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煙火中年

煙火中年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968455
余宜芳
時報出版
2024年10月29日
140.00  元
HK$ 119  






ISBN:9786263968455
  • 叢書系列:人生散步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人生散步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人間千百味

    總在行與旅

    喔!煙火中年

    那些書與人



    食紀•旅行•家族•工作

    人生下半場的所食 所遊 所觀 所想



    ★義大利波隆那插畫展入選插畫家 薛慧瑩 繪製封面★



    謝佩霓? 作家、藝評家、策展人? |? 王美珍? 《50+》總編輯兼副執行長————專文推薦



      「如果,我記錄下的這些碎片,能在某些時刻也撞擊了閱讀者的心,勾起或苦澀或甜蜜的悸動,小碎片帶出更多小碎片,那就再美妙不過了。」——余宜芳



      《煙火中年》收錄作者五十至六十歲這十年寫的散文——家族食紀、旅行風景、中年體悟、工作場景——書中她寫景、寫物、寫菜、寫瑣事,寫情更寫人……這些那些,你的我的人生碎片,共同拼湊出時代的細節。



      「中年以上,忍不住憶往,尋常點滴加入時光濾鏡,即令苦澀也回甘。

      老年未滿,更懂得日日皆好日,入眼皆風景,當下就是最好的時光。」



      這是一部人生下半場的所食、所遊、所觀、所想,寫給每個中年或任何歲數的你,願每個人都能擁有與人生共情的自由和勇氣。

    ?
    推薦人



      「小津安二郎的名言:『電影與人生一樣,都是以餘味定輸贏。』若然,這書餘韻十足,贏了。」————謝佩霓



      「無癖之人,大抵無趣。請大家好好利用本書作者。當中年以上,老年未滿,在此『跨年』的人間煙火中,宜芳絕對是帶你賞花、採出好蜜的那隻蝶!」————王美珍



    ?



     





    推薦序 風味、品味、況味皆成醍醐味 謝佩霓

    推薦序 中年以上,夠本地嚐 王美珍



    引言



    輯一? 人間千百味(家族食紀)

    ?脾氣大姑媽與酸甜五柳枝魚

    那牽豬公的阿公啊

    阿嬤的過年粽

    時光梅子釀

    媽媽的台式客家小炒

    那一道緬甸酸菜魚湯

    破布子與醃越瓜

    紅燒肉大亂鬥

    餐桌配角的逆襲



    輯二? 總在行與旅(旅行風景)

    鎌倉三記

    我的烏鎮時光

    哈達村的一天

    孤寂之島、魔幻之旅

    年夜飯,在路上

    平和又紛亂的國度,關於緬甸的二三事

    浪漫的巴黎,不浪漫的旅人

    西湖買茶記

    雪梨有什麼好吃的?

    碰運氣的馬祖美食



    輯三? 喔!煙火中年(中年體悟)

    關於中年的這樣那樣卡卡

    我想念我自己,然後呢?

    你用同學會來衡量人生嗎?別傻了。

    中年女子越旅行越聰敏

    更年期別和醫生談戀愛?

    中年愛吃苦

    煮湯和人生,一點舊一點新

    說走就走的中年少女澎湖歷險記



    輯四? 那些書與人(工作場景)

    從聽到《遠方的鼓聲》開始

    一定要美麗到底:記小說家李維菁

    記得真實的賈伯斯

    永遠不老白老師

    野花是她,野鳥也是她

    如何找到好作者好題材?

    ?《長樂路》上的美麗與哀愁

    替一本書拍短片

    又近又遠,又親又疏



    她的AB面 呂新和

    後記





    ?





