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毒梟烏托邦:解密逃出中情局掌握的亞洲販毒集團

毒梟烏托邦:解密逃出中情局掌握的亞洲販毒集團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865833
派屈克.溫
林玉菁
明白文化
2024年10月02日
227.00  元
HK$ 192.95  






ISBN:9786269865833
  • 叢書系列:Horizon視野
  • 規格:平裝 / 440頁 / 17 x 23 x 2.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Horizon視野


  • 人文社科 > 報導�紀實文學















    作者的話

    毒梟烏托邦中的團體與個人

    地圖



    前言

    超級巨星



    第一部

    初相遇

    頂峰上的陌生人

    槍枝、毒品與間諜活動

    軍閥聯盟

    不再奴役



    第二部

    無法言說

    天才

    成功先生

    誕生



    第三部

    機密線人

    一隻可以踢的貓

    焚燒

    魚雷

    高峰會



    第四部

    天命

    大移民

    香草口味速效丸

    威士忌阿爾法叛變

    山寨中國

    清算



    後話

    致謝

    附錄:掃羅的宣言

    註釋



    ?





    作者的話



      我們所聽到過有關查緝毒品的敘述,多半是從「執法者視角」出發,這是有原因的。那些向記者侃侃描述驚險破案過程的美國緝毒局(Drug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 DEA)幹員,不僅吹噓自己化身為毒品案件裡的英雄,還可以順勢為緝毒局爭取到更多的預算。



      對照之下,毒品走私者就沒大肆張揚的動機了。在這個行業裡,多嘴只會招致禍端,若非入獄,就是更慘的下場。因此,多數毒品戰爭故事聽起來都大同小異─英勇的探員對上邪惡的吸毒者、毒販或販毒集團老大。



      在這類千篇一律的敘事體裁裡,故事都只講了一半。



      本書既不循舊套路,不預設緝毒局幹員身懷美德,或販毒者生性殘忍,也不刻意反向操作。我大量引用了金三角地區犯罪者的親身敘述,他們之中有些人甚至是冒著丟掉腦袋的危險跟我說話。這些人很少留下縝密的紀錄或小本本,單單就是憑藉著他們的記憶來述說,因此,我必須盡可能透過其他人的證言,交叉印證這些口述歷史;不過在某些情況下,我也只能呈現他們所告訴我的回憶。



      我利用警方的紀錄與一些佤族(Wa)儀式的人類學研究,重建了部分場景。美國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CIA)與緝毒局的官方文件至關重要,有的文件已經解密,有些則是我以「創意」手段取得。為了讓敘述邏輯更加清晰,有時我會合併多次對話,或調整事實揭露的順序。書中多數名字是真名,不過我也隱匿了幾個身分,防止他們遭到黑幫或政府幹員的報復。



      以下是我的警告:本書讓鮮少有人聽聞過的觀點浮現出來,而且這些罕見的敘事角度幾乎不曾在本書之外出現過。我想要呈現一個更全面、更真實,而且不流於單調的故事。書中的人物為了榮譽與權力而拚鬥,他們相信自己比敵手更為正義,善與惡只主觀存在於他們的腦袋裡。



      最後一點是關於「金三角」(Golden Triangle)這個詞,它其實並沒有正式的定義。我使用「金三角」一詞來描述東南亞的毒品生產中心:它主要位於緬甸境內,並跨入中國、寮國與泰國邊界的多山區域。我們可以稱呼此地為一處「毒梟烏托邦」(Narcotopia):在這裡,毒品是形塑地方商業、政治與日常生活的關鍵力量。金三角支撐起整個以海洛因與冰毒為主體的地區經濟;根據聯合國的說法,這個毒品經濟體可能超越全緬甸的國內生產毛額。



    前言



      佤族是亞洲乃至全世界最受到醜化的族群之一,幾個世紀以來一直都是如此。對英帝國來說,佤族人既「骯髒」且「毫無疑問的野蠻」。在此之前,中國清朝也將他們視為「蠻夷中最頑固者」。



      就連十六世紀的探險家瓦斯科?達伽馬(Vasco da Gama)也誹謗過佤族,儘管他從未曾涉足佤族的家園:那片分隔緬甸與中國的崎嶇山脈。不過是聽到有關這個部落的傳聞,就將之永遠鐫刻在詩歌之中:



      殘酷的饑餓中,他們吞食人肉。

      以熱鐵烙上自己的身軀─行徑鄙陋!



      但他錯了。佤族並非食人族,而是獵頭者,他們在儀式上將敵人的頭顱插在槍尖上。就像蘇格蘭氏族跟法國革命者一樣,他們這麼做是有理由的。



      從中世紀一直到二十一世紀,佤族持續遭到貶低,即使他們早在好幾代人之前,就已經停止獵頭活動。最後一枚被砍下的頭顱,大約是在披頭四狂熱到迪斯可流行之間的某個時間點,然而汙名流傳至今。今日,他們被貼上的是「毒品部落」的標籤。幾乎所有關於佤族的文字,都是將他們描繪成不斷產出非法毒品的凶惡山民。



      很少有文化跟單一商品之間有如此緊密的連結。美國的阿米許人(Amish)製作家具、瑞士人打造手表,佤族人則製造冰毒(meth)。在冰毒流行之前,他們曾大量生產海洛因。佤族居住的土地苦寒,不適合種植蔬菜,卻是種植海洛因原料─鴉片罌粟(Papaver somniferum)的理想之地。



