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台灣屬於中國,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是國際所公認的事。如果台灣不屬於中國,那日本何須侵略中國強迫割讓台灣?如果台灣不屬於中國,那台灣漢人為何發動長達20年的“武裝抗日”,接著又從事10年的“非武裝抗日”。故中國被迫割讓台灣前的212年清政府治理台灣,就是台灣屬於中國的歷史鐵證。無論是1661年鄭成功驅逐在台灣的荷蘭殖民者時、或是1683年清政府修台灣入版圖之際,今日的美國、德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澳洲和新西蘭等國,在世界上都是不存在的。斯時,十八、十九世紀西方出版的世界地圖,也都標示台灣屬於中國的歷史經緯事實。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臺灣同胞是狂歡慶祝臺灣回歸祖國。所以,僅是兩個世代前,“台獨意識”是不存在的。然而,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臺灣社會國族認同異化萌芽,近三十年來臺灣分離主義者利用其執政時的強大行政資源,藉由虛構歪曲的“台獨史觀”,從“外來殖民論”到“原民史觀”,從“去中國化”到“美化日據殖民歷史”,台灣社會歷史失憶/認知錯亂。
回首1895年乙未武裝抗日,斯時外省官兵與本省志士,違抗朝命,為守大清之地,合組“義軍”。是時,官兵餉缺械舊、黑旗軍係新募之勇、民軍則草野農夫,“義軍”與武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日軍相較,宛如隔代,遇日軍機關砲/野戰砲,目所未睹,各相驚駭,但仍力戰,自台北大嵙崁、桃竹、台中、彰化、嘉義、台南城外,一路敗退,屢敗屢戰,直至最後,“義軍”?牲高達八九千人。但是,有論者僅強調渠等是“保衛鄉土/保衛家鄉/可歌可泣的鄉土保衛戰”,用詞精準,就是不說是“保家衛國/保衛大清/保衛祖國”;至於對高喊抗日卻早在6月就已經離台內渡的本省抗日領導邱逢甲和林朝棟等,似視若無睹,但是對戰至最後10月20日的黑旗軍,卻大力抨擊其“故鄉不在台灣,所以黑旗軍不肯臺灣犧牲”“劉永福及其黑旗軍將領、士兵等,都是外來的,不是本土的,所以…他們沒有辦法和台灣人一條心。”然而歷史真相是,當時許多外省軍官力戰日軍陣亡,是力戰日軍兵敗方行內渡,至於成千上百的基層官兵,他們為“守大清之地”,在台灣留盡最後一滴血而身死臺灣,日軍甚至還是從其屍體遺物知其為黑旗軍。
據日本《東北新聞》〈曾文溪近來信息〉報導,即使是日軍第二師團於10月21日佔領台南城前的19-20日,黑旗軍等仍在台南城北的曾文溪與日軍進行最後的殊死戰。日軍士兵書信中詳細記載,抗日軍皆為熟練之兵,沈著應戰,曾文溪戰事持續二日,才被日軍占領,日軍死傷20餘人,敵軍(黑旗軍)約死一百數十人。此次戰鬥,能使近代化日軍死傷20餘人,可見戰事相當慘烈,也證明黑旗軍是戰至最後;當時,島內無今日“台獨史觀”挑撥省籍矛盾的論述,臺灣菁英吳德功在其所撰《讓臺記》,崇其忠義,反而是高度評價讚詠“黑旗諸將士”;台灣進士許南英亦作詩“北望彰城弔季籛”,哀弔在彰化八卦山力戰日軍殉國的外省浙江黑旗軍統領吳彭年(字季籛)。
接續1896年起,漢族武裝抗日於全島風起雲湧,日軍疲於奔命鎮壓。據統計,僅是1895-1902年間,漢人至少30,000人慘遭屠戮,是時台灣漢人僅300萬人,其中青壯年男子每百人就有五人遭殺戮、傷者不下十餘人,比例之高,令人心驚動魄。
惟關於日據時期,日本侵略者在台灣究竟屠殺多少人乙事,台灣統派動輒稱日本在台灣屠殺50萬人。馬英九先生訪問日本時,日方向渠質疑屠殺50萬人此一數字的依據為何?渠答不上來?故馬英九先生返台後問學者王曉波。曉波告余此事並向余請教,本人因所詢事出突然,一時間查證不易,也只有語焉不詳的回覆曉波。此事余一直記掛在心,後來也不時偶聞統派戰友或云屠殺40萬/或云20萬人不等。此次,本書增訂再版,余特別宏觀精準查證如上,惟上述數字不包括後續1903-1915年間的殺戮人數。至於日帝「五年計畫?理蕃事業」對原住民族(簡稱原民)的討伐殺戮數據,因日本軍警以迫擊砲/野砲/速射砲/山野兼砲/機關槍等現代武器於叢山峻嶺中砲轟/射擊殺戮原民,故日本殖民當局亦無原民確切死亡數據。至於日帝在台灣屠殺50萬人乙說,本人認為大概率是源於日據時期抗日志士謝南光在其〈臺灣民主國的成立及其意義〉乙文;本文藉此機會回應日本當局的質疑,但此事本質不是屠殺多少人的問題,而是一個都不能殺,他們本是安穩渡日的良民,太平盛世卻慘遭如此殺戮橫禍﹗何況日本軍警憲是千里迢迢的到台灣來殺人﹗
