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南迴四鄉」(太麻里、金峰、大武和達仁)的醫療困境,
「超人醫師」徐超斌醫師,看見了這份需要,
想讓在地鄉親,能有醫治病痛的醫生、照顧不適的護士,
更有能傾聽他們的心聲、在乎他們的健康的照護者。
因認同徐超斌醫師的這個夢想,
有一群人勇敢展開漫長的旅程,
歷經近15載,一步一腳印前進部落共建南迴未來醫療願景。
這是南迴基金會的起點。
當年風華正茂的徐超斌醫師,起心動念想要回到故鄉:
為部落和族人,打造醫療照護網絡開始。
一路陪伴他的好友、支持者、族人、病人與家屬,共同攜手努力。
從2019年成立「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從0到1,開展居家護理服務,
到2023年6月成立「南迴診所」。
南迴公路很漫長,對生病的居民而言宛若寂寞的道路,
對徐超斌醫師和南迴基金會夥伴們來說,
他們打定主意要用愛和無私的奉獻,將南迴公路變成一條愛的大道。
今日的南迴基金會,以「行動醫療」模式,發展「在宅醫療」,
除了定點門診,更全力推動居家醫療,並且未來邁向「多元照護」
改善在地鄉親就醫不便的問題,也正好趕上了在宅醫療的新浪潮。
?每一段歷程、每一次的里程碑,都展現出眾志成城的感人力量。
這份充滿愛與感動的故事,值得與眾人分享,並散播出去!
「超人醫師」徐超斌醫師,看見了這份需要,
想讓在地鄉親,能有醫治病痛的醫生、照顧不適的護士,
更有能傾聽他們的心聲、在乎他們的健康的照護者。
因認同徐超斌醫師的這個夢想,
有一群人勇敢展開漫長的旅程,
歷經近15載,一步一腳印前進部落共建南迴未來醫療願景。
這是南迴基金會的起點。
當年風華正茂的徐超斌醫師,起心動念想要回到故鄉:
為部落和族人,打造醫療照護網絡開始。
一路陪伴他的好友、支持者、族人、病人與家屬,共同攜手努力。
從2019年成立「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從0到1,開展居家護理服務,
到2023年6月成立「南迴診所」。
南迴公路很漫長,對生病的居民而言宛若寂寞的道路,
對徐超斌醫師和南迴基金會夥伴們來說,
他們打定主意要用愛和無私的奉獻,將南迴公路變成一條愛的大道。
今日的南迴基金會,以「行動醫療」模式,發展「在宅醫療」,
除了定點門診,更全力推動居家醫療,並且未來邁向「多元照護」
改善在地鄉親就醫不便的問題,也正好趕上了在宅醫療的新浪潮。
?每一段歷程、每一次的里程碑,都展現出眾志成城的感人力量。
這份充滿愛與感動的故事,值得與眾人分享,並散播出去!
這本書完整集結「南迴基金會」如何從基金會的成立初期,徐超斌醫師和團隊夥伴,面對艱鉅的困境和挑戰,推動「南迴行動醫療計劃」,為偏鄉的鄉親們打造完善的醫療服務。從一個人(徐超斌醫師)的夢想開始,到一群人(南迴基金會夥伴、董事、支持者),持續不懈付出和勇氣,為台灣偏鄉醫療帶來嶄新樣貌,他們相信,終將實現「在地老化,在地終老」的願景。
本書簡介
把療癒的光 照進南迴偏鄉
徐超斌是台東土?部落排灣族人。在臺北醫學大學(原臺北醫學院)求學時,便立志未來要回到家鄉服務。畢業後,經歷了台南奇美醫院的洗禮後,他履行了對自己的承諾,成為達仁鄉衛生所的醫師,站在第一線上為鄉親服務。
他深刻體認偏鄉醫療資源匱乏,增開了夜間門診、假日門診,並親自開車做巡迴醫療,一個月曾工作四百小時,「超人醫師」的名號不脛而走。中風之後,即使行動不便,徐超斌依然堅守醫師崗位。
他的「超人」事蹟逐漸流傳開來,感動了許多人。為了支持他改變偏鄉醫療的困境,促成他在2012年成立了「南迴基金會籌備處」,並於2019年正式成立「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基金會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籌建南迴醫院。
「徐醫師,南迴醫院什麼時候才會蓋好?」在地鄉親追問,建院喊了這麼久,為何至今還是只聞樓梯響。南迴建院是他的初衷,但是他如今不得不考慮,在病患數、醫護人力都不足的前提下,南迴醫院能夠撐多久?蓋醫院是提升偏鄉醫療資源的唯一處方嗎?
