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台商經營非洲,展現靈活與韌性
德昇是我國際關係中心20多年的老同事,他是東亞所的博士,對中國大陸有相當專精的研究,熟悉台商在大陸的經驗。這幾年來,他將這些研究心得擴展到另一塊大陸—非洲,不僅籌辦多項研討會,與許多台商有頻繁的接觸,更親自前往非洲四國,實地參訪他們所經營的企業,並進行深度的訪談。德昇將這些珍貴的口述歷史,集結成冊,就是各位讀者眼前第一本有關這些篳路藍縷、打拼奮鬥的《非洲台商群英錄》。
本世紀以來非洲逐漸受到國際社會的重視,這當然和中國大陸的長期經營、成立的《中非合作論壇》,以及推動《一帶一路》倡議有關。在對岸過去30年的投資及援助帶動下,中非雙邊貿易早在2009年就超越美國與非洲的金額,成為非洲第1大貿易夥伴,如今則是美非雙邊貿易的4倍。
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及活動,帶出無數的報導及評論,也出現許多相關的觀察與研究。近15年來幾本有關中國在非洲的暢銷書,除了約翰霍普金斯博黛蓉教授(Deborah Brautigam)的《紅色大布局:中國錢進非洲的真相》(The Dragon’s Gift: The Real Story of China in Africa)(2009)屬於學術性較高的專書外,其它《黑暗大布局:中國的非洲經濟版圖》(La Chineafrique: Pekin a la Conguete du Continent Noir)(2008)、《中國的第二個大陸:百萬中國移民如何在非洲投資新帝國》(China’s Second Continent: How a Million Migrants Are Building a New Empire in Africa)(2014),以及《爭奪非洲:中國如何取得非洲的入場券?》(Der Afrika Boom: Die grose Uberraschung des 21. Jahrhunderts)(2015)等則是由法國、美國及德國的記者們所作的深入報導(基本上媒體人寫的書可讀性頗高)。此外,出生於中國的孫轅(Irene Yuan Sun)的《下一個世界工廠》(The Next Factory of the World: How Chinese Investment Is Reshaping Africa)(2017)則是她以任職管理諮詢公司的身分,所完成另一個角度的觀察。
這些暢銷書基本上對中國大陸的宏觀經營,有相當詳盡的報導與分析,不時也穿插許多中國商人的故事,但全都缺乏德昇這本群英錄中14位台商(有一位算是跨國企業在非洲的高階主管)對其投資經驗在地觀察,以及非洲前景的精闢見解。在缺乏類似大陸政府主導的倡議及互動模式下,台商幾乎都是憑藉本身的努力及企業精神,在非洲獨自闖出一片天地。大部分在年輕時來到非洲,也有展現獨當一面的第二代,他們與在大陸的台商最大不同點,在於缺乏語言、文化、飲食、地利,以及人際網路等熟悉的條件下,要在一個遙遠又陌生的環境中摸索尋找創業的機會與條件,光是這點就讓他們在這本訪談錄中語重心長地分享及建言,值得我們一讀再讀。我個人特別佩服這些台商的部分,是他們能夠洞察當地的社會,也理解到任何的經營都必須在地化,不能持守先入為主的觀念,願意作出調整。雖然也曾有跌倒失敗的經驗,但是卻能汲取教訓,東山再起,在新的領域中又打出一片天。
在這本訪談紀錄中,我們不難發現這批在非洲能夠立足的台商,都具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同時儘管來自台灣,也對非洲有深厚的感情,並且大都看好非洲的前景可期,希望政府官員能夠看到這些商機,同時也鼓勵年輕的一代到這個大陸打拼。不過,除了第二代的台商外,他們之中許多是戰後出生的嬰兒潮,有著「愛拼才會贏」的心理素質,然而他們所期許的台灣年輕人卻是缺乏拼勁、不想吃苦、單思能有小確幸的新一代,很難有這些台商的闖蕩精神。如果下一代願意接班,還有可能持續,否則老一輩的台商落葉歸根,新一代又安於現狀、不願走出台灣的情況下,這段歷史僅能當作一段美好的回憶。無論如何,我們還是得感謝德昇將他們經驗與分享記錄下來,若能因此感動少數年輕人願意追隨這些前輩,相信就已達到德昇撰寫其故事的目的。
嚴震生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