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兒童人格發展與引導,阿德勒個體心理學:單一行為分析×外界刺激影響×個案心理調查……百年不敗的教育心理學,引導孩子培養健康人格的教育理論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948549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周玉瑩
崧燁文化
2024年9月18日
107.00  元
HK$ 96.3  






ISBN:9786263948549
  • 規格:平裝 / 232頁 / 14.8 x 21 x 1.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 兒童/青少年心理











    心智與發展,阿德勒談兒童教育心理!



    追求優越感、預防自卑情結、外界環境因素、社會情感發展……

    從個體心理學看兒童教育的心理學策略!



      ▎永不過時的教育理念

      本書以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為基礎,探討了兒童心理發展的重要性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全書透過14個章節和兩個附錄,系統地剖析了兒童從自我認知到社會適應的心理成長過程。阿德勒認為,理解兒童的心理是教育成功的關鍵,特別是父母和教育者在引導孩子追求優越感的過程中,應該注重社會情感的培養。本書不僅是理解阿德勒兒童教育心理學的讀物,也是為父母和教育者提供的一本實用指南,幫助他們以科學的視角解讀孩子的行為。



      ▎人格與行為的統一性

      書中強調了人格的統一性,指出兒童的每一個行為都反映出其整體人格。因此,理解和引導兒童行為的前提是要全面了解其生活背景和過去的經歷,而不應該僅僅關注表面的行為問題。許多父母和教育者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過於誇大孩子的不當行為,並急於糾正,而忽視了行為背後的深層原因。這種片面的教育方式可能導致兒童的自卑感加重,從而引發更多的行為問題。阿德勒提倡的教育方式,是透過整體的視角去理解兒童,以達到更深層次的心理引導和改善。



      ▎自卑感與優越感的平衡

      阿德勒認為,自卑感和優越感是同一心理現象的兩個面向。孩子們天生具有追求優越感的欲望,而這種欲望源自於他們內心的自卑感。如果過度自卑,孩子可能會失去勇氣,陷入無力感和自卑情結;相反,過度追求優越感也可能導致心理壓力,甚至產生嫉妒心或攻擊性行為。因此,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在這兩者之間尋求一個平衡,讓孩子既能保持自信,又能正確看待自己的不足。這一思想對於當今的教育工作者和父母來說,具有極大的指導意義。



      ▎社會情感的培養

      書中進一步探討了如何引導孩子將追求優越感的努力轉化為積極的社會情感。阿德勒指出,培養社會情感是教育的重要目標,這能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具體來說,這包括對社會關係的理解、職業生涯的規劃、以及對兩性關係的正確認知。父母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的引導能夠幫助孩子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並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總而言之,本書為父母和教育者提供了系統的理論框架和實踐方法,讓他們能夠有效地培養孩子的社會情感,促進其心理的健康發展。



    本書特色



      本書深入剖析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特別強調理解兒童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並主張在教育中平衡自卑感與優越感。書中涵蓋人格的統一性、社會情感的培養等核心議題,提供父母和教育者實用的指導,幫助他們以科學的視角引導孩子的心理發展。內容分章節論述且深具實用性,適合對兒童心理學和教育有興趣的讀者學習應用。


     





    再過100年,都不會過時的教育思想(推薦序)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人格的統一性

    第三章 追求優越感及其教育意義

    第四章 引導追求優越感的努力

    第五章 兒童的自卑感

    第六章 兒童的發展:預防自卑情結

    第七章 兒童的社會情感及其發展障礙

    第八章 兒童在家庭中的地位:情境與補償心理

    第九章 新環境是對兒童準備工作的考驗

    第十章 學校教育與問題兒童

    第十一章 外界環境對兒童發展的影響

    第十二章 青春期和性教育

    第十三章 教育的失誤

    第十四章 對父母的教育

    附錄一 個體心理學調查問卷

    附錄二 五個案例及評語註解



    ?





