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臺灣教改三十年(1994∼2024)

臺灣教改三十年(1994∼2024)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447499
心理
2024年12月13日
133.00  元
HK$ 126.35  






ISBN:9786267447499
  • 叢書系列:教育願景系列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7 x 23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教育願景系列


  • 人文社科 > 教育 > 教育專題�108課綱











      本書由長期關心臺灣教育改革的「教改總體檢論壇」(教改論壇)策劃,在十二位學者專家的合作下,分別從教改政策、國民教育與高級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與師資培育等三方面,進行一系列的檢討與反思,其中涉及「為何教改」、「教改監控機制」、「適性教育」、「十二年國教」、「108課綱」、「公立大學法人化」、「教師專業」、「品德與公民教育」、「實驗教育」、「全球化與兩岸交流」等重大議題。書中並收錄「黃光國與教改論壇」專章,以此紀念黃教授生前對於臺灣教改的憂思與理性批判。附錄中的「1993?2024歷任教育部長及政策」與「1993?2024教育改革大事紀」,則為本書所談的議題做背景鋪陳,希望幫助讀者對三十年來臺灣教改的相關政策與人事變遷,有進一步的認識。


     





    第一部分 關於教改政策的檢討

    01 劉源俊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一陣風

    02 劉源俊 「教育鬆綁」一齣戲

    03 劉源俊 「綜合高中」一面鏡

    04 吳武典 勿讓教改成為豆腐渣工程:期待教改回歸正軌

    05 吳武典 教改應有監控機制:設立中央教審會芻議

    06 薛承泰 教改「為下一代而走」向哪裡?

    07 黃光國 《誰捉弄了台灣教改?》推薦序

    第二部分 關於國民教育與高級中等教育的檢討

    08 吳武典 勿讓「適性揚才」淪為口號:適性分流的模式與策略

    09 劉源俊 從「九年一貫課程」到「十二年國教」一路錯

    10 劉廣定 十二年國教必須重視品德教育

    11 劉廣定 談高中國文教科書之內容

    12 段心儀 文史課綱造成兩岸危機與世代斷裂

    13 段心儀 正視公民課綱的缺失與危機

    14 謝大寧 教改三十年中涉及意識型態之課綱的浮沉錄

    15 邱韻如 教改三十年,黃粱夢一場:以高中物理教學為例 16 區桂芝 臺灣主體性的輓歌:108惡靈異化學子心

    17 段心儀 108 課綱未解,118怎編?

    18 段心儀 沒有上位思考的108課綱

    第三部分 關於高等教育與師資培育的檢討

    19 劉源俊「公立大學法人化」一場空

    20 吳武典 強教必先強師:如何建設高水準的教師專業?

    21 王秀槐 教師專業成長制度的再提升

    22 周祝瑛 教改三十年中的兩岸文教交流

    23 陳 復 面對大學辦理實驗教育的觀察與反思

    24 黃光國 令人「神魂顛倒」的「除夕報告」

    25 黃光國 全球化下的論文發表與國家競爭力

    26 黃光國 學術自我殖民與高等教育危機:臺灣與中國大陸的對比

    第四部分 黃光國與教改論壇

    27 黃光國 「教改總體檢論壇」成立緣起

    28 吳武典 「學教育的對教改不能沒有聲音」:光國教授與「教改論壇」

    29 劉源俊 懷念黃光國:說「教改論壇」的成立

    30 劉廣定 念光國教授點滴

    31 周祝瑛 我生命中的貴人

    32 周祝瑛 當代知行合一的儒者典範

    33 段心儀 民粹亡臺:黃光國的預言會應驗嗎?

    34 邱韻如 善盡學者的社會責任:針砭時弊鏗鏘有力的光國老師

    35 王秀槐 立言立行、典型猶在

    36 薛承泰 光耀杏壇、國之瑰寶

    37 謝大寧 這個時代裡罕見的大儒:黃老師

    38 陳 復 心繫兩岸和平的當世孟子:敬悼黃光國教授

    39 陳 復 光照後世,國士無雙:敬悼黃光國教授

    40 歷年「教改論壇」與黃光國老師的記者會剪影

    41 「教改總體檢論壇」大事年表(2003 ? 2024)

    42 「臺灣教育的未來?——《教改萬言書》二十周年」記者會

    附錄一 1993 ? 2024 年歷任教育部長及政策

    附錄二 1993 ? 2024 年教育改革大事紀



    ?