關於後續漢族的激烈武裝抗日,從蔡清琳、羅福星、賴來、張火爐、陳阿榮、羅臭頭至余清芳,日帝殘酷鎮壓,直至1915年?吧哖事件方告一段落,整個武裝抗日期間長達20年。日本當局雖然血腥鎮壓,但對抗日志士亦不乏敬意,甚至印製簡水春郵像,至於?吧哖事件的余清芳,日本殖民當局臺南廳長松木茂俊、臺南廳警務課長高橋傳吉等高階官警多人,還圍繞余清芳合照,崇其英雄本色之意昭然若揭。
至於對原民的殺伐,綠營執政期間致力將“台獨史觀”向現實社會深化,聲言要“重建原民史觀”,大幅壓縮清政府212年治台歷史、取消教育體制內的中國史課程,先將清政府治台歷史空洞化,進而在歷史失憶的基礎上,妖魔化清政府治台歷史,誣指清政府透過武力征伐,土地掠奪,侵害原住民族既有權利,汙衊清政府是“清國”殖民台灣。
惟真實歷史是被曲扭到黑白顛倒。因為,昔日清政府是以“全台無地非番”為由承認原民對其土地的所有權,從而嚴禁漢人私買番地,需承佃番地繳納“番租”,俾維持番眾生計。清政府不但沒有“殖民”,反而是落實原民的土地正義,對原住民族“仁澤深厚”二百年;反觀日據時期,日本書籍都自認不諱的承認是“殖民”。日本殖民政府推動「五年計畫?理蕃事業」,是以現代軍警討伐社蕃,血染中央山脈,山地收歸國有,亦即全面沒收原民土地,徹底掠奪蕃地;日帝對原住民族的殺伐迫害,首任「蕃務本署」總長大津麟平看不下去,抨擊理蕃討伐將成為日本「永遠的聖代污點」(永?聖代?污點)。
近日“祖國”二字在台灣社會突然成為家喻戶曉詞彙之際,獨派主流媒體〈社論〉居然稱「從一八九五至一九四五,日本二戰投降,日本是當時台灣人民的“祖國”。」但是,如本書敘事歷史,日據50年間持續征伐殺戮台灣人民前後長?35年,故台灣人民不可能視日本為“祖國”。為此,殖民當局曾於統治台灣42年七七事變後已進入戰時體制的1937年9月1日,臺灣軍司令部參謀長秦雅尚,在其上呈陸軍次官梅津美治郎的秘件報告《通過北支事變(七七事變)看本島人的皇民化程度》(北支事變?通??觀??本島人?皇民化?程度)中稱,經查在這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台灣島內就發生70多件反日事件,其中言論行為計52件,其中許多人日常口語居然稱中國為祖國,例如「支那?吾??祖國??」「祖國?興隆??」「祖國支那?必?臺灣?攻???」「支那?吾本島人?祖國??」「吾等?祖國支那?國力」等,日本當局對此坦言“十分令人心寒”。面對歷史,總要有人類基本的正義是非價值,如此媚日失格,吾等台灣人民顏面何在?
為此,筆者建議,日后兩岸統一,吾等應自國族高度興建“抗日歷史紀念館/抗日英雄紀念碑”,紀念日軍侵台時武裝抗日?牲的英烈,並將這段武裝抗日氣壯山河的歷史,置於大學/高中/初中的歷史課程內,並且兩岸每年共同舉辦紀念活動,恢復兩岸的共同歷史記憶。
本書四大特點,值得讀者肯定:
一、??? 全書立足於日帝侵華的日方史料。是時,日本侵略者為炫耀其侵略戰功,留下大量詳實史料與圖片,甚至每役耗用多少子彈?多少砲彈?殺戮多少抗日份子?均有詳實記載,台灣城鎮斷瓦殘礫亦留下照片,惟抗日陣亡“義軍”照片,則因日方管制而屈指可數。
二、全書注釋詳實,與當代國際學術規範接軌,客觀展現台灣武裝抗日歷史真相;全書注釋來源99.0%取材於台灣本島的出版品。
三、全書配置嚴謹地圖,配置大量圖片,圖隨文走,俾與文字內容相互印證,使讀者融入歷史情境,勿忘“落後就要挨打”殘遭殺伐的民族悲劇。
本書酌附歷史文件全文,例如附<臺灣自主>文牘,讀者就可了解“臺灣民主國”與當下島內的台獨理念是截然不同,如果依<臺灣自主>文告意旨,今日台灣自當與對岸舉行兩岸統一的政治談判;同樣,公開劉永福致日方信函原件,日方回信痛批渠毫無投降之意,劉永福戰至日軍佔領台南城前一天方寧可冒被捕之險偷渡離台,故劉永福已盡全力,無負於祖國。至於余清芳以“大明慈悲國”名義發佈的<抗日檄文>,惟有閱讀全文,方能理解余清芳崇高民族情懷的抗日理念。
值此美國全球各處結盟遏中、拱火台海、謀我日亟之際,鑒於恢復歷史真相是建構正確國族認同的基礎工程,筆者盼為此盡一己棉薄之力;回望乙未及日據初期台灣武裝抗日,氣壯山河,台灣先賢深信中國它日必將恢復國情; 百年後今日,東亞大中國,江河仍漫延,國勢隆盛,雄飛世界,蒼穹保中國,于斯萬年!
最後,本書得以完成,藉此機會,感念在此領域兩岸一代一代專家學者的努力貢獻,尤其浙江黃嚴人周憲文、併台北故宮博物院、台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歷史博物館(臺南長和路)、歷史博物館(台北南海路)、臺灣文獻館(南投中興新村)、臺灣圖書館(新北中和)、臺灣大學總圖書館等的公開史料。
戚嘉林
2024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