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思覺行盼教育學:超越「2050教育宣言」之理論與實踐

思覺行盼教育學:超越「2050教育宣言」之理論與實踐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447376
心理
2024年9月06日
200.00  元
HK$ 190  






ISBN:9786267447376
  • 叢書系列:教育基礎
  • 規格:平裝 / 432頁 / 17 x 23 x 2.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教育基礎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教育類 > 教育 > 教育概論











      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場改變未來的教育理論運動——引領教育革命的里程碑之作!



      「思覺行盼」教育理念開創性地融合了批判思考、覺知洞察、實踐能力和前瞻思考,構建了因應未來挑戰的全方位教育價值體系,能培養思考力、覺察力、行動力、想像力和創造力。本書超越傳統模式,並將「2050教育宣言」推向新的巔峰,為培養具備跨學科思維、全球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未來人才提供了革命性方案。



      作者群以豐富經驗和前瞻洞察,繪製了激動人心的未來教育藍圖。這部開創性著作不僅為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寶貴資源,更為讀者打開了新的視野,是一本激發創新思維的必讀之選。



      讓我們一起踏上這場改變教育、塑造未來的智慧之旅,成為塑造未來教育的先驅者,並共創教育新紀元!

    ?


     





    上 篇 思想體系與論述

    第一章 從教育哲學範式的論辯探析思覺行盼教育學的發展契機(?明麗)

    第二章 前清彰化知縣楊桂森教育觀的思覺行盼分析(林彩岫)

    第三章 G. Hofstede文化維度理論下師資生教育信念的思覺行盼探究(黃淑玲)

    第四章 思覺行盼視野的歷史通識教育探析(吳承翰)

    第五章 思覺行盼教育學之於詩性智慧及對「經世致用」的義蘊:呼應「2050 教育宣言」的多元思維(?明麗)



    中 篇 師道

    第六章 師道與師資培育的思覺行盼(林志成)

    第七章 師培單位應破除「唯研究」的思維嗎?從思覺行盼四元素反思臺灣的師培制度問題(蘇鈺楠)

    第八章 新世紀學校行政理想的建構:思覺行盼模式的自我實現(陳寶山)

    第九章 在思覺行盼教育學視野下重構人工智慧的師資培育(李詠絮)

    第十章 臺灣師德的變遷與困境:個案與教育新聞事件之思覺行盼微觀分析(劉世閔)



    下 篇 實踐與工具

    第十一章 以思覺行盼教育學的視角觀看學習場域的教材與教學(吳麗君)

    第十二章 「思覺行盼」理念之師資培育:「可信賴專業活動」模式的實習轉型(方德隆)

    第十三章 思覺行盼的教育心理學觀點:數學奠基進教室的課程分析(邱美秀、?明麗)

    第十四章 以思覺行盼教育學觀點探析幼兒園託藥政策(陳麗珠、彭詩文)

    第十五章 科技強化華語文教學之研究知識動態與趨勢:思覺行盼之後設集成分析(唐蕙文、 李藍瑜、孫海東)



    ?





    主編序



      面對多變世局、國際競爭及科技遽變,本書作者關注Z世代和已在門口招手的「計算世代」的未來教育。秉持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教育理想,呼應全球永續教育發展目標,推動以德樹人和經世致用的素養導向教學,體現我中華民族的育人文化底蘊,堅守教育應促進社會繁榮和國家興盛,以及強化民族自信心的專業使命,透過思覺行盼(thinking, feeling,action and wishing)教育學思維體系,致力於開展自覺覺人、己立立人,以服務寰宇之全球公民的培育。其理念與實踐如下:



      1.重燃「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教育旨趣。無論時代如何改變,科技如何發展,人口結構如何變化,師者呵護「良師初衷」是責任、是抱負,更是振興民族主體性和自信心的丹心。本書期許能和讀者產生共情和共鳴,激發關心教育的有志之士,共同為教育的未來注入心力。



