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拒絕「危險育兒」!從一萬名犯罪者中分析出的危險育兒法

拒絕「危險育兒」!從一萬名犯罪者中分析出的危險育兒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548363
出口保行
王綺
楓書坊
2024年12月30日
120.00  元
HK$ 102  






ISBN:9786267548363
  • 叢書系列:圖解雜學系列
  • 規格:平裝 / 238頁 / 12.8 x 18.8 x 1.1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圖解雜學系列


  • 親子教養 > 生活教養











    ∼愛是一把雙面刃!∼

    會帶來保護還是傷害,全看執刀者如何使用。

    ?

      「沒有一個爸媽,

      要花20年去養一個殺人犯??!」──《我們與惡的距離》

    ?

      相信大多數家長,

      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

      無論是源於各自成長過程、

      還是因不同時代產生的教育觀念,

      都並非100%適合孩子,也並非100%正確。

      然而,疼愛、照顧孩子如果用錯方式,

      可能導致推離彼此,

      甚至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

      ?4種危險育兒類型!?

      •「支配」?「接受」=過度保護型 → 失去解決問題能力。

      •「支配」?「拒絕」=高壓型 → 自我肯定低落、受精神控制。

      •「服從」?「接受」=溺愛型 → 挫折容忍力低、無法堅持事物。

      •「服從」?「拒絕」=忽略型 → 情感匱乏、產生疏離。

    ?

      ?生活中容易誤犯的危險行為??

      •對孩子言而無信

      •錯誤的斥責時機

      •害怕去修正問題

      都可能導致:失去親子間信任、孩子失去自信、對事物理解產生混亂!

    ?

      作者曾於日本全國的少年鑑別所、監獄、拘留所等,

      對罪犯進行心理分析,

      並且發現,許多問題少年在犯罪前,

      都曾發出各種求救訊號。

      無論是希望被誰看見也好、想被誰愛著也好,

      卻都沒有被注意到,而犯下種種罪行。

    ?

      如果能在還有機會的時候,

      就注意到這些孩子發出的求救訊號,

      事情是否就會有所不同呢?

      相信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壞,

      也沒有人希望與孩子產生間隙。

      

      愛與傷害只有一線之隔,

      拿捏得當與否,則是親子間的重要課題。

      本書獻給所有孩子身邊的家長、教育者,

      謹願能因此減少危險育兒釀成的災害,促成愈多幸福美滿的家庭。

     

    本書特色

    ?

      ◎犯罪心理學家親身經驗統整,點出育兒中的危險行為!

      ◎4類型「危險育兒」檢查表,用不同方式重新審視與孩子的互動!

      ◎針對各類型,收錄不同案例,了解錯誤育兒暗藏的危險性!



     





    ◎前言 近在你我身邊的「危險育兒」



    ◎序章 育兒方式分為四種類型

    •父母的教養態度分為四種

    •這四種類型也會用於非行少年心理分析

    •非行少年的父母多屬於哪一種類型?

    •明明不嚴厲,卻讓人覺得嚴厲的原因

    •父母陰晴不定,親子間會無法建立信任關係

    •沒有父母是毫無偏差的,但是??

    •站在假說的基礎上,討論修正點的溝通方式

    •放下偏見更輕鬆



    ◎第1章 無法自己做決定的孩子──過度保護型容易遭遇的危險

    •浩一的案例

    •解說:何謂過度保護型?

    •過度保護型家長會剝奪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

    •互累症親子

    •自我決定會左右人生的幸福

    •直升機父母與冰壺父母

    •這份幫助究竟是為了誰?

    •孩子的發展階段

    •如何提升挫折容忍力?

    •他罰傾向的孩子與自罰傾向的父母

    •如何與凡事都怪別人的孩子相處?

    •門檻降低的毒品犯罪

    •變成非人生物的恐怖情況

    •藥物濫用並不是「沒有被害人的犯罪」

    •「逃避現實型」和「追求快樂型」的藥物成癮者

    •他罰思考與毒品犯罪的適配性很高



    ◎第2章 無法自主思考並行動的孩子──高壓型容易遭遇的危險

    •智也的案例

    •解說:何謂高壓型?

    •單方面下命令,無視孩子的感受

    •教育與精神控制只有一線之隔

    •精神控制可能發生在任何地方

    •把孩子的心逼到絕境的「教育虐待」

    •利用孩子來彌補自卑感的父母

    •斯巴達式教育是「愛的教鞭」?

    •如何將自卑感轉化為正向能量?

    •雖然成功人士總愛談斯巴達式教育

    •只會等待指示的人容易落入非法打工的陷阱

    •應該命令的事與不該命令的事

    •如何避免自己的孩子變成只會等待指示的人?

    •能使人產生幹勁的目標設定訣竅

    •找回自我肯定感

    •明明知道還是會被騙的電信詐騙

    •為了避免「外行人被捲入複雜化的犯罪」



    ◎第3章 不理解他人感受的孩子──溺愛型容易遭遇的危險

    •成美的案例

    •解說:何謂溺愛型?

    •學會妥協才能成為大人

    •「疼愛」和「溺愛」是不一樣的

    •溺愛型父母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將來

    •訂定零用錢制度能夠累積孩子的社會經驗

    •溺愛型與原始的犯罪「強盜」

    •深入內省的方法

    •誤以為對方理解自己的感受

    •如何提升同理心?

    •挫折容忍力過低會招致家庭暴力

    •挫折容忍力低的男子所引發的性犯罪

    •伴侶或祖父母溺愛孩子時該怎麼辦?

    •一不小心就會溺愛最小的孩子



    ◎第4章 因為缺愛而失控的孩子──忽略型容易遭遇的危險

    •彩乃的案例

    •解說:何謂忽略型?

    •乍看之下似乎有盡到為人父母的義務

    •更生之路險阻的非行少年

    •父母容易陷入行為者-觀察者偏誤

    •不關心孩子的父母是如何生活的──彩乃雙親以外的案例

    •何謂情感忽視?

    •為什麼無法愛孩子?

    •虐待案件增加的原因

    •孤獨育兒是很危險的

    •為什麼孩子會走偏?──逃避虐待與心理距離

    •在情感匱乏狀態趁虛而入的「犯罪邀請」

    •如何讓孩子脫離不良團體?

    •新出現的組織──地痞集團

    •失去他人信賴也無所謂的人們

    •把脫序行為發到社群平台上的年輕人心理

    •「認可」能夠改變一個人

    •可以找周遭的人商量的地方

    •「放置」與「放任」是不一樣的

    •如何養育出能夠團體行動的孩子?

    •家人間的心理距離是關鍵



    ◎附錄 育兒四類型檢查表

    ?過度保護型檢查表

    ?高壓型檢查表

    ?溺愛型檢查表

    ?忽略型檢查表



    ◎終章 只要父母有所察覺,孩子也會改變

    •察覺是改變的第一步

    •性格能夠改變嗎?

    •遇到問題修正就好

    •練習語言表達

    •建立溝通的習慣



    ◎結語 為什麼犯罪心理學家要談論育兒?






    前言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