    編者序



    兼論臺灣教改三十年來的挑戰




      「教改論壇」發起人之一的故臺灣大學黃光國教授,曾感嘆臺灣1994年以來的教育改革,整個過程出現了「空有理想,卻從未對實施後果進行檢討與咎責」!回首三十年(1994年)前,由民間團體所組成的「四一?教改大遊行」,提出了「落實小班小校、普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制定教育基本法」等四大訴求。隨後,教育部召開第7 次全國教育會議予以回應,隨即在行政院底下成立「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簡稱教改會),由中央研究院李遠哲院長擔任召集人,兩年內公布五份教改諮議報告書,提出「教育鬆綁、帶好每個學生、暢通升學管道、提升教育品質、建立終身學習社會」等五大方向,透過一千五百多億政府預算,全面推動教改方案。



      三十年後,全臺的中青年世代,幾乎都曾經歷這些教改,可謂當年教育鬆綁與暢通升學管道的受益者,也是廣設高中大學後,大學學歷貶值所連累!三十年間主事者不斷推出各項「教改新政」,加上主事者的快速更換,形成「教改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讓教育現場充滿不安定感。這些政策也鮮少事後「追蹤評估與調整改進」!如今臺灣社會處處可見這些教改後遺症,包括:



      ● 當年廣設高中大學政策,留下今日大學的倒閉與退場潮,造成技職教育與大學品質難以把關的困境。



      ● 暢通升學管道與中小學課程改革,造成整體學生的文史素養與數理能力的弱化,尤其在多元入學與「108課綱」下,高中課程支離破碎化,高三整年學生優先準備升學材料,上課淪為次要。到了大學,許多理科教授必須為大一新生進行補救教學。至於文科學生,在語文教學時數與文言文比重刪減下,論述及寫作能力,也大不如前。



      ● 大學升學制度設計對文組科系愈加不利,出現「一些想念文科的學生,因大學指考的理科成績稍好,即有機會被分發到如醫學院科系等;理科學生跨組升學機會多」等人才錯置與教育機會不公情形,更造成全臺十多所公立女中,「理盛文衰」的新現象。



      ● 臺灣學生至今仍很會考試,但學習動機不強。從近二十年來國際學生能力評量(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來看,無論升學考試制度如何變革,許多15歲學生的學習習慣仍未養成,自律負責的態度不足,弱勢及後段學生的成績與學習動機,仍難有起色。這些年來升學制度的不斷變革,反而讓私立學校趁勢崛起,公立學校優秀學生大幅流失!



      ● 在網路盛行時代,更需掌握學習關鍵期,加強學生文化素養與優勢語言(如國語)等溝通能力。但政策上反而從小學就全面推動數位學習,中學刪減文言文比例,且未經評估臺灣現有的社會條件,驟然推動各級學校的雙語或多元語言教育政策。這些都可能重蹈過去推動類似多種語言教學的覆轍,進一步弱化全體學生的中文能力。



      ● 最令人擔心的是,《教育基本法》明訂政府依法提供私人及民間團體興辦教育協助或經費補助。近年來,私立中小學如雨後春筍般成長,紛紛以教學嚴謹、升學率高,甚至擁有雙語教學等國際優勢為號召,讓家長趨之若鶩!公立學校因新課綱實施後的部分課程運作困難,家長憂慮孩子的學力低落,讓補習班再度成長;學校輔導與管教辦法的修訂及實施,讓教師在管教上綁手綁腳,加上公立學校零拒絕政策下,家長更加擔心校園安全問題。《教師法》修訂後,讓學校有開不完的會,教學工作備受干擾,嚴重影響公立學校辦學品質。



      為此,教改推動三十年後的今日,我們這些與教改政策「關係匪淺」的納稅人,想對此提出質疑與改善呼籲,進一步從中檢討教改的功與過,希望下一代不要繼續成為教改的實驗對象!在這樣的情況下,長期關心臺灣教育改革的「教改論壇」,在十多位專家學者的合作下,共同完成這本《臺灣教改三十年(1994 ? 2024)》專書,分別從教改政策、中小學的課程教學與品格教育、高等教育與師資培育等方面,進行一系列的檢討與反思。書中還特別收錄「黃光國與教改論壇」專篇,以此紀念黃教授生前對於臺灣教改的憂心與理性批判。附錄中的「1993?2024年歷任教育部長及政策」以及「1993?2024年教育改革大事紀」,則為本書所談的議題做背景鋪陳,希望幫助讀者對於三十年來臺灣教改的相關政策與人事,有進一步認識。


    周祝瑛

    謹誌於新店碧潭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