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教育是隨著華人移民發展的,一九九○(民國七十九)年代以後,華文學校的模式和華文教育的內容,是以週末制中文學校為主流。進入二十一世紀華文教育的發展,則取決於華人新移民與居住國的主流教育體系互動下,將採取什麼樣的家庭語言政策(family language policy)為主。中國和臺灣也都可以發揮影響力,中國的整體國力將影響華語的國際地位、其對外關係會影響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臺灣的僑生升學制度(包括海青班)、海外臺灣學校的經營,也會為華文教育的永續經營提供寶貴的經驗。近年東南亞的華語成人補習班、三語學校和國際學校(有華語部的)發展;美國華人經營的課後班(after school),主流學校從二○○六(民國九十五)年快速增加的沉浸式中文學校,是幾個重要的新趨勢。他們透露的訊息是:華文教育國際化、在地化勢所必然;華語的工具性增加,文化性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