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頭條新聞大作戰

頭條新聞大作戰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558922
艾娃.瑟蕾納.帕方
倪安宇
未來出版
2024年9月27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6263558922
  • 叢書系列:未來出版小說館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4.8 x 20.5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未來出版小說館


  • [ 尚未分類 ]











    誰,能決定什麼是新聞?

    新聞標題,又是誰說了算?

    一起讓孩子了解媒體識讀的重要



      【本報訊】近日,市內多個書報攤的新聞海報連續被竄改,嚴肅的新聞變成無厘頭的笑話和與事實不符的假消息,嚴重威脅治安。警方懷疑,這可能是黑手黨或情報間諜所為,已經發布全城警戒,並對此展開調查。

      誰想得到,「犯人」竟然是一群小學生!

      他們的作案動機是什麼?

      這群「小小革命家」真的能成功改變世界?



      《頭條新聞大作戰》不只是一群孩子以小博大的精采冒險,

      更是一堂生動無比的媒體識讀課,它能幫助我們──

      聰明看新聞、不被資訊洪流左右,

      做個能分辨真偽、獨立思考的閱聽者!



      都是新聞惹的禍!



      爸媽看到股市下跌、物價高漲,說好的新球鞋和度假就泡湯了!孩子們陷入愁雲慘霧,他們知道大人的心情被小廣場書報攤前的新聞海報擺布,於是決定分工合作,輪流早起去修改新聞標題,希望帶給大人正面的「好消息」。



      一場看似出於私心的改標行動,孩子們卻在每一天的閱讀新聞、動腦修改,以及判斷需不需要修改的過程中,提升了媒體素養,為自己上了一堂充滿創意、輕鬆有趣的媒體識讀課。



      引人入勝的冒險情節,帶領讀者從孩子的角度「看」新聞:

      ■??? 新聞是什麼?

      ■??? 正面新聞和負面新聞,哪個才有資格當頭條?

      ■??? 同一件事,以不同標題呈現,是否就能操控讀者感受?

      ■??? 新聞媒體的責任是什麼?



    得獎紀錄



      誠品書店2024年10月兒童推薦書

      博客來2024年10月選書



    名家熱烈推薦



      宋思彤(《換日線》專欄作者、媒體素養講師)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葛容均(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劉慧雯(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

      諶淑婷(文字工作者)

      羅怡君(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我們總說,社會上需要更多正面報導;但大家卻被聳動、負面的標題吸引,心情也跟著文字起伏。故事從一場小朋友的「改標行動」開始──新聞是什麼?頭條是怎麼選出來的?為什麼壞消息也很重要?有趣又發人省思的情節,是一本大人、小孩都適合閱讀的「媒體素養」指南。──宋思彤(《換日線》專欄作者、媒體素養講師)



      新聞標題下得好,不只能夠讓讀者快速理解新聞事實,也能左右報紙銷量(點閱率),甚至當天社會對這則新聞的討論角度與熱度。但新聞標題也常引發許多負面爭議,作為讀者,我們可以向書裡的主角學習,更有意識的「讀」新聞標題與內文,做個聰明的閱聽眾!──諶淑婷(文字工作者)



      孩子是天生的人類學家(觀察爸媽)、哲學家(思考各種為什麼),現在再加上「天才小編」這項才能。

      什麼?你不相信?讀完《頭條新聞大作戰》,就能明白原來孩子比我們更了解自己!──羅怡君(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



      *閱讀年齡:10歲以上


     





    作品賞析



    「負面新聞」真的一無是處嗎?──《頭條新聞大作戰》的旨趣及價值

    葛容均(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長久以來,不論採用哪種分類依據或領域觀點,人類似乎總想區別自身──本質上亦為動物──與其他動物之差別,哲學家說是思考與意志,人文學者與藝術家道是想像力。即使人類歷史走到了資訊大爆炸,甚至時代,大腦神經科學研究者仍致力探索人腦與神經網絡如何運作。