◆計畫必須改變 夢想實現前的轉折
南迴基金會董事長李靜蘭,是徐超斌醫師就讀臺北醫學院時的學姐,也是他的「非常家人」。在南迴診所開業的台北記者會上,當徐超斌手持麥克風,一字一句,訴說起他投身南迴醫療的心路歷程時,南迴基金會董事長李靜蘭在他身邊,全程幫忙拿著講稿,神色柔和,陪伴他唸完全文。
意外成為基金會董事長的李靜蘭,在第一場董事會上,就遇上難題。經過漫長的討論,董事會決議暫緩興建南迴醫院。這個結果,徐超斌難以接受。一方面,李靜蘭認為董事們的顧慮沒有錯,醫院開業後,如果持續嚴重虧損,最後必然走上倒閉的宿命;另一方面,李靜蘭希望能夠積極找出解方。
李靜蘭找來了兩位北醫的校友——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醫療品質部副部長謝文祥來助陣,除了促成義大醫院的醫療支援,謝文祥的加入,更為基金會的南迴行動醫療計畫,有了更明確的方向。李靜蘭觀察,即使董事會決議暫緩建院,徐超斌對蓋醫院還是抱著期待,只是他也體認,自己必須務實,南迴行動醫療才能走得久遠,「基金會計畫的轉變,也是徐超斌的改變。」
◆一群人 促進南迴醫療的實踐
回應南迴地區在地醫療需求,南迴醫療計畫的首部曲,就是2021年8月成立了「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附設居家護理所」。「居護所的成立,宣告超人醫師回來了」,不僅是徐超斌個人回到家鄉服務,也帶著南迴基金會董事會成員、工作團隊一起回來,將在這裡落地生根,照顧社區每個人的健康,實現「在地老化,在地終老」的理想。
南迴醫療計畫的第二部曲「南迴診所」,以定點門診和居家醫療為兩大服務主軸。以倉庫改建的診所,一樓規劃為候診、掛號、藥局、門診、治療室等空間,二樓則為南迴診所及居護所的辦公室。
現任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則讚許南迴診所的成立,將帶領台灣打開新的醫療模式,不僅是定點診所,還要提供居家醫療、居家照護,「徐醫師原本的夢想是開一家醫院,現在他把醫院的圍牆打開,深入社區。」
在愛與關懷的初衷下,南迴行動醫療計畫將繼續走下去。病人走不過來的路,由醫護人員走過去,把光照進看不到的地方。
◆帶著愛出發 終將帥氣抵達目標
醫師是座橋,橋的兩端,是健康與疾病,是療癒與衰亡,是生與死。偏鄉的居民——年邁、體弱、行動不便——眼前有著跨不出去的鴻溝,徐超斌便為他們搭橋。他說著他們熟悉的族語,耐心引領他們走出每一步,從臥房到客廳,從屋內到戶外,從病人成為健康的人。
慶幸的是,他不是孤軍奮戰。徐超斌對偏鄉醫療的付出,號召了眾多支持者,包括董事會成員、工作團隊、南迴協會夥伴、出錢出力的支持者,他們願意陪他圓一個大夢,一起守護南迴偏鄉醫療的理想。
南迴行動醫療是他為家鄉搭建的橋,而他為了這座橋,已經奮鬥了很久。他帶著愛出發,也將帶著愛和帥氣,抵達目標。
本書特色
*感動人心的真實故事,敘述「南迴基金會」從一個人到一群人帶來改變的故事。
*全方位訪談支持者,看他們如何共同守護偏鄉醫療,展現臺灣民間的公益力量。
*看見臺灣創新醫療的服務模式,「南迴模式」為臺灣偏鄉醫療提供新方向。
◎深入了解偏鄉醫療的匱乏:台北市是全台灣看病最方便的地方。根據台北市政府主計處最新的市政統計週報,台北市有37間醫院,3850間診所,平均每萬人約有15.5間醫療院所(2023年)。反觀達仁鄉,連一間醫院都沒有,把整個台東縣算進來,只有7間醫院,5間位於台東市;診所及衛生所有155間,三分之二都在市區,僅有十二間在南迴四鄉(大武、達仁、金峰、太麻里)。在多數地區,診所的數目少於3間以下。平均每萬人約7.7間醫療院所(2022年)。
◎努力改變城鄉醫療失衡的一群人:不論是「南迴基金會籌備處」、「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的董事會成員、工作人員、醫護團隊,民間人士等,都深知南迴偏鄉匱乏的醫療資源和交通不便的問題,是亟待跨過去的鴻溝。既然病人走不出來,我們就努力走過去,用「感同身受」、「?事醫療」,把醫院的圍牆打開,守護病人的健康權益。
◎體現南迴醫療的精神:「在宅醫療」是讓病人在住家或機構中,得到跟在醫院一樣的專業照護,採取「南迴行動醫療模式」,除了定點的門診,全力推動居家醫療,改善在地鄉親就醫不便的問題,正好搭上了「在宅醫療」的浪潮;加上即將導入的「多元照護」模式,就是南迴醫療理念的實踐。
專文推薦
石崇良�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
杜元坤�義大醫院院長
(依照姓名筆劃排序)
掛名推薦
安聖惠�藝術家
伍麗華�立法委員
村子裡的凱莉哥�作家、部落客
吳秀華�台東縣議會議長
吳麥斯�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拉黑子.達立夫�藝術家
胡德夫�音樂家
黃建賓�立法委員
黃勝堅�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總院長
楊力州�導演
鍾欣凌�藝人粉紅豬
饒慶鈴�台東縣縣長
(依照姓名筆劃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