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甲骨文學校(1+2)加贈送穿越絲路文件夾:穿越到三千年前的殷商王朝+絲綢之路大冒險(全套三冊)

甲骨文學校(1+2)加贈送穿越絲路文件夾:穿越到三千年前的殷商王朝+絲綢之路大冒險(全套三冊)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528013
黃加佳
晴好出版
2024年10月16日
327.00  元
HK$ 261.6  






ISBN:9786267528013
  • 叢書系列:Young
  • 規格:平裝 / 704頁 / 14.8 x 21 x 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Young


  • 童書/青少年文學 > 兒童故事/小說 > 科幻/奇幻











    ★暢銷百萬冊的歷史知識兒童小說「甲骨文學校」系列陸續出版★

    降落「殷商王朝」後再穿越「漢朝」

    回到歷史現場,體驗古代生活外,和歷史人物當朋友

    穿越小隊邀你一起展開奇幻冒險的旅行

    ?

      ?本套書包含以下三冊: 《甲骨文學校:穿越到三千年前的殷商王朝(上)》、《甲骨文學校:穿越到三千年前的殷商王朝(下)》、《甲骨文學校:絲綢之路大冒險》



      ?套書限量版「穿越絲路文件夾」:特別設計「穿越絲路文件夾」輕鬆攜帶,適合收納MEMO小紙、發票或口罩等。(A5�14.8cm×21cm,環保PP塑膠,厚度0.18mm)



      ?隨書附贈雙面海報(14.8×26.5公分):《山海經》奇幻神獸圖鑑海報、「傳說中的殷商」海報、「西王母的前世今生」圖鑑海報



      ??????《甲骨文學校:穿越到三千年前的殷商王朝》??????

      穿越殷商歷史,見證武丁盛世,

      走進最早的漢字記載,發現甲骨文的祕密!



      【專業審訂】黃庭頎〡政治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野蠻小邦周」作者之一



      平凡的小學生悠悠,平日最大的危機就是來自妹妹小布丁時不時的告狀,和班長何田田恨鐵不成鋼的嘮叨。



      某天,藉由一頂神奇的帳篷、一片古老的卜骨,三人降落到三千年前的殷商王朝。甲骨文殘片怎麼會有如此神奇的魔力?調皮機智的悠悠、博學聰穎的田田、貪吃懵懂的小布丁,三個性格各異的孩子帶著疑問,跟著新認識的朋友棄兒,一起進入甲骨文學校學習。



      過程中,他們遇見《山海經》中記載的:人身魚尾的鮫人、會飛的耳鼠、雙頭的屏蓬、巨大的饕餮、耳闊至膝的聶耳國人、渾身長毛的毛民國人……。



      在殷見識了眾多傳說中的生物同時,也發現一個巨大的陰謀正在展開,危險步步逼近,生死迫在眉睫。



      ??????《甲骨文學校:絲綢之路大冒險》第二集精彩上市??????

      如果有機會,你想去哪個朝代冒險?

      找到時間隧道開關的穿越小隊,這次要降落漢朝了!

      和張騫一同周遊西域,一探古國風情,

      你準備好了嗎?



      【專業審訂】劉欣寧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中國陝西漢中出土的漢代彩棺上,悠悠、田田和小布丁赫然發現了自己的圖像。為了查明原因,三人憑藉一顆神祕的玻璃珠,來到了漢朝。



      在草原上,他們認識了新朋友張綿,沒想到他的父親竟是被漢武帝派去出使西域的張騫。此時,張騫已被困匈奴多年,為了要完成使命,連通西域各國,悠悠三人協助他踏上了征途。



      他們遇到想讓大家只有快樂沒有憂愁的哈哈大王、似真似幻的西王母和九尾狐、失誤墜落地球的「外星人」、會說話的駱駝和汗血寶馬……,到底張騫能否順利找到大月氏,而三人能否順利解開彩棺圖象之謎呢?



      一場讓刺激又驚險的穿越之旅即將展開,等你一起來挑戰!



      ??????「甲骨文學校」系列•主要人物介紹??????

      ?周悠悠─11歲,男生,國小五年級,是個想像力和創造力豐富,有點散漫的男孩,鬼點子極多,在緊急時刻意外的可靠。

      ?小布丁─6歲,周悠悠的妹妹,是個肉嘟嘟的小女生,只眼睛一睜開,小嘴沒有停過,不是在吃,就是在說。擁有不可思議的力量,被悠悠懷疑是來自外星的寶寶。

      ?何田田─11歲,女生,她是品學兼優的班長,也是周悠悠的同學兼鄰居,父母是考古學家,自幼被奶奶帶大,最近似乎有進入青春期的徵兆。

      ?棄─11歲,是穿越小隊到商朝後遇到的朋友,性格沉穩可靠,是個孤兒,身世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重大機密……。

