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彭明敏基金會前辦公室主任 李俊達
從1995年協助彭明敏教授參選台灣總統結識李筱峰教授至今,將近三十年,我有幸近距離觀察見證這位台灣史學者的無私奉獻、專業認真,也難怪2001年彭教授與李前總統的「世紀對談」中,當眾稱讚他是「我最尊敬的李教授」。
李筱峰教授成名甚早,曾參與編撰黨外雜誌《八十年代》、《首都早報》、《自立晚報》……,致力打破國民黨獨裁統治時期的媒體壟斷;執教世新、北教大數十年不僅是校園名師,更是廣電媒體邀約主持節目、時事訪問的意見領袖。
作為入世的學者,李教授除了筆耕各大報的專欄,著書立說更是他的志業,尤其是被視為「禁忌」的二二八事件與台灣史相關著作,用「汗牛充棟」來形容,毫不誇張,舉其犖犖大者:《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1990年)、上下兩冊的《台灣史100件大事》(1999年)、《快讀二二八》(2002年)、《台灣史101問》(2013年)、《以地名認識台灣》(2017年)、《從500張圖入門台灣史》(2023年)……。
著作等身的李教授繼三大冊,回憶六十九年的個人傳記《小瘋人生》之後,隆重出版一套四本,收錄四百多位世界名人事略《燦爛的星辰》。
緣起於2018年1月1日,《民報》推出「燦爛的星辰」專欄,李教授介紹三位壽星──政治受難者、英語教育家柯旗化,台灣音樂家蕭泰然,英國小說家佛斯特(Forster)。隨後是歷史學家溫澤(Winsor)、牛頓、畫家廖繼春、夏目漱石、西德總理艾德諾(Adenauer)、湯德章、詩人紀伯倫(Gibran),以及音樂家舒伯特……。短短一個月竟介紹了七十七位名家,筱峰老師絞盡腦汁耗費精神天天準時交稿,《民報》則因財務困難,最終宣告公司解散,「燦爛的星辰」一閃而過消失無蹤。
疫情期間,網路成為最重要的訊息交流平台。2021年8月1日,李筱峰教授在其臉書介紹壽星,「進化論」奠基人、法國動物學家拉馬克(Lamarck),有感而發:「國家的發展生存,是否也該在『用進廢退』中,求新求變?」筱峰老師不限於人物生平簡介,以「借古喻今」讓「燦爛的星辰」重出江湖。陸續登場的有蘭大衛、雪萊(Shelley)、宋瑞樓、林覺民、郭雨新……,月底是心理學家桑代克(Thorndike),以一天一人為原則,總計四十四位。其中只有少數幾天出現兩位以上,8月20日是黃彰輝、黃信介、鳳飛飛三人的冥誕;8月25日則有杜聰明、林日高、呂赫若、龍瑛宗、伯恩斯坦(Bernstein)五位壽星。
2023年,筱峰老師正式在臉書「寫日記」,以一年的時間補充完成《燦爛的星辰》所有月份。就在遠景出版社取得授權,進行編輯作業之際,今年4月,愚人節剛過不久,李筱峰教授的個人臉書與粉絲專頁同時被盜帳號,十幾年累積的文字資料與四百多位壽星故事,一同化為烏有。即使李教授毫不氣餒,重開新帳號,持續重貼今日壽星。身為讀者,這個警訊或許是提醒我們,該趕快買一套書好好珍藏吧!
與其抱怨祖克柏(Zuckerberg),不如擁抱古騰堡(Guten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