    推薦序



    ◎風味、品味、況味皆成醍醐味——謝佩霓




      這話題沒曾隨興聊過,也沒認真問過,所以委實不知道,宜芳姐相不相信宿命,又是如何看待轉生。



      信或不信,人的一生,無論如何都得透過做功課實踐,以印證與生俱來的使命究竟為何。萬般不由人,半點無法假手他人,唯有經由親身體會見證,才能得到深刻體認覺悟。



      轉生前的先驗記憶依稀,如何轉換成彷彿若有光的蛛絲馬跡,引領今生的肉身一路行所當行、止所當止?始於神交、神遊的閱歷經歷,也許唯有故地重遊,才能正式標記出生命的雪泥鴻爪。於是不免想,是否冥冥中受到驅使,敦促她耗費心力回訪所來徑,盤點記憶累文成牘,才好如實記錄下走過的生命軌跡。



      宜芳既非孑然一身的孤家寡人,也不是自掃門前雪,碌碌無為之人,這讓追憶似水流年益發複雜。身兼數職大半生之後,回憶起無端來到一弦一柱思華年的年紀,當然牽連出場的人物眾多,迤邐出的故事也多姿多彩。何其有幸作為初稿讀者。



      人生到了初老這階段,無論炮製什麼,都少了煙火氣,多了鑊氣,不好入口的酸甜苦辣澀,再無意刻意掩飾抵消,只問是否吊出了吮指回味的醍醐味。這自然也包括了寫作。



      不誇飾不雕琢,生怕帶了職人的匠氣,她持質樸筆法,隨自己的心氣寫景、寫物、寫菜、寫瑣事。細細品味之後,發覺鋪排出的千山萬水和千萬言語,說到底其實都全是在寫人,而且只為至親、至愛與至交書寫。無論記述故人或者描摹生者,心心念念卿卿之情溢於言表,成了躍然紙上的濃濃人情味。



      面對年華老去亦步亦趨,拉開距離回望,事物、人物反而更趨立體又具體。不必濃墨重彩,只消添上或深或淺的寥寥幾筆,即使抹上的是重重陰影,現實人生的方方面面,反倒因此更加立體具象化。瑕疵傷痕再也毋須掩飾,不起眼的細部何妨放大檢視,因此也讓人生更真實。



      點點滴滴的回憶百轉千迴,圍繞著鄉親、土親,苦盡甘來中憶苦思甜也好,笑中帶淚裡笑傲江湖也罷,總歸是從咂咕百味後品嘗回甘,最後齒頰留香。



      一個編輯的人生,如何被自己好好編輯?作為個人人生之書的主筆,看待自傳體的散文,又如何拿捏分寸妥善處理?不知道書寫過程宜芳是否會有猶豫徬徨時?交稿付梓之前,是否心生膽怯萌生退意?



      容我對曾為萬千讀者主編村上春樹著作的宜芳說,案頭其實再不需要擺上村上春樹,也不必追隨他的足跡尋幽覽勝,因為「村上魂」早已內化,成為她筆力平易近人的一部分。



      何況每個人的人生都無可替代,有自己的活法,自然便有各自的精采,需要各自的書寫方式。人生沒法複寫,但況味值得回味再三。



      芥川龍之介(一八九二∼一九二七)說人生好比一盒火柴;小心對待很蠢,不認真對待很危險。宜芳過去為他人燃燒,添柴點燈送暖,如今可以隨心所欲點火放煙花,為自己找樂子了吧。祝願宜芳未來再不需要活得小心翼翼,從此可以從容不迫無罣礙,開啟隨時說走就走的下半場人生。



      小津安二郎的名言這麼說:「電影與人生一樣,都是以餘味定輸贏。」若然,這書餘韻十足,贏了。只是人生無從論輸贏,一時興衰,都是過眼雲煙。



      宜芳出了《煙火中年》這書,確定已經贏了,只因兌現了她給自己在耳順之年發禮物的承諾。完成了這書,心願已了,宜芳便跨過了一個大大的坎,可喜可賀。



    ◎中年以上,夠本地嚐——王美珍



      拿到此書時,我一直在想,為何書名取為《煙火中年》呢?



