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停止職場內耗,遇事不心累的靜心思維

停止職場內耗,遇事不心累的靜心思維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590973
片田智也
伊之文
世潮
2024年9月04日
110.00  元
HK$ 93.5  






ISBN:9789862590973
  • 叢書系列:暢銷精選
  • 規格:平裝 / 192頁 / 14.8 x 21 x 1.2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暢銷精選


  • 商業理財 > 職場工作術 > 工作哲學











    推薦給在職場努力過頭而心力交瘁的你∼∼

    「選對思考方式」讓你再也不心累、不內耗、不被討厭的人事物牽著鼻子走!



      你是否正為了這些事而心累?

      煩惱不融洽的人際關係……

      被奧客用言語攻擊……

      追求業績數字沒空喘息……

      職場上常發生這些難受的事,讓自己累到完全提不起勁……

      若放著這些問題不管,身心都將飽受折磨、疲弊不堪……



      但是,即便面對同樣的狀況,有的人會輕描淡寫的說:「因為那個人就是這樣啊∼合不來就算了」

      即便有人提出無理過份的要求,也能堅定且抬頭挺胸的說:「我只能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做到這些要求」

      不容易心累、不會被煩人事物牽著鼻子走的人只有一個生存訣竅,那就是──思考方式



      你的心靈狀態是取決於「事物本身」和「關於事物的想法」。

      有些事物的狀態是你無法掌控的,但你可以選擇如何去思考發生的事件。

      疲乏思維會導致心靈內耗,上班已經夠辛苦,你又何苦為難自己?

      千萬別讓外在事物決定了你的內在感受!

      現在就立刻將讓心靈疲憊的「疲乏思維」轉變成讓內心平靜的「靜心思維」吧!



      ★堅持對錯,善惡分明!──別太堅持自己的「正確」,也聽聽對對方而言的「正確」

      ★一定要做到百分百完美!──不要貫徹完美主義,試著只做一半的完美就好

      ★總想著該怎麼解決問題──遇到無解的問題時,要採取「消除問題思考」

      ★工作不能帶情緒,要嚴加控管!──別試圖控制情緒,要了解有那樣感受的原因

      ★要隨時保持正面積極!──有些悲觀想法高瞻遠矚、具建設性,反而要盡量活用

      ★總揣測著「那個人為什麼那樣!」──他人的心思無從得知,想太多也沒用

      ★滿腦子的「我認為……」「我覺得……」──別擴大解釋事實,那可能只是你的主觀幻想

      ★想與公司同事當親密的好朋友──親近易生侮慢,保持距離才能平靜工作



      要擺脫「疲乏思維」,你要知道:

      一、? 不要認為事情會盡如己意

      二、 不硬要正面思考

      三、 不要被人耍得團團轉

      四、 不要當明事理的人

      五、 不要死腦筋



      本書作者是聆聽了超過一萬名諮商者煩惱的企業諮商師,他總結了「34」個在職場中不要去做的「壞習慣」與「思維」,告訴各位如何擺脫心累的訣竅,讓你上班專注心力,下班盡情放鬆。



      要想集中精神工作不被無謂的人事物折騰,這本書,必讀!


     





    前言



    Chapter1不要認為事情會盡如己意


    01不要在意無法自己決定的事物

    02不要堅持對錯

    03不要追求百分百的完美主義

    04不尋找安心感

    05不事先決定未來的情緒

    06 不預設「全有前提」

    07 不要去想「該如何才能解決問題?」



    Chapter 2 不硬要正面思考

    08 不要控制情緒

    09 不要「禁止負面消極」

    10 不要「假裝樂觀」

    11 不要「太自信」

    12 不要對別人「樂觀騷擾」

    13 不要認為「壓力不好」



    Chapter 3 不要被人耍得團團轉

    14 不要去想「那個人為什麼會這樣?」

    15 不要試圖改變別人

    16 不要讓主觀意識殘害自己

    17 不要把人際關係拉得太近

    18 不要刻意討所有人喜歡

    19 不要羨慕別人所擁有的

    20 不要「預設表達的前提」



    Chapter 4 不要當明事理的好人

    21 不要與好為人師的人來往

    22 不要認真看待傷人的話

    23 不要「刻意親切待人」 ?

    24 不要累積罪惡感

    25 不要在意「不可以做○○」 ?

    26 不要回應別人的期待

    27 不要「表演個人秀」



    Chapter 5 不要死腦筋

    28 不要做多餘的工作

    29 不要「把工作當嗜好」 ?

