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我讀到一本迷人的書,那就是由柏托洛帝(Dan Bortolotti)二??八所寫的《藍鯨誌》(Wild Blue: A Natural History of the World’s Largest Animal)。柏托洛帝並不是科學研究者,他因緣際會認識了鯨豚領域的科學家,並且開始對藍鯨的追索,最終完成這本關於藍鯨的自然史。我很喜歡這本書的英文書名,一時之間你可能會誤以為是把藍鯨(Blue Whale)倒裝了並且恰成隱喻,對人類而言,多數人沒有見過的藍鯨不只是一種生物,還是神祕、不可理解的野性之藍。
之後國外各種鯨豚的科普作品愈見普及,專業研究者也加入了這類型作品的寫作行列。近年來我注意到另一本有意思的作品是澳洲作家Rebecca Giggs所寫的《Fathoms: The World in the Whale》,這本書的書名並不容易翻譯,因為「Fathom」既是一種深度的計量單位,也暗示著這些在千噚之下的神祕生命,以及牠們所存在的那個尚待深潛探究的世界。
「地誌」這個詞在文化研究上成為結合地理科學與文化、藝術的概念,那麼「海誌」(Thalassography)的建立,就能把海洋研究和相關的文化、藝術結合起來,來觀察一個地方的「海洋性格」的變化。像是密西根大學出版的《The Sea: Thalassography and Historiography》,就強調海洋的研究連結上個人或群體文化,會改變人們看待歷史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