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74914
吳敬梓
聯經出版公司
2024年10月10日
93.00  元
HK$ 79.05  






ISBN:9789570874914
  • 叢書系列:古典文學新刊
  • 規格:平裝 / 576頁 / 14.8 x 21 x 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古典文學新刊


  • [ 尚未分類 ]











      聯經版中國古典小說系列的特色:

      一、採用通用的正體字與新式標點,方便閱讀。

      二、對書中的官稱、時間、地點、各類方言、俗語、典故及專有名詞,均查證各類辭典,並一一註解。

      三、採25開直式編排,印刷清晰。

      四、大眾價格,便宜實惠。



      本書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諷刺小說,作者對於當時官場的腐敗與惡習,士人追求功名的醜惡,觀察甚微。作者以尖銳幽默的筆觸,透過書中人物的往來唱作,赤裸裸的揭露了官場上的醜陋嘴臉,讓那些道貌岸然的攤官汙吏無所遁形,也為中國傳統的封建制度做了一個活生生的描繪。時至今日,仍有許多場景可說無處不存在。

    ?


     





    導 讀/(一)

    第 一 回 畫荷的王冕/一

    第 二 回 賣茶書生蓋寬/一五

    第 三 回 無名棋手王太/二四

    第 四 回 書法怪客季遐年/二八

    第 五 回 歷盡滄桑的周進/三五

    第 六 回 范進中舉/五二

    第 七 回 小氣的嚴監生/七一

    第 八 回 荀玫與梅玖/八四

    第 九 回 權勿用和張鐵臂/九三

    第 十 回 還書先生馬純上/一一二

    第 十一 回 匡超人/一三四

    第 十二 回 牛浦假冒牛布衣/一五四

    第 十三 回 鮑文卿父子/一八六

    第 十四 回 適性山水的莊徵君/二○四

    第 十五 回 郭孝子尋親記/二一八

    第 十六 回 少年英雄蕭雲仙/二三二

    第 十七 回 沈瓊枝賣詩文/二五八

    第 十八 回 余有達遷墳看風水/二七二

    第 十九 回 真假萬中書/二八四

    第 二十 回 俠客鳳四老爹/二九八



    ?





    導讀



      儒林外史的原作者吳敬梓,字敏軒,號粒民,安徽全椒人,生於清康熙四十年(一七○一年)。儒林外史是他在四十歲以後思想成熟的作品。



      吳敬梓的天資聰穎,讀書過目就能背誦。十三歲時,他的母親去世,十四歲隨父親去贛榆縣教諭任所。二十二歲時,他的父親去官,第二年逝世,而吳敬梓就在這年考中秀才。因為吳敬梓的生性豁達豪邁,最喜助人急難,無論識與不識,不辨急難真偽,一律有求必應。再加上他喜歡冶遊,與文士們往來,飲酒遊樂,把祖先留下的田產差不多都花光了,竟使「鄉里傳為子弟戒」。三十三歲時,移居南京。三十六歲,安徽巡撫趙國麟薦舉他入京應「博學鴻辭」科考試,因病沒有參加,從此他也就不再參加鄉試,放棄諸生所能參加的各種考試機會,以賣文為生,或種菜雜作,家境生活,愈形窘困。又因性格倔強,不肯求助於人,更嘗盡人情冷暖,最後死在揚州,葬在南京南郊鳳台門花田中,享年五十四歲。



      儒林外史書中的部份描寫,是吳敬梓四十歲到四十五歲的生活,吳敬梓對於自己的心境,在減字木蘭花詞中顯示得最清楚:



      「田廬盡賣,鄉里傳為子弟戒;年少何人,肥馬輕裘笑我貧。」



      「學書學劍,懊恨古人吾不見;株守殘編,落魄諸生十二年。」



      「昔年遊冶,淮水鍾山朝復夜;金盡床頭,壯士逢人面帶羞。」



      吳敬梓的性格與環境,使得他坎坷終身。由於性格豪爽而破產,雖有薦舉鴻博的機會,又因病不行,時乖運蹇,毫無轉機,終至落魄潦倒而終。但吳敬梓也因為有此困逆不平,所以能專注凝聚他充沛的生命動力,寫出了不朽的文學傑作——《儒林外史》,在文學作品中寄託理想,表現自我,而求取快慰平衡。



      據楊昌年教授的研究指出:儒林外史的創作意識有兩項重點:一、社會寫實,以人物的行徑來描寫作者身處的時代全貌。在人與事的片段中,顯現了那一時代的讀書人的原形!為了現實名利而致力舉業—立身處世,虛偽造作,盲從禮教陋習,昏昧不明;登科做官的不學無品,科舉失意的精神飄泊。二、是作者鑒於讀者人的嚴重缺失,提出他理想人生觀的啟示,眷戀儒家禮樂治世的至善社會,推崇平民中的高潔人物,強調世俗功名富貴不如人格德行學問。



      儒林外史的寫作手法,採取客觀、寫實的表現。主題上擺脫了教化工具的束縛,全然不同於舊小說說教的窠臼模式。並且在人物的塑造上,採用「瑕瑜並見於一人」的忠實手法,不同於善惡明晰始終不變的舊小說格套。說明了人類的是非善惡,常因時空環境的不同而有所改變。故小說中的人物,特具真實的人性—這樣的寫法,也很能符合現代文學的要求。



      儒林外史中所展示的題材、人物,甚至他的白話形式,在兩百年後的今天,仍鮮活的存在於我們的周遭。那些可悲、可歎或可敬的人們,甚至影射到今日的讀者,那一時代的諸多缺失,固可見之今日,亦仍有可能重演於將來。吳敬梓所寫的這本諷刺小說傑作——《儒林外史》,在中國小說史佔有極高的地位,放在世界文學史中,也可稱為佳構。



      青少年朋友在「看故事」的同時,若也能欣賞儒林外史的藝術手法、從人物所搬演的事件中得到省思、並能和不同的時代背景做進一步的比較,且從中獲得惕勵,那就更為可貴了。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