      興許我們亦可說,新聞產業是人類獨特的重要發明。所謂「不出戶,知天下」,此點自新聞產業興起,已然領先「秀才」的萬卷閱讀與其從中汲取對天下事物的知識及了悟。新聞產業「捕獲」資訊和消息的能力愈加快速(遠超過人類祖先捕獲獵物的速度),傳播管道日益多元,訊息內容更加龐雜。即使在大多數人類仍不識字的若干世紀中,口耳相傳的「最新消息」相較於書籍閱讀更普及(穿梭於大街小巷的新聞報童跑得可快了)。「新聞」始終深切影響人類。



      猶記新冠肺炎肆虐之際,每日憑藉新聞報導接收各國不斷更新調查統計的染疫和死亡人數,的確造成人心惶惶,彷若中世紀掃掉歐洲人口極大數量的黑死病悲劇再度上演,且更勝之。所以,「新聞」的獲知與影響怎不重要!當然,跟隨人類文明進程腳步,具良知的新聞產業會追求自我精進,具有新聞媒體素養的大小讀者愈發重視新聞資訊的「正確性」以及新聞報導的「專業化」。新聞媒體的識讀素養,因而成為當代兒少亟需培養的能力。



      發想角度特別



      義大利作家艾娃.瑟蕾納.帕方這本《頭條新聞大作戰》甚是好看,並提供深切省思意義。好看之處,在於書寫議題的擇選及其洞見──攸關「新聞」:新聞都報導些什麼內容、報社宗旨與職業道德為何、報刊新聞閱讀者的習性與素養、新聞如何傳播,以及可能造成什麼影響,尤其是「負面新聞」對兒童直接或間接造成的影響。例如書中道破大人們總是忙碌,日日匆忙來去,僅能「驚鴻一瞥」書報攤老闆娘提供的新聞標題海報,便足以改變他們對時事、對世界的認知,更影響他們的心情,進而牽連家庭氣氛與親子互動關係。以此點發想,不僅特別且深具反思價值。



      當然,這部作品好看,也在於作者賦予書中「垂柳小隊」成員的能動性──這群兒童如何為改善新聞標題充斥「負面新聞」深深影響父母親們的心情,甚至整個城鎮的氛圍,明白「紙上談兵」只會淪為空泛,進而運用己身讀寫能力,發揮想像及創造力量(此作饒富趣味且令人讚嘆之處),懂得自我組織,以任務型行動加以實踐並企圖推動「改革」,甘願犧牲賴睡時間早起,悄悄更改新聞海報標題。



      提供更深遠的思考與解方



      難能可貴的是,作品同時提醒兒少們:有些「負面新聞」即使會影響心情,仍需要被報導、被知道。例如作者保留兒童角色的小心思,「風雪肆虐學校停課」的標題在兒童視角中無須更改,因為「還有比學校停課更棒的消息嗎?」又如,「貧困家庭死於寒冷」這標題經蘇菲亞審慎評估後,也決定無須更改,因為「有些壞消息應該要被看見」。僅舉此二例,即可窺見作者同理兒童心態的同時,亦相信有些兒童的確具備新聞的閱審標準及思辨能力。



      作品也不忘點出,有時兒童實驗或實踐性質的改革行為,有可能觸法而不自知,如擅改新聞(即使僅是小報攤張貼的新聞標題海報)恐已觸犯法規、混亂社會秩序,或可能破壞良知新聞產業的「真實報導」。除股市新聞外,運動賽事的結果,猶如歷史,無法更改。書中的小主角將「巴西對義大利:無緣前進世界盃」擅自改為「巴西對義大利:前進世界盃!!!」成為此作的轉捩點。在這裡,作者溫和提醒想要「改變」的兒童,可以採取更合法、更合適的作為,故事中兒童接受成人帶領前往報社訴願,兒童自發成為小鎮新聞報導成員……如是種種,留給兒少讀者更加深遠的思考方向及行動選項。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