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大樹的祕密

大樹的祕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3386711
布萊恩.賽茲尼克
劉清彥
台灣東方
2024年10月05日
200.00  元
HK$ 170  






ISBN:9789863386711
  • 叢書系列:金獎小說
  • 規格:精裝 / 528頁 / 13.9 x 20.9 x 7.39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金獎小說


  • [ 尚未分類 ]











    紐約時報暢銷小說《雨果的祕密》作者重磅新書

    每顆種子都是一個希望的行動

    以渺小的種子視角 目睹世間起源與生命原點

    探尋萬物「存在」的價值



      ★近300頁令人屏息的鉛筆素描,描繪出波瀾壯闊、美麗的生命風景。

      ★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與《神偷奶爸》製片克里斯•梅勒丹奇,

      為《大樹的祕密》種下了故事的種子。



      「星星,你們好。我以為聽見你們在叫我。」有個神祕的聲音一直在路薏絲的夢中對她說話。她和哥哥默溫是懸鈴木的種子,希望有一天能落地生根,長成大樹。



      然而,一場大火迫使他們提早離開樹媽媽,他們發現自己被彈飛,遠離家鄉,進入未知的世界。毫無準備又孤單的兄妹倆歷經了一場史詩般的冒險,不但落入海底,在海潮中載浮載沉,上岸後還差點兒被恐龍吃掉!甚至朝著恐怖的美景山而去!



      神祕的聲音愈來愈大聲,這兩顆小種子後來意識到,他們所肩負的使命,遠遠超乎自己的想像。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命運,很可能取決於他們的勇氣……



      「2017年,史蒂芬.史匹柏和克里斯.梅勒丹奇邀我參與一部電影的編劇工作。史匹柏發現他從未看過一部從自然的角度頌讚大自然的電影,於是想像了一個發生在恐龍出現前的故事,世界布滿了植物……我提議將這個故事往前推至恐龍滅絕的白堊紀時期……」(作者後記)



      SDGs永續發展目標

      #優質教育

      #潔淨水與衛生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

      #永續城市與社區

      #氣候行動

      #水下生命

      #陸域生命

      #夥伴關係



    得獎紀錄



      ★紐約時報年度最佳童書



    各界推薦



      導讀推薦

      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熱情推薦

      宋珮(圖像藝術研究者)

      施政廷(插畫家)

      海狗房東(繪本工作者)

      陳德政(作家)

      詹鳳春(日本樹木醫)

      葛琦霞(悅讀學堂執行長)

      劉克襄(作家)

      蔡明灑(朗朗小書房創辦人)

      盧彥芬(財團法人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媒體書評



      -自然世界的傳說,是我們必須講述的最偉大的故事。布萊恩透過《大樹的祕密》的書頁,為這個傳說傳遞了絕美的篇章。──史蒂芬•史匹柏(美國著名電影導演、編劇)



      -布萊恩•賽茲尼克是一個獨特的天才。這本書從開始到結束都會緊緊攫住你的目光,讓你在闔上書頁後,情緒依然澎湃不已,久久無法平復。──克里斯•梅勒丹奇(《神偷奶爸》製片)



      -鼓舞人心、重要且美麗!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寓言。──艾倫.葛拉茲(《禁忌圖書館》作者)



      -我無法想像還有哪一本書像《大樹的祕密》一樣需要存在,能幫助我們拯救我們的星球。布萊恩•賽茲尼克的魔力正在盛開……這是一本適合所有年齡段的書籍,鼓勵所有人勇敢的為大自然和地球而戰……一本值得珍藏,並帶給我們希望的非凡書籍。──Becky Anderson(美國安德森書店負責人)



      #星級評論

      -引人入勝且廣泛的思索生存在這個星球上的意義。──書單雜誌,星級評論



      -一本平衡而豐富的書……非常強大。──兒童圖書中心公報,星級評論、推薦評論



      -在令人回味的散文和激烈的對話中……如電影般的故事跨越了時空,使人思考生命的療癒力量。──出版人週刊,星級評論



      -這是一本使讀者難忘且獨一無二的書,適合全家人閱讀。──學校圖書館期刊,星級評論



      -賽茲尼克對敘事、節奏和書籍設計的控制是獨特而高超的……這個故事充滿野心、令人辛酸,但最終仍然充滿希望。──號角雜誌,星級評論



      #知名書評網盛讚

      -賽茲尼克證實了,可以創作出一部接一部鉅著的創作者,真的少之又少。──華盛頓郵報



      -插圖精美……我們需要像這樣勇敢、宏大的故事……──紐約時報

    ?