    推薦序



    再過100年,都不會過時的教育思想




      古希臘的雅典有一座有3,000多年歷史的神廟——阿波羅神廟,那裡專門供奉太陽神阿波羅。在神廟的一根古柱上刻著幾個字:人啊,認識你自己。這是蘇格拉底最鍾愛的格言。作為成人,我們認識自己、審視自己就已經足夠困難,但我們同時還肩負著了解兒童、引導兒童的責任。世界上沒有問題兒童,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孩子健康人格的塑造離不開父母正確的教育方式,因此父母極需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並給予他們一定的關注和正向引導。



      孩子的每一個行為都能反映出他的整個人格,這種人格的統一性使孩子以一致和協調的方式做出反應,也使自己形成不同於他人的個性特徵。我們需要打開孩子的整體生活畫卷,才能更容易解讀孩子的某些具體行為,如口吃、說謊、罵人等。但很多父母和教育者很容易忽略這一事實,總是過分地誇大孩子行為的不恰當性,迫切地想糾正孩子的行為,卻沒有觸及問題的真正根源。過去的重要事件會影響孩子現在的行為表現,如果我們沒有了解孩子的過去,就無法使孩子得到本質上的改變。這就好比我們試圖從整段旋律中取出幾個單獨的音符來理解,這種做法是不恰當的。



      另外,阿德勒(Alfred Adler)認為所有的孩子都有追求優越感的欲望,這種追求與我們與生俱來的自卑感直接相關。如果我們感覺不到自卑,也就不會產生任何超越現實的欲望。所以,自卑和優越感是同一個心理現象的兩個基本面,自卑是驅使我們追求優越感的動力。過分自卑或者過分追求優越感都會為個體帶來極大的傷害,只有兩者在一定範圍內保持平衡,才能有相對健康的心理狀態。過度的自卑會讓我們喪失勇氣,為自己的需求設定很多障礙和限制,並陷入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lessness)的無力中,最終走向穩固的自卑情結;過分追求優越感也會讓我們有沉重的心理壓力,執著於個人表面的成功和優越感,甚至會嫉妒、中傷、貶低比自己優秀的人。



      我們已經看到,每個孩子都有追求優越感的動力,那麼父母應該怎樣引導孩子將這種追求引入正確之路呢?答案是培養孩子的社會情感。也就是說,要去做那些對個人有價值的、符合社會利益標準的事情。在阿德勒看來,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一個有健康人格、有社會情感的孩子。為了讓孩子有更強的社會適應能力,父母的重要責任就是引導孩子將興趣從個人身上擴展到其他人身上,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為社會創造價值,並且思考個人和社會生活的三個基本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社會關係,也就是人與人相處的關係,包括對友誼、誠實和忠誠等概念的理解;第二個問題是如何利用自己的生命,也就是人與社會共生的關係,包括想在社會勞動分工中擔任什麼角色、想要從事什麼職業、想要獲得什麼社會地位;第三個問題是兩性關係,也就是愛情和婚姻,包括對異性的態度、對感情的看法等。對這三個問題的回答將展示一個人的生活目標,決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並反映在個體的具體行動中。總之,父母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教育的過程是培養社會情感的最佳時機,孩子能逐漸養成自己的生活風格,培養與人和外界環境打交道的能力。



      《兒童教育心理學》是我們了解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的入門讀物,也能為父母和教育者提供更科學的視角,去理解孩子的行為以及矯正孩子不當的行為。他的育兒理念讓很多養育專家深受啟發,比如正面管教的提出者簡.尼爾森(Jane Nelsen)、民主育兒的提出者魯道夫(Rudolf Dreikurs)、「被討厭的勇氣」的提出者岸見一郎等。不管是哪一種育兒理念,最終的歸宿都是確保孩子不會失去勇氣,能夠獲得面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永遠行走在追求優越感的路上。


    吳清波




    其 他 著 作
    1. 阿德勒的人性心理學:不可理喻的行為×負能量滿滿的性格,原來我們所有的表現和情緒,都是「童年」經歷的反映
    2. 阿德勒的心理學繪圖,從內在衝突到外部行為的全景剖析:從早期記憶到成年性格,一步步了解日常行為的成因
    3. 幸福親子教養:跟著阿德勒成為高情商爸媽,教出自信、獨立、勇敢、合作的孩子
    4. 自卑與超越(全新封面版)
    5. 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3版)
    6. 阿德勒正向教養心理學【給孩子勇氣的成長之書】:隨書贈『阿德勒成長經典名言』拉頁
    7. 自卑與超越:陪你走過生命幽谷、啟發動能的阿德勒勇氣心理學
    8. 自卑與超越
    9. 認識阿德勒&榮格,五位世紀大師【心理學精要】,套書共二冊
    10.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