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三國志黃鶴樓

三國志黃鶴樓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912347
丁秀津
遠景
2024年11月15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573912347
  • 叢書系列:遠景繪本系列
  • 規格:平裝 / 168頁 / 19 x 26 x 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遠景繪本系列


  • 藝術設計 > 戲劇 > 各類戲劇 > 東方戲劇











      「唸歌」是台灣的說唱藝術之一,是由一人或多人唱唸,並配合月琴、大廣絃、簫、笛、鑼鼓等樂器伴奏。內容多為傳統故事、民間傳說、時事、勸世向善等,除反映當時人民的生活經驗外,亦可視為當時的台語語彙、歷史、文化、政治等之紀錄,是極珍貴的社會史資料。



      「唸歌」演出時模擬不同人物的聲線和語態,唯妙唯肖的描繪、刻劃整個劇情及人物的感情和性格,因此演出者必須要有過人的記憶力、想像力、表達力。所使用的曲調則搭配故事內容自由變化,最常見的有【七字調】、【江湖調】、【都馬調】、【雜唸調】等。



      已逝楊秀卿藝師是重要無形文化資產[ 說唱] 的台灣國寶,唱、唸、彈功力豐厚、角色個性表達深入分明、詮釋細膩。《三國志:黃鶴樓》不論劇本、歌詞內容、唱腔、詮釋等,皆一字一句師承自楊秀卿藝師。故該有聲書的出版,除緬懷恩師楊秀卿藝師的指導外,亦期望能再為台灣傳統音樂「唸歌」盡一份心力。


     









      該有聲書《三國志:黃鶴樓》的唸歌仔(台灣唸歌)演出,演唱者是丁秀津女士。丁女士是台南新營人,自幼喜愛唱歌,初中學鋼琴、高中習聲樂。2004 年受同時任教於台北市中正社區大學的「唸歌仔」前輩洪瑞珍女士之邀約,加上嚮往楊秀卿藝師「口白歌仔」之造詣與成就,以及深愛台語文學之優雅與深奧,乃拜已逝「國家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人間國寶)楊秀卿習藝,而開始了傳統音樂「唸歌仔」之學習。



      丁女士2014 年通過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傳習計畫」藝生之甄試,成為楊秀卿藝師的藝生,2021 年通過結業考試。期間除為「楊秀卿說唱藝術團」團員,連年參與「楊秀卿說唱藝術團」年度大戲全台公演外,迄今仍繼續追隨楊秀卿藝師之精神,致力「唸歌仔」的展演、傳承、保存與推廣。2021 年成立「津藝聲說唱藝術團」擔任團長至今。近年更參與有聲書的出版,如《島嶼故事:台灣唸歌1》中的〈新酉一歌詩〉(2014,周定邦策畫主編,國立台灣文學館)、《大舜耕田》(2023,遠景出版社),以及今年(2024)文資局補助即將出版的《三國志:黃鶴樓》(遠景出版社)等。



      認識丁女士始於2018 年撰寫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委託中華民國國樂學會所執行的「2018 台灣音樂年鑑編輯計畫」中的「福佬系說唱音樂-唸歌仔」,此後只要有唸歌仔的重要演出,如楊秀卿說唱藝術團的年度公演、重要傳統表演藝術保存者(團體)接班人傳習演出計畫-楊秀卿說唱藝術團之演出等,筆者可說大多會現場聆賞。



      首次聽到丁女士說唱「唸歌仔」,是在新北市汐止楊秀卿藝師府上的排練中,當時有非常不同的感覺,與過去所聽到、所熟悉的以本嗓唱唸的唸歌仔截然不同,也呈現出唸歌仔的不同風味。從丁女士1991 年考入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合唱團)、國立實驗合唱團,參與合唱、歌劇、音樂劇等的演出中,知其是位具有美聲唱法功底的演唱者,屬花腔女高音,聲音輕巧靈活、色彩豐富。



      丁女士除唱唸俱佳、彈得一手好月琴外,其另一魅力是渾身充滿舞台細胞,只要一上舞台,馬上就能帶動整個現場氛圍,引起觀眾熱烈的迴響,也使演出更加精采,如平常練習有85分的成績,但一上到舞台馬上就可加分至95 分的本事。



      《三國演義》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志演義》、《三國志傳》、《三國傳》、《三國全傳》、《三國英雄志傳》,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歷史演義章回小說,描寫東漢末至西晉初之間的歷史,是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四大奇書之一。「三國」指的是曹魏(曹操)、蜀漢(劉備)、孫吳(孫權)。



      《三國志:黃鶴樓》之故事梗概為赤壁大戰後,荊州落入劉備之手,孫權派魯肅向劉備討還,但劉備推辭不交還荊州,孫權、周瑜無奈,於是在黃鶴樓設宴,準備要抓劉備以換回荊州。



      《三國志:黃鶴樓》出現的人物,孫吳方面有孫權、周瑜、魯肅(字子敬)、黃蓋、甘寧;蜀漢方面有劉備(字玄德)、諸葛亮(字孔明)、趙雲(字子龍)、張飛、關興、張苞、魏延、黃忠。其中最關鍵、出現最多的人物依序是劉備、周瑜、諸葛亮,而黃蓋、甘寧、關興、張苞、魏延、黃忠則各只出現1 次。另周瑜以「周瑜、都督」;魯肅以「魯子敬、子敬」;劉備以「劉備、主公、皇叔、玄德」;諸葛亮以「孔明、諸葛、先生」;趙雲以「趙雲、趙子龍、趙賢卿」等不同的名稱出現。由於人物較多、使用的名稱多元,易造成混淆,故如能事先有所了解,相信會有利於聆賞。



      《三國志:黃鶴樓》演出結構依序為歌仔頭、黃鶴樓主體、歌仔尾三部分。「歌仔頭」是開場曲,在正式劇目演出開始前,以鑼鼓及高亢的曲調,吸引周遭觀眾前來;或唱或唸吉祥話,祝福國泰民安、觀眾身體健康、一切順利。「歌仔尾」是演出結束時,或唱或唸感謝觀眾朋友的捧場與支持鼓勵,祝福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財源廣進之類的賀詞。



      該劇所用到的曲調歌仔頭有【大調】、【七字調】、【江湖調】;黃鶴樓主體有【吟詩調】、【七字白】、【七字調】、【都馬調】、【都馬尾】、【江湖調】、【雜唸調】、【留傘調】(農村酒歌)、【走路調】、【愛姑調】、【文和調】;歌仔尾為【江湖調】。基本上以唸歌仔傳統四大調【江湖調】、【七字調】、【都馬調】、【雜唸調】為主要唱腔,其中又以【江湖調】用得最多,次為【都馬調】。



      《三國志:黃鶴樓》在丁女士特有的、有別於傳統本嗓的美聲唱法的詮釋下,獨具一番風味,也是丁女士再度對「台灣唸歌:口白歌仔」的展演、傳承、保存與推廣做了貢獻,更是國寶楊秀卿藝師2022 年逝世後,其藝生有關唸歌仔有聲書的再度出版,值得鼓勵與推薦。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