      ?張綿─11歲,張騫和匈奴女性生下的孩子,他喜歡草原的生活,在兩種文化間掙扎,連帶和父親的感情複雜。

      ?張騫─漢代的探險家。曾奉漢武帝之命,從長安出發出使西域,兩次被匈奴軍隊俘虜囚禁,歷時十三年終於逃回長安復命,從而成功開拓了絲綢之路。漢武帝也因此封張騫為博望侯。



      【專業審訂】

      黃庭頎〡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野蠻小邦周」作者之一

      劉欣寧〡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各界好評推薦



      小壁虎(蔡孟耘)老師|竹林國小教師

      吳宜蓉|《開箱臺灣史》作者、歷史教師

      宋怡慧|作家、新北市立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

      宋彥陞|時空偵探、《世界古文明之旅》作者

      李貞慧|童書暨少年讀物推廣人

      高詩佳|語文教育書籍暢銷作家

      楊傳峰|《為孩子張開夢想的翅膀》作者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

      (依首字筆畫排序)


     





    ────甲骨文學校:穿越到三千年前的殷商王朝────

    引子

    第一章? 有一個地方叫鬼市

    第二章? 這是一頂有魔力的帳篷

    第三章? 三千年前,我們來了!

    第四章? 黑毛怪的陷阱

    第五章? 神奇動物在這裡

    第六章? 棄兒

    第七章? 牆上有張臉

    第八章? 雀方進貢了

    第九章? 甲骨文學校

    第十章? 王子,真的是王子啊!

    第十一章? 祕密差一點就揭開了

    第十二章 無淚的鮫人

    第十三章 巫婆的湯

    第十四章 婦好王后生病了

    第十五章 鑄造大鼎又失敗了

    第十六章? 我是太陽神的使者

    第十七章? 王的盛宴

    第十八章 找到伯融了

    第十九章 深夜訪客

    第二十章 身分之謎

    第二十一章 王族之血

    第二十二章? 花園迷宮

    第二十三章? 暗夜森林

    尾聲



    ────甲骨文學校:絲綢之路大冒險────

    引子

    第一章? 說走就走的旅行

    第二章? 田田失蹤了

    第三章? 你爸爸是張騫?

    第四章? 父子大戰

    第五章? 我們會騎馬

    第六章? 賽馬大會

    第七章? 大沙暴來了

    第八章? 忘憂城

    第九章? 西王母的提示

    第十章? 誰在說話?

    第十一章 獨目妖怪?? ?

    第十二章 天降之神?? ?

    第十三章 大宛國?? ?

    第十四章 汗血寶馬?? ?

    第十五章 亞歷山大城?? ?

    第十六章 大夏國的奧運?? ?

    第十七章 女巫婆婆?? ?

    第十八章 攝魂板?? ?

    尾聲?? ?

    絲路是一條什麼路?? ?





    ?





    導讀



    ────甲骨文學校:穿越到三千年前的殷商王朝────

    讓甲骨文帶你穿越到三千年前吧!

    黃庭頎




      什麼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目前所見時代最早的漢字。「甲骨」的「甲」指的是龜甲,而「骨」指的通常是牛骨。古代因為科技、醫療不像現代這麼發達,所以商代的君王經常需要透過問神,才能決定重要的事情。因此,「甲骨文」就是商王向神明祈求、問事時,刻在龜甲或牛骨上面的占卜文字。



      甲骨文雖然是非常古老的文字,但它的發現卻是相當的晚,在此之前,世間的人們並不知道有這樣的東西存在。西元一八九九年,清朝大臣王懿榮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看到了這些刻有文字的甲骨,他馬上判定這是非比尋常的骨董,並開始蒐集。可惜王懿榮很快就過世了,而蒐集的甲骨也流散四方,唯一的幸運是他的朋友劉鶚,在甲骨流散消失之前曾做了記錄,編成名為《鐵雲藏龜》的書。後來引起古董商和學者注意,大家爭相尋找甲骨文的蹤跡,最後在考古人員及政府的努力下,甲骨文終於真正來到世人的眼前。



      那麼,甲骨文通常都是些什麼內容呢?因為它的性質是占卜文字,所以往往反映當時人們最關心,最想知道結果,但也有可能最無能為力的事情,比方說「天氣」。在那個沒有氣象局及氣象報告的時代裡,人們沒有辦法預知隔天或未來日子的天氣,但是變化多端的氣象,常常影響人們的出行、農作或各種活動,甚至有時會引發難以收拾的災害。因此我們經常可以在甲骨文中,商王卜問「其雨」、「不其雨」,就是想知道未來的某天究竟會不會下雨。



