徐源翊( SEO, Won-ik ??? )

    摘 要

    前 言

    朝鮮政府開始調查林寅觀一行人

    決定將林寅觀一行人遣送到北京

    蒐集「明鄭」相關的情報

    結 論

    參考文獻



    六、朝鮮後期對壬辰倭亂明軍的記憶與明軍後裔的人生

    禹景燮( WOO, Kyung-sup ??? )

    摘 要

    前 言

    為陣亡明軍建立壇廟

    明軍後裔之歸化與「尊周大義」

    結 論

    參考文獻



    七、朝鮮後期知識人對明遺民的認識和意義

    孫惠莉( SON, HYE-RI ??? )

    摘 要

    前 言

    朝鮮後期知識人對明遺民的記錄

    《磊磊落落書》和《皇明遺民傳》 的編纂及意義

    結 論

    參考文獻





    ?





    作者序



    翻山渡海 建立新家園與國家認同

    蔣為文 國立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主任




      本書為國立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於2023年12月2日在成大台文系館辦理明鄉人研究國際工作坊的會後專書成果。



      這次研討會的論文發表人包含: 蔣為文(成大台文系教授)、康培德(台灣師範大學台史所所長)、陳宗仁(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員)、段黎江(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越南學系前系主任)、阮玉詩(胡志明市國家大學文化學系前系主任)、阮文懷(胡志明市國家大學文學系講師)、范玉翠薇(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人類學系前副主任)、禹景燮(韓國仁荷大學史學系教授)、孫惠莉(韓國學研究院人文學部助理教授)、徐源翊(成大台文系韓國籍博士候選人)、Adam Bohnet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歷史系教授)等。感謝這些學者的參與才能促成這本書的出版。



      十七世紀大明帝國滅亡後,殘餘的宗室與遺將各自四散,形成與大清對抗的「南明」與「明鄭」時期數十年。這些四散的皇族宗室、官員、遺將與難民等分別遷徙到台灣、朝鮮、越南及東南亞各地。譬如,鄭成功於1662年擊敗占領台灣的荷蘭殖民政權,取而代之在台灣成立鄭氏政權。十幾年後,鄭成功的舊屬高雷廉總兵「陳上川」(Tr?n Th??ng Xuyen)等人於1679年率兵三千餘人投靠當時越南的阮氏政權。台灣在中國國民黨殖民統治時期,歷史教科書總是以鄭成功收復台灣的中國史觀來看待這段歷史。事實上,這種預設政治立場的史觀並無法清楚認識明人向外遷徙並進一步在地化(或土著化)的歷史發展。這次明鄉人國際工作坊超越傳統研究觀點,從東亞及東南亞宏觀的視野下探討大明國的遺臣及軍民遷移到越南、韓國(朝鮮)及台灣之後與當地人的文化接觸並朝在地化落地生根方向發展之異同。



      以越南為例,那些不願被滿清統治的明國軍民最後落腳越南,大多數均與當地越南女子通婚而逐漸在地越南化,形成目前通稱的「明鄉人」(ng??i Minh H??ng)。明鄉人最早是指與越南人通婚的大明國移民及其混血後代。後來延伸包含清國時期通婚後已越南化之後代。越南明鄉人已建立起強烈的越南在地認同並自認為越南人而非中國人。繼明鄉人之後,大約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半段,這段期間陸續有華裔族群從中國移入越南。其族群認同與國家認同亦隨不同情境而有所變動。總體而言,相較於明鄉人的越南化,這些較晚才遷徙到越南的華裔族群在某些程度上還保有祖國中國的原鄉認同。也因強烈的原鄉認同而與當地社會產生衝突,造成越南於1950至1970年代採取明顯的排華政策。



      以前黨國時期的東南亞研究總是把明鄉人與華人歸為同類。筆者認為這樣的分類非常不妥,應該將明鄉人與華人分為二個不同的族群(ethnic groups),如此才能清楚了解移民的在地化歷程。明鄉人與華人的最大差別包含主觀因素與客觀條件。明鄉人主觀上認為他們是越南人(京族),而非華人或中國人。客觀條件包含語言、通婚及風俗習慣。明鄉人基本上為明越通婚之後代且以越南語為母語,不熟悉中國語言。華人則多數維持原有五幫之族語能力及清明節等習俗。當然,華人與明鄉人之族群界線仍有過渡時期的模糊情形。此過渡期通常發生在移民的前幾代。至於要花幾代才能從新移民轉變為在地人則視個案狀況而定。



      總而言之,本書所呈現的研究成果指出:從歷史發展來看,新移民落地生根為雙贏的結局。台灣也應把持此原則制定合宜的移民政策,敞開心胸讓新移民有尊嚴地融入台灣社會並豐富台灣文化;同時,新移民也應尊重與維護台灣原有的主體文化與價值。



    台文版話頭



    搬山過海 起造新家園kap國家認同

    蔣為文 國立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主任




      Chit本冊是國立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t? 2023年12月初2? tiam成大台文系館辦理明鄉人研究國際工作坊e會後專冊成果。



      Chit pai研討會e論文發表人包含: 蔣為文(成大台文系教授)、康培德(台灣師範大學台史所所長)、陳宗仁(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員)、段黎江(越南胡志明市國家大學越南學系前系主任)、阮玉詩(胡志明市國家大學文化學系前系主任)、阮文懷(胡志明市國家大學文學系講師)、范玉翠薇(胡志明市國家大學人類學系前副主任)、禹景燮(韓國仁荷大學史學系教授)、孫惠莉(韓國學研究院人文學部助理教授)、徐源翊(成大台文系韓國籍博士候選人)、Adam Bohnet (Canada Western Ontario大學歷史系教授)等。感謝chit koa學者e參與chiah促成chit本冊e出版。



    ?




    其 他 著 作
    1. 唐山過越南:越南明鄉人之認同轉變與在地化研究
    2. 喙講台語.手寫台文:台語文的台灣文學講座(修訂二版)
    3. 越南七桃long毋驚:越台中三語手比冊(增修放大版)
    4. 越南語教材教法
    5. 台語認證考古題
    6. 越南魂:語言、文字與反霸權
    7. 校園進階越南語
    8. 探索台語白話字的故事
    9. 喙講台語•手寫台文:台語文的台灣文學講座
    10. 喙講台語•手寫台文:台語文的台灣文學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