      就像車臣或美國奧薩克(Ozarks)山區的山民一樣,佤族也喜歡照自己的方式行事。一個名為「佤邦聯合軍(UWSA)」的部落,威權控制著他們的原生土地,儘管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位於緬甸境內,但佤邦聯合軍自行制定法律,保衛自己的祖國,修建道路,徵收稅款,甚至還發放駕照。從各方面來說,它就是個政府。然而,對於最近將矛頭指向佤族的帝國─美國─來說,佤邦聯合軍只是一群「首腦」跟「毒梟」組成的幫派,掌控著「危險的犯罪集團」。但即使這樣,又對誰造成危害呢?據說是對美國人。對那些從未聽過佤族的美國人來說,這種說法不免讓他們感到訝異;事實上,幾乎所有的美國人都沒有聽過佤族。然而美國緝毒局堅稱,佤族造成「美國境內的犯罪、暴力以及可怕的社會危害」。



      非法毒品確實是佤邦聯合軍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多年來,佤族土地上生產的大量毒品流入黑市,毒品走私者將它們偷偷運上美國海岸。因此,美國緝毒局將佤邦聯合軍視為首要打擊標的。美國的明確目標就是要「破壞瓦解」整個佤族統治體系。



      問題就在這裡。佤邦聯合軍不是什麼叢林黑幫,它經營運作的是一個稱為佤邦,擁有超過五十萬人口,一個真的不能再真的國家。它有自己的學校、電網、國歌與國旗。雖然它因為未獲得聯合國的認可,幾乎所有世界地圖上都未標示出它的領土,但是這片領土的面積超過一萬兩千平方英哩呢。佤邦控制的土地面積,幾乎跟荷蘭一樣大。



      指揮著三萬名士兵以及兩萬名後備軍人的佤邦軍隊,比瑞典或肯亞的軍隊規模還大。佤族擁有高科技武器:大炮、無人機與足以擊落飛機的導彈。佤邦聯合軍火力之強大,讓墨西哥毒梟與其相比簡直像一群街頭混混。佤族儲備強大火力的武器是有原因的,他們擔心的不只是美國。佤族是中國邊境上的原住民,就像藏人跟維吾爾人一樣,少數民族在中國政府的統治下吃足了苦頭,中國對他們的管理方式,是鉅細靡遺地控制著他們的一舉一動。佤族也面臨著相同的威脅。



      你或許會好奇,為什麼有「自由西藏(Free Tibet)」運動,卻沒有佤族解放運動呢?因為佤族早已經解放了自己。然而從西方人的眼光來看,他們卻選了一條錯誤的道路:透過生產非法毒品,將利潤用來購買武器,對抗任何膽敢奪取他們土地的外來者。



      這是無法閃躲的事實。就像海地立國於蔗糖,沙烏地阿拉伯奠基在石油之上,佤邦則是藉由海洛因跟甲基安非他命(methamphetamine,冰毒為其俗名)而安身立命。佤邦聯合軍位於東南亞毒品貿易的核心,光是冰毒一項的年產值就高達六百億美元。多數「真正」國家的經濟產值甚至遠不及這個數字。



      佤族領袖確實主宰著一個毒品國家;然而抓捕他們、扔進美國監獄,將會清空一個外國政府的行政機構。換句話說,這將造成政權更迭。本書寫作是出於一個簡單的信念:當一個超級強權試圖破壞另一個文明,並將其人民貶為世界舞臺上的賤民時,我們得找出居於劣勢一方的故事。這是我多年來持續努力的目標。



      我是一名美國記者,在曼谷生活、工作超過十五年。在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ational Public Radio)的國際新聞報導節目《世界》(The World)的日常工作中,我可能報導的新聞內容從流行音樂團體到暴動都有。但我也兼任毒品新聞的記者,專門報導毒品跟組織犯罪相關的新聞。我的第一本書─《你好,陰影之地》(Hello, Shadowlands)─的寫作前提認為,犯罪者往往是理性行為人,而不盡然單純是心狠手辣的妖魔鬼怪。這本短篇合輯說的是東南亞走私客跟叛亂者的真實故事。你可能以為本書會提供更多佤邦聯合軍的事蹟,但我知道的也就那麼多。跟達伽馬一樣,我也是透過二手故事接觸到佤族。



      自從得知佤邦存在的那一刻起,我就對這個藏在光天化日之下的禁忌共和國深深著迷。我是在美國阿帕拉契山腳下的工業小鎮長大,對山民有種特殊情感,我一直認為佤族並不像他們的名聲那般險惡。然而要進入佤邦相當困難、極為困難、遠比前往北韓或南極更困難。這裡有美國人面臨的最高入國門檻,因為佤邦聯合軍認定所有美國公民都是潛在間諜。想面見佤邦聯合軍領袖更是難上加難,因為他們有許多人遭到美國緝毒局通緝。但我仍然決心去面見亞洲毒品貿易中所謂的「超級反派」,進一步了解他們的世界觀。



      本書就是此行的成果。這是一支原住民族利用毒品力量,傳奇性地創建前所未有的國家。這個故事不僅是鮮為人知的部落群體之掙扎,還有更多利益牽涉其中。好萊塢影視跟有線新聞網讓我們以為反毒戰爭只發生在美洲,而且媒體已經榨乾了所有拉美毒梟的相關細節。同時間,亞洲的地下世界卻無人聞問。它被視為邊緣地帶的獵奇現象,跟美國種種皆無關係。

    這是個危險的謊言。



      當我開始窺探佤邦聯合軍的內部運作時,並不指望會發現溫馨甜美的景象,但我發現的卻遠比想像中還要奇詭。事實證明,這支毒品軍隊的起源故事裡,到處都是美國染指的痕跡。中情局不僅創造了佤邦聯合軍崛起的條件,他們的重要領袖之一更曾是美國緝毒局的線人。



      美國政府告訴我們,佤邦聯合軍是「為了利益毒害我們社會」的怪獸,但它也是在美國特勤幹員的惡意與無能之中祕密培養出來的野獸。



      每個帝國都需要野蠻人。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