      2.師者,教育成敗的關鍵。本書從教育觀、教學觀、學習觀、課程觀、文化觀、方法觀、科技觀、行政政策與制度面,採用思覺行盼教育學的濾鏡,多面向地考掘教育與師道之興替與應革,對日常語境和新聞猛炒的議題,進行現象學的抽絲剝繭,還原本質地透析教師升等「唯研究」的短板;更為了讓民族幼苗能安全健康地學習與成長,呈現幼兒園用藥政策的實踐現況,引發決策者、家長和教師同心協力,確保幼兒健康的成長與發展。



      3.地球照樣轉,世界不止息,教育如何在此不確定性中確立變與不變的邊界?如何在巨變、驟變的流變中掌握「常」理?是當代教育學關注的議題。本書從通識與人文教育、教科書涵蘊分析,以及教師教育信念重建和其教學專業與教學領導的專業提升等層面,以思覺行盼教育學的思維,探討教育在直面AI 世代挑戰之際,開拓學生多元智能,擴充其創意潛能和自我實現之教育新視野的術與道。學校管理與教師升等制度應被重新概念化為自我實現的旅程;「利他」的德育亦不必然是實踐的「人性牢籠」,臺灣縣官楊桂森規劃地方教育的作為,不但鼓舞人心,也見證利己利人一體兩面的德性實踐,是教育的核心精神,不容漠視。



      4.自清末以降,教育瀰漫超英趕美之風,遂削弱克己復禮的德性和經世致用之學;2022 年歐洲全球教育網絡(Global Education Network Europe[GENE])提出「2050 教育宣言」,凸顯為滿足學習者和社會不斷變動的需求,教育轉向身心靈的全面發展,多元參與的全人教學蔚為趨勢。本書作者結合哲學、心理學、學習理論、政策分析和定量研究,設計「可靠專業模型」的體驗式學習,確立以人為本,創新兼融學科知能和德性素養的教學,增進師生理情兼備的批判思考力和即知即行的行動力,以及詩性適情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期能為人類謀福祉,開萬世之太平,略盡教育工作者的棉薄心力。

      5. Peter Senge的五大修練、Stephen Covey的八大習慣、Daniel Kahneman的快思慢想、Howard Gardner 的多元智能,以及Jean Piaget、LevVygotsky、J. S. Brunner 等人的建構主義教育思想均論證了人具有多面性和能動性;儒釋道亦指出「利他即利己」的生命信仰,破除「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盲區,提醒人去除貪、嗔、癡、慢、愚,回歸蘇格拉底「知汝自己」和「知汝無知」的知德融合,達到孔子「君子求乎己」、「德不孤,必有鄰」和老子「上善若水」的教育智慧。



      「上篇:思想體系與論述」、「中篇:師道」和「下篇:實踐與工具」,是本書探討思覺行盼教育學的三大層面,總計15 篇文章,皆通過學術研討會論文的盲審和發表,以及國內學者的同儕審核,並歷經教育讀書會兩次的討論和三度以上的修改,確保言簡意賅,具啟思性,並期呼應素養導向教學和永續發展教育目標,開展學習者跨學科知識的新視野,消融理情、知行、專業與德性、科技與人文的藩籬,提出教育適變AI 科技發展與化解其衝擊的因應之道,具體提出重振師道和教學實踐之法,強調凝聚力、專業力、創新力和服務力之全人教育整體論理論及其思維運作的必要,為教育研究提供本土理論和研究思維架構,建構本世紀永續發展的教育典範。本書是一本可供大學生、研究生、職前與在職教師、研究者和決策者,乃至於教育專業應試者,習得潛能開發和正向思維的運作功法,開啟教育和人生發展的新頁。



      古今中外教育史均見證:教育關乎國家興亡。故,教育是否被重視,出版事業是否興盛乃教育的指標。受到科技影響,出版業的經營堪稱慘澹,心理出版社在此艱難的時局下,仍願意克服艱難,展現熱心奉獻教育的心志,令人感佩,期望社會也多加鼓勵、給予肯定。本書能順利出版,首先感謝福建三明學院邀約作者為創新教育學共襄盛舉;更感恩心理出版社洪董事長的鼎力支持,林總及其團隊的精心規劃、殫精竭慮,紙本和電子版並行出版,期讀者報以熱烈支持,讓本世紀教育新局開花結果。


    溫明麗

    謹誌於狀元吉第甲辰年己巳月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