      又或者像是「疾病」。即使是今天,人們對某些難纏的疾病仍然束手無策,只好像神明祈禱早日康復。在商朝更是如此,商王對於疾病常常感到害怕,所以需要透過占卜詢問神明,瞭解自己或家人朋友「疾齒」(牙疼)、「疾足」(腳痛)、「疾目」(眼睛不舒服)等各種不舒服的原因。最有趣的是,商代的醫療並不發達,所以他們找到的生病原因,也跟今天不一樣。商朝人往往會在占卜後,認為是因為沒有好好祭拜某一位過世的祖先,所以祖先不滿意,才會降禍降災,害後代子孫這裡痛、那裡不舒服。所以,治療疾病的方式也不一定是吃藥針灸,而是趕快準備祭品,好好拜一拜那位生氣的祖先,別讓祂再不開心。



      商王需要占卜的事情其實非常多,不只是天氣、疾病,還包括農作物是否有好收成、外出打獵是否會有收穫、敵人什麼時候來犯、戰爭是否能夠獲得勝利等等,都需要在事前先問一問神明。



      甚至像在故事中提到的,商王王后婦好生子,無論是生產過程或孩子的性別,商王也想透過占卜一探究竟。正是由於甲骨文記錄了這麼豐富精采的卜問內容,所以我們才可以穿越三千年,從這些文字中找到古人生活、思想的蛛絲馬跡,進一步想像當時人們的樣貌。



      武丁、婦好和那些商代的人們



      在《甲骨文學校》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商代著名人物,像是武丁、婦好、爭貞人等等。這些人物除了武丁在古書曾被記載外,大部分都只見於甲骨文中,先來談談本書的大反派──貞人爭。



      如前面所說,甲骨文既然是占卜文字,也記載了很多商王關心的問題,但,古人究竟怎麼利用甲骨進行占卜呢?雖然書裡已經略略提及,但過程仍然不很清楚,這裡就稍微再跟大家介紹得更具體些。



      首先,需要準備一版整治過後的龜甲或牛骨,然後在甲骨的背面挖出一個圓的小洞,再鑿出一個棗核形的小洞,形成像右邊這樣特殊的形狀,叫做「鑽鑿」。接著,負責占卜的貞人就會在鑽鑿上點火灼燒,當溫度夠高時,甲骨的正面就會「卜」的一聲,裂出「卜」字造型的卜兆。最後,商王或貞人就會依據卜兆的形態,判斷事情的吉凶。



      由於商王要問的事情很多,因此每一任商王都有屬於自己的貞人團隊。故事中的商王──武丁,是商朝中期非常有名的君主。他也有屬於自己的貞人團隊,而故事中的大反派「爭」也確實是團隊的一員,只不過在甲骨文中,更常出現的是另一位名為「賓」的貞人。但不管是「爭」或「賓」,他們做的事情基本是相同的,都是服侍商王武丁,並為他所關心的人事物進行占卜,而他們也都曾為武丁的妻子「婦好」做過相關卜問。



      如同故事所說,武丁其實並不只有一位妻子,但婦好卻是他最寵愛的一位。有意思的是,婦好受寵的原因與平常的后妃不同,她不是因為自己長得多麼傾國傾城、婀娜多姿來獲得君王寵愛,而是她「進得廚房,上得戰場」。事實上,甲骨文中的婦好和故事有點不同,她為武丁生了很多子嗣,所以可以看到不少貞問「婦好生子」的卜辭,可說是個符合古代標準的王后。



      不僅如此,甲骨文中還有不少婦好帶兵打仗的記錄,她不只是可以協助商王徵兵,還能與商朝大將雀、沚戛等人前往戰場與敵人廝殺。正是因為婦好這既能主持家務,又能衝鋒陷陣的超能力,因此深得武丁的喜愛,對她的各種狀況都百般詢問,才讓我們今天能夠在甲骨文中看到豐富的婦好形象。



      最後要談談的是商代的人們。《甲骨文學校》以商代為背景展開一段有趣的冒險故事,也盡量刻畫了不同階層的商代人民。從甲骨文中,也確實可以看到商代的君王、王后、王子、貴族、將軍、百官,甚至是奴隸、人牲。他們各自有各自的任務跟宿命,並在商王的統治下,成就了一個面貌非凡的商王朝。也許用今天的標準看來,那個時代似乎有那麼一點點殘忍及粗暴,但卻是人類文明進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個環節。



      最重要的是,我們希望大家能透過故事認識過去曾有的時代,再透過考古文物進一步去觸摸歷史,最後讓武丁、婦好以及商朝有機會走進大家的內心,為後代的人所記憶。



      (本文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 )