     





    賞析與導讀

    第一章 星星

    第二章 媽媽

    第三章 大使

    第四章 根和翅膀

    第五章 天空

    第六章 在月亮上

    第七章 海草王

    第八章 科學家

    第九章 古老的聲音

    第十章 「和我們一起玩!」

    第十一章? 腳印

    第十二章? 繭

    第十三章? 午夜

    第十四章? 路薏絲的夢

    第十五章? 點點

    第十六章? 蕨類

    第十七章? 鬼葉

    第十八章? 吃掉!

    第十九章? 英雄

    第二十章 時間

    第二十一章? 聲音

    第二十二章? 訊息

    第二十三章? 新的森林

    第二十四章? 大樹

    第二十五章? 世界的盡頭

    第二十六章? 六千六百萬年後



    ?





    作者後記



    種下種子




      2017年,我受邀與史蒂芬.史匹柏,和共同製作人克里斯.梅勒丹奇見面,因為他們要我參與一部電影的編劇工作。史匹柏當時一直在忙於另一個電影企劃案,並且發現自己從未看過一部從自然的角度頌讚大自然的電影。於是他想像了一個發生在恐龍出現前的故事,當時的世界布滿了植物。聽起來很吸引人,直到後來我才明白,那個時期的世界和現今的世界看起來有多麼截然不同,地上有昆蟲,水中有許多生物,植物幾乎都是苔類、蘚類、馬尾草和各式各樣的蕨類。這意味著,這個故事會發生在我們感覺像個異次元世界的地方。於是,我提議將這個故事往前推至兩億三千兩百萬年期,到恐龍滅絕的白堊紀時期。對我來說很重要的是,到了那個時期結束時,森林的樣貌就會類似現代森林了。我知道一個由大自然觀點敘述的故事,需要有強而有力的環境訊息,來激勵每個人好好照顧我們這個殘破的星球。我要大家一起完成這個故事,並且從他們所看到的樹木和植物中找到自己。



      於是,我向紐約植物園的古植物學家傑米.包伊爾(Jamie Boyer)求援(他專門研究古代的植物)。在林林總總的事物中,他教導我認識了化石種。這個發現令我十分雀躍,因為如此一來便可以將故事連結到現今的世界了。我決定將故事中的主要角色,設定為兩顆努力尋找安全地方成長的懸鈴木種子。我常常描寫那些和父母分離,必須獨自在世上謀生孩子的故事,他們也都在努力尋找一個能夠平安長大的地方。我可以清楚看見這兩顆懸鈴木的小種子和我其他的故事角色,像是雨果、伊莎貝兒、班、羅絲和約瑟之間的關聯。



      接下來的兩年間,我都在努力撰寫史匹柏和梅勒丹奇的這部電影劇本,但隨著疫情衝擊,整個世界的步調緩慢下來,這部電影的拍攝似乎也變得遙遙無期。然而,我已經深深愛上了這個故事,也不斷在思考是不是能以別的方式和人們分享。我提議做成一本書,史匹柏和梅勒丹奇也給予祝福,所以我就創作了你現在手中的這本書了。



    導讀與賞析



    生命的再生與循環

    李偉文(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從前從前,在一座非常古老的森林裡,有兩顆小種子。他們的媽媽說,她會給他們根和翅膀——有了根,他們就會有家;有了翅膀,他們就會有勇氣去尋找自己的家。」



