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華瑞慈(友達傳醫社社長、友達耘康行銷業務總監)
本公司脈象檢測系統的開發是從王又老師的課堂上發想出來的。「第一次學把脈就上手」不是一個誇飾法,而是「大道至簡」。一個總是被描述得很神祕複雜的把脈功夫,在王又老師有系統、有邏輯、深刻推理的教學方法之下,變得脈絡分明,清晰易懂。最可貴的是,王又老師從沒有「留一手」的藏私心理,有問有答,更心胸開闊地直接以行動支持脈診的科學化。
研究初期,老師不厭其煩地往返兩地給予指導,在這些過程中建立起的脈診觀念,為脈象檢測系統的開發打下非常良好的地基。後續在脈波、舌象、問項、產品信校度以及醫材認證申請上,也有更多像王老師一樣願為中醫現代化而努力的團隊加入,讓這個產品終於從發想變成了事實。
脈象是動態的,如本書所言,是時間加上空間的維度所構成,其中包含的訊息真是深邃又美麗。王又老師透過「4D八綱脈象圖」所描繪傳達的脈診系統架構,非常值得所有想了解中醫、或是想要更精進指上功夫的從業人員進一步學習。
從描述脈形定義到有系統的圖像紀錄方法,再到儀器端科學化的記錄,未來加上 AI 的助力,還能提供預測、預防與個人化的醫療健康方案,這就是一個傳統醫學走向現代醫學甚至未來醫學的過程,而我們正在見證這個歷史。
脈診的科學化不會取代真正的中醫師,更不是為了與西醫爭鋒。而是為了讓這個千年的古老智慧被更好的紀錄與傳承,透過科學研究讓中醫被現代醫學所認可,並與之整合成對人類最有益的醫療方法。因此,推薦各位不僅要看本書,更要親臨王又老師的課堂,必然大有所獲!
2023.05,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