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臨床心理學家的話
面對?自己重視的事情或未來的不確定性,有焦慮不安的情緒乃人之常情 。
然而,過度擔憂卻有機會影響自己的狀態和表現。書中的主角?利一直努力練習為游泳接力賽準備,但卻因過度焦 慮而身心不適,甚至想退出比賽 。 ?利亦想像自己在比賽中可能會出現各種糟糕的情況。
?利的擔心其實是「假設性憂慮」,即不確 定是否會發生的事情。事實上,許多「假設性憂慮」最終都沒有發生。因此,當我們留意到自己開始擔憂時,試回顧過往的經驗,冷靜地分析自己所擔心的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有多高。有時候我們的確會有「實際性憂慮」,即現正發生的事情很大機會指向不良的結果,譬如多科考試不及格令人擔心是否會留班。面對這類情況,我們可以因應想像中最壞的結果,提前做心理準備和預備應對方案。
無論是「假設性憂慮」還是「實際性憂慮」,我們都應該聚焦於此時此刻可以做的事情,因為我們不能完全控制未來的結果,我們能掌控的只有「當下」。此外,我們亦需要因應現況和自己的能力而有合理的期望,期望過高只會令自己更焦慮緊張,亦會更容易失望。大家亦可參考書中提及的腹式呼吸,幫助自己放鬆,以平復自己焦慮的情緒。不過,正如很多調整情緒的方式一樣,腹式呼吸需要持之以恆練習,其放鬆身心的效果才會較顯著。
謝愷盈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
臨床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