      這是一本透過生動淺顯的對話呈現深奧生命哲理的書,從兩顆非常小的懸鈴木種子的探險過程,讓我們看到地球的形成,生命的繁衍,以及背後運行的原理。



      這是一個神奇有趣的故事,從那麼小的種子角度,卻看到了整個世界,整個宇宙,甚至了解到即便微小如它,也是構成世界,構成整個生命網絡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懸鈴木母樹的死亡卻滋養了無數的生命誕生,即將腐朽的葉子告訴種子妹妹路薏絲的一段話:「我們腐爛的身體會創造新的養分,幫助樹生存,甚至也能餵養大使和其他型態的生命體,這是自古以來就不斷循環的過程……」



      這讓我想到民間故事裡盤古開天的傳說:「據說創造天地萬物的始祖盤古死去後,肌肉化為大地,骨骼成為山脈,汗水化作河川,髮髭植杖成叢林,左眼成日,右眼成月,呼吸成了天上的風雲……



      其實從現代科學的「質能不滅」定律來看,萬物的生或死,不過是組成他們的原子的重新排列而已!千千萬萬年以來,同樣的原子在地球不斷地循環重組,我們這一剎那呼吸的氧氣可能是李白呼吸過的,組成我們血肉的碳原子也許是來自於亞歷山大大帝的軀體。質能不減,隨緣重組,每個生命都是由因緣與物質形成的,不會無中生有,當然也不會消失,所以我們的每一部分將會變化成為宇宙的某一部分,然後再度變化成另一部分,以至於無窮。



      這也是莊子所說:「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合一」的意思,只可惜隨著人類文明演化,習慣於以主宰者的勢態操控這個世界,逐漸忘掉了眾生平等,生命循環生生不息的道理,一旦發現即便科技再進步,我們的肉體還是會變老、衰敗,因此就產生了惶惑不安的情緒。



      的確,個體會死亡,但生命永遠持續著,我們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大樹的祕密》裡說著:「所有構成我們身體的原子,都是在同一時刻誕生的,我們都和時間本身一樣老。」



      那個古老的聲音不斷的跟種子妹妹路薏絲說話,後來種子哥哥默溫也聽到了:「你放心,我會活下來。我從一開始就活到現在。十億年對我來說宛如一眨眼。」是的,生命是一份來自宇宙的禮物,從開始到現在,到未來,永遠都會存在。



      挺天而立的大樹並不孤單,因為每一棵樹透過地下真菌的菌絲,連結彼此的樹根,直到每一棵植物成為群體的一部分。



      我喜歡這樣的說法,就像我很喜歡愛因斯坦所講的一段話:「人是整體的一部分,我們稱這個整體為宇宙,而人則是宇宙裡受到時空限制的一部分。人感受到自己、自己的想法與感覺,以為自己是跟其他部分分離的。這是一種意識的錯覺,這種錯覺是箝制我們的牢籠,把我們束縛在個人欲望裡,只對少數親近的人懷有感情。我們的任務應該是擴大我們的同情心,擁抱所有生命以及所有大自然的美好,將自己從牢籠中釋放出來。」



      除了將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入宇宙更宏偉的存在之外,在現實人生裡,我們如何將個人與他人做連結?在這種族、宗教紛爭不斷,意識形態對立的時代,恐怕是非常迫切的課題。



      有人說,若看局部,我們會築牆,若看整體,我們會築橋。築牆或築橋來自於我們的視野,也來自於我們一念之間。



      除了傾聽來自大地之母的聲音,我們也必須傾聽別人,然後找到與別人的共通點,是築橋的第一步。



      科學家說,所有生命的本質都是一樣的,所有物質世界都可以看待成能量的不同形式呈現,而且所有東西都是同樣的原子、電子、夸克……組成的。



      因此,靜止的土地、繽紛的生命,乃至於看不到的音符曲調,都是同樣的能量在不同界面中流動!



      因此,在地下沉睡的,是下一個春天萌芽嫩葉的新希望,這就是大樹告訴我們的祕密。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