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記憶對話:第45屆時報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記憶對話:第45屆時報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4190169
時報出版
2024年12月10日
133.00  元
HK$ 106.4  






ISBN:9786264190169
  • 叢書系列:新人間
  • 規格:平裝 / 312頁 / 14.8 x 21 x 1.5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新人間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小說











    記憶對話 字字發光

    第45屆時報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文學獎的作品就像那碎玻璃的微光,將個人的生命經驗與成長記憶,以文字閃耀著,

    這些文字魔幻繽紛,不僅是創作,也為時代留下見證。



      時報文學獎因全球華人的參與,能看到最多元的文學視角。

      時報文學獎的報導文學類今年鎖定家族書寫,將家族書寫列為競賽項目,屬台灣各文學?之首創。



      作家楊渡認為,一個人的生命中,如果能幫後代子孫留一本家史,那是最溫暖的家族共同記憶。回望生命起源,與家族產生互動,留下深刻的家族故事,讀者可以透過家族書寫窺得台灣大歷史。



      從小品文到長篇小說,時報文學獎做為「元老」,期許能在時代洪流中,謹記文學初心,在傳統中創新,勇於挑戰各式題材,找到文學價值。

    ?


     





    序 記憶對話 字字發光�盧美杏 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



    報導文學類



    新詩類



    散文類



    短篇小說類



    評審會議紀錄

    報導文學類評審會議紀錄

    新詩類評審會議紀錄

    散文類評審會議紀錄

    短篇小說類評審會議紀錄





    ?









    記憶對話 字字發光

    �盧美杏(中國時報人間副刊主編)

    ?


      俄國小說家契訶夫說:「不要告訴我月亮在閃耀,讓我看看碎玻璃上的微光。」文學獎的作品就像那碎玻璃的微光,將個人的生命經驗與成長記憶,以文字在評審眼前閃耀著,它們或者只是靜靜陪伴父親返鄉,或者直指生命幽微,或者在虛實間走鋼索……,可喜的是,這些文字魔幻繽紛,不僅是創作,也為時代留下見證。



      第四十五屆時報文學獎循往例,自七月一日起至七月卅一日截止徵件,依然透過網路報名及掛號報名兩種管道,共收到一千三百七十九件作品參賽,包含短篇小說類四百二十八篇、散文類三百五十七篇、新詩類四百一十二首、報導文學類一百八十二篇,其中當然包括來自中國大陸、美洲、東南亞等地的作者,因為全球華人的參與,讓評審林黛嫚盛讚,時報文學獎總能讓她看到最多元的文學視角。



      今年的報導文學類鎖定家族書寫,時報文學獎將家族書寫列為競賽項目,也屬台灣各文學獎之首創,評審楊渡認為,一個人的生命中,如果能幫後代子孫留一本家史,那是最溫暖的家族共同記憶。我們期待作者回望自己的生命起源,並且與家族產生互動,留下深刻的家族故事,很高興四篇得獎作品讓評審、讀者透過文字窺得時代的肌理。



      其中,〈我家祖先要搬家〉以遷葬帶出家族敘事,作者採客觀角度探看家族遷墓大小事,十八個金斗甕深藏了十八個故事,讀來意猶未盡;〈不走〉的作者遠赴撒哈拉沙漠,採訪遊牧民族芭荷妲家族,把一個渺小的家族紀事,透過三代人曲折與離散的悲哀故事,聯繫上部落與國族的命運,也讓家族書寫的邊界更向外拓展。〈走進父親的越戰青春〉看似在越南胡志明市旅行,實是作者走進老街區,一步步回想父親生活過的時空,讓大歷史的殘酷與家族史的卑微相映照;〈都是豬〉篇名純樸可愛,卻能從中看到土地的流變。



      此屆散文得獎作品各具特色,〈造山〉作者從自卑的乳房到因為成為母親而得到救贖;〈Roomless〉以房間、空間、室內、室外、room及roomless擺盪於性向問題之間;〈幫媽媽拍照〉始於母親要換名改運,從事攝影工作的兒子返鄉為她拍照,再以母子二人合照作結,有如一首微帶輕愁的成長小曲;〈涉世三日〉(本文因未及取得授權,故未能收錄)文字清淡卻充滿飽實的生活感。



      而在新詩類部分,今年時報文學獎依然將行數維持在五十至一百行,誠如評審所言,長詩要能敘事與抒情兼容,也必須把握詩美學上的簡潔及留白等,在在考驗詩人功力。進入決審的作品評審各有好惡,其中〈陪他回家〉以陪伴父親切入,平凡見深意,在親情間沉思;〈疼痛月會報〉從按摩談移工,透露出兩位女性的惺惺相惜;〈植物寓言—在瑪麗醫院〉以養老院入景,藉植物看人類的老邁悲涼;〈關於存在的一些詞彙〉文字簡潔且頗具哲理,降低讀者畏詩如畏蛇的困頓。



      短篇小說類得獎作品中,〈在地球之上〉是悲傷的成長小說,也是魔幻寫實的鄉村地誌;〈家庭對話〉呈現中年女同的心內話,面對人生,有著不能簡化也無從割捨的複雜與纏綿;〈AIKO愛子〉貌似懸疑推理的浪漫劇場,卻生猛又辛辣,既是闖關破案又處處反思;〈房間〉魔幻又寫實,所有的人生都在房間裡展開、前進,但「對現實無能為力,使我們創造那些不存在的房間」。



      據統計,台灣有二百多個各式各樣文學獎,從企業到地方,從小品文到長篇小說,時報文學獎做為「元老」,期許能在時代洪流中,謹記文學初心,在傳統中創新,勇於挑戰各式題材,找到文學價值。感謝參與第四十五屆時報文學獎的所有參賽者,讓我們得見作者努力自記憶深處挖掘、淘洗生命精華的精彩作品,相信這些作品的微光都能積累成滿天星海,在文學之河閃閃發光。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