    ────甲骨文學校:絲綢之路大冒險────

    當東方遇上西方

    劉欣寧




      歷史學者或考古學者經常把自己的工作比喻成偵探:過去已經過去,只留下蛛絲馬跡,學者或偵探必須仔細尋找、觀察這些蛛絲馬跡,推論他們之間的因果關係,來想像過去發生了甚麼。然而越久遠的過去,留下來的蛛絲馬跡必然也越稀少,沒有人有把握甚麼才是真正的事實。這個時候,多麼羨慕悠悠、田田和小布丁,能夠利用小帳棚穿越時空,親自一窺過去。



      這次的故事以一個奇特的墓葬開端,悠悠、田田和小布丁穿越了兩千年的時光,來到中國北邊的草原地帶,遇到漢朝的大探險家張騫。張騫的處境遠比後來唐朝的玄奘和尚艱難地多,因為當時對西域幾乎一無所知,更別提路途中面臨惡劣的環境與匈奴的威脅,但他還是憑藉過人的膽識與毅力抵達西域。所謂「西域」包含今日的新疆和中亞地區,是歐亞大陸的中心地帶。歷史上將張騫的成就稱為「鑿空」,可以想像成開鑿一條連結中國與西域的隧道,從此以後中國與西域能夠直接接觸、交流,意義可以和發現新大陸相比擬。



      張騫通西域的意義當然是以中國的視角出發。漢朝的死對頭──匈奴早就遊走於中國與西域之間,甚至與更西方的世界互動。考古學者發現從東歐到北亞的草原地帶,經常出現具有動物造型、風格相似的金屬飾品,年代早在張騫通西域以前,因此這片廣大的草原很可能正是早期東西方之間的交通要道。在草原上活動的是騎在馬背上、以游牧為生的人群,他們的移動帶來信息與物質的交換。這些游牧民族沒有文字,無法書寫自身的歷史,他們的事蹟卻引起周邊地區的歷史學家的關注:西方最著名的游牧人群是斯基泰人,記錄於希羅多德的《歷史》;而東方最著名的游牧人群則是匈奴,記錄於司馬遷的《史記》中。



      司馬遷描述匈奴居無定所、沒有城郭,不從事耕作、以肉食為主食,正好與中國的農業文明形成鮮明的對比。因為從小習慣騎、射,匈奴人自然成為天生的戰士,經常在中國的邊境地帶進行掠奪,帶給中國很大的困擾。然而匈奴為什麼要掠奪呢?其實與游牧經濟型態有關。農業社會可以自給自足,光靠游牧卻很難滿足食衣住行的各種需求,因此游牧人群必須依靠貿易等方式獲取生活資源。然而,雖然我們常說務農是「靠天吃飯」,游牧更容易受到氣候變化的衝擊,天災往往導致牲畜大量死亡,讓游牧人群沒有盈餘可以進行貿易。這個時候掠奪就成為他們維持生存的必要手段。



      匈奴的掠奪固然有時情有可原,漢帝國邊境的人民遭受財產甚至生命的損失也萬般無辜,萬里長城正是為了對抗匈奴的侵擾而建立。長城的防禦機制可不僅僅是蓋好一道牆而已,沿線都需要派兵駐守瞭望,一旦發現匈奴的蹤跡,必須馬上傳遞烽火信號,警告駐軍與人民嚴加戒備。漢朝的男子有服兵役的義務,要遠離家鄉,到荒涼的邊境地帶守衛,絕不是一件輕鬆好玩的事。而大批軍隊駐守邊境,糧食、物資的補給也是個頭痛的問題。總之,為了應付倏忽飄渺的匈奴,漢帝國投注了大量人力物力,自然期待能夠一勞永逸、一舉殲滅匈奴的辦法,這正是張騫通西域的重要背景。而當兩國敵對之時,最痛苦的莫過於夾在中間的人們了。故事中的張綿不斷追問自己到底是匈奴人還是漢人?這種認同上的煎熬想必會一直伴隨著他。



      張騫經歷九死一生所抵達的大夏,位於今日中亞的阿富汗北部一帶,距當時兩百年前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時曾征服此地,張騫與亞歷山大的足跡在此重疊。亞歷山大東征將希臘文化帶到西亞和中亞,這兩百年間被稱為「希臘化時代」。而正在張遷出行前夕,羅馬攻陷迦太基,也占領了希臘本土,希臘化時代結束,羅馬時代正式展開。漢與羅馬兩大帝國,在歐亞大陸兩端相互輝映。不過,張騫尚未得知羅馬的存在,東漢以後,羅馬才進入中國史書的記載中。



      田田爸爸發掘的墓葬主人,為什麼「腰上繫著匈奴風格的銅皮帶扣,身邊放著一把漢代銅鏡,胸前還放著一枚古希臘風格的金幣」,「手裡還拿著一顆能與現代工藝媲美的玻璃珠」呢?



      讀者不妨也當起偵探,跟著悠悠、田田和小布丁,一起踏上這段充滿國際色彩的解謎之旅吧!



      (本文作者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 )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