      一般煙火,燦爛但短暫,用來形容人生,會有點虛幻與冷眼的味道。但,這不是這本書的感覺——相反的,讀完反而很能感受到作者對生活的熱望。

     

      村上春樹形容理想的寫作境界,不是「我正在寫文章」,而是演奏音樂的感覺,確保節奏、發現美好的和音與即興演奏。



      而讀宜芳的文章,也有種聽音樂的感覺。無論讀到哪,常有好多悅耳的菜名像小音符一樣不時跑出來,有酸甜五柳枝魚、緬甸酸菜魚湯、高粱酒醃越瓜料理、蔥?鯽魚……我忍不住畫起正字記號統計,光是菜名應有超過五十道以上。



      寫的是菜,但其實也是人。例如,她形容母親的愛面子,體現在做菜風格:「媽媽不欣賞也不擅長細膩刀功工,認為切得太『幼秀』等於小家子氣,捨不得別人大口大口吃。」為了表示對外省兼客籍女婿的友善,特地學客家小炒,結果變成豪氣的台式變形版:「五花肉煮好後切粗條,和蝦米香菇條以寬油爆香後,放入魷魚條(常見的兩倍粗)、肉捲條和大量蔥段拌炒,最後放入醬油膏和胡椒粉,香噴噴起鍋。」(是不是很像熱鬧的交響樂?)



      我很喜歡的一篇〈那牽豬哥的阿公啊〉,她寫印象中的阿公除了重男輕女,也有著那一輩對國民黨和外省人的敵視的DNA。只因同姓余,明明不認識,「縣長余陳月瑛在阿公口中是親親熱熱的『阿瑛啊』」。一筆生動,不禁莞爾。



      讀了才知,原來宜芳的外公在日本時代是日語通譯,但台灣光復後因職業沒了抑鬱病死。頭腦很好的媽媽,也只能輟學到紡織廠上班,外婆也為了扛起家計得出門賣醬菜,而大姑媽是一九六?年代台灣少見的女性西裝師傅,堪稱一輩子沒用過男人一毛錢……



      面對大時代的無奈,我發現這家族在此書有出場的人,竟有種好強的共通性(書中幾乎沒有出現弱弱的人)。什麼東西是命運拿不走的?也許就是對拿手菜的各種堅持吧。顧好自己的吃食,就是生命能自我掌握的力量。正如宜芳母親說:「吃乎死卡贏死沒吃。」難道,這是歷史更迭中熱愛美食的台灣人,文化潛意識裡的自尊的根?



      這絕不是Uber Eats的幾個鈕所能體會,而是「中年以上,老人未滿」者由歲月累積的味蕾豐奢。透過文字,我們夠本地嚐了。



      *



      讀後段的「中年體悟」時,可以讀到雙魚座作者的另一條魚,游向有稜角的一面。宜芳反對當前社會對於五十幾歲的主流想像太過單一標準,彷彿要健身、要有活力、會打扮才合標。但應該讓「不想運動不想健身不想染髮不想微整形不想減重的朋友」,也能自在度過中年以上的生活。



      不勉強,大約是她這幾年的哲學。當不用符合主流標準,倒能省下不少心力隨心所欲地過日子。遊歷豐富的她,帶著煙火般、閃閃發亮的sparking eyes,寫下遊鐮倉、烏鎮、緬甸、雪梨,甚至有號稱「世界之盡頭」塔斯馬尼亞的心情……最後一輯則是寫她愛的作者與出版工作。走至中年,當丟掉自己不要的,更能強化自己喜歡的,生活更有滋味了。



      有回去她家作客吃飯,她端出許多美麗的杯碟,說:「我最近迷上瓷器!」接著又拿出一堆瓷器的書,說起瓷器的故事……宜芳一旦愛上什麼,常帶著粉絲性質的研究精神,很有感染力。看這種人寫散文,滿過癮。



      我想起張潮的《幽夢影》:「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水不可以無藻,喬木不可以無藤蘿,人不可以無癖。」



      無癖之人,大抵無趣。請大家好好利用本書作者。當中年以上,老年未滿,在此「跨年」的人間煙火中,宜芳絕對是帶你賞花、採出好蜜的那隻蝶!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