    30 不要「試圖做出成果」 ?

    31 不要說「沒辦法○○」 ?

    32 不要太計較利益得失

    33 不要尋找不足的事物

    34 不要想太多



    後記





    前言

    ?

      煩惱不融洽的人際關係。

    ?

      被奧客用言語攻擊。

    ?

      追求業績數字沒空喘息……。

    ?

      職場上常發生這些難受的事。

    ?

      累到完全提不起勁……。

    ?

      身心飽受折磨。

      

      但是,有些人遇到同樣狀況時卻能豁達地想:「和對方合不來就算了。」將奧客的不合理要求當成耳邊風,對於業績也只求盡力。他們不會被外在事物牽著鼻子走,屬於「不容易心累」的人。

    ?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呢?

    ?

      簡單來說,就是「思考模式不同」。

    ?

      人的內心狀態取決於「外在事物」,以及「看待事物的觀點」。

    ?

      舉個例子,假設你規劃已久的活動碰壁喊停了。

    ?

      雖然你改變不了這個「結果」,但可以選擇不讓此事影響自己的心情。你可以選擇「如何去想中止這件事」「對事情的看法」。這時你大致有兩個選項:

    ?

      一個是讓人心累的「疲乏思維」,另一個是讓心平靜的「靜心思維」。

    ?

      當籌備已久的計畫中止,大多數人會這樣想:

    ?

      「我先前的付出都白費了!」「偏偏在這種節骨眼碰壁,真是糟糕透頂!」像這樣一味在意「損失」,便是典型的「疲乏思維」。

    ?

      那麼若是用「靜心思維」來想呢?那就會把注意力放在「沒有損失」上,像是「這次失敗經驗為成功之母」「在籌劃過程中很愉悅」。

    ?

      這麼一來,不滿的情緒就會降至最低。

    ?

      「疲乏思維」會導致精神內耗。可是會做出那樣的思惟是沒有自覺的。因為當事人被外在事物困住,沒有察覺自己採用了這種思考模式。

    ?

      我原本也不是懂得採用「靜心思維」的人。

    ?

      其實我從來沒「想過思考模式可以自主選擇」。

    ?

      我曾有段時期被事情耍得團團轉,不斷在內耗。

    ?

      我在快要奔三的歲數獨立創業,經營一家小公司。

    ?

      但員工叫不動、庫存越積越多、忙了半天銷量卻沒有增加……,這些都讓我很頭痛。

    ?

      我就是在那時罹患了青光眼。

    ?

      青光眼是一種視野會變狹窄的可怕疾病,才僅僅半年,我的右眼幾乎完全失明,左眼視力也大不如前。

    ?

      當時的我經常為已經結束的事唉聲嘆氣:「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

    ?

      試圖想改變他人、要他人理解自己。

    ?

      我總想著「別人是不是覺得我很奇怪?」在意別人的眼光而把自己逼到窘境。

    ?

      當時的我「怕麻煩」「沒幹勁」「不想動」,只做最低限度的工作,卻又莫名感到筋疲力竭,一直在內耗。

    ?

      讓我重新振作的關鍵是某本書上的一句話:

    ?

      「疾病會妨礙身體運作,但不妨礙意志。」

    ?

      我瞬間覺醒。我是視障者,視力受損已經無可避免,可是對於這件事我在想些什麼?怎麼想?意志則是絲毫不受限制的。然而,我卻在不知不覺中採用了「疲乏思維」。

    ?

      應該是因為視障一事奪走了我的全副心思吧!

    ?

      我在那時才體悟到,雖然遇到壞事,我也不一定要採用負面思維。「外在事物無法掌控,但思考模式可以自由選擇。倒不如說是我必須自主選擇」。

     

      在那之後,我就能憑自我意志選擇思考模式。

    ?

      「我並未徹底失明,耳朵還聽得見,也能開口說話」。和前述活動中止的例子一樣,我將注意力轉移到自己「尚未失去的事物」上。

    ?

      這當然只是「靜心思維」的一個例子。後來,我依次將發現的「疲乏思維」轉換成「靜心思維」。

    ?

      後續這十幾年,視力不佳一事並未改變,但我幾乎不曾為此煩惱、感嘆和心累。

    ?

      在我轉換跑道,改當諮商心理師之後,我總共傾聽過一萬多人的煩惱,目前擔任「一般社團法人情緒管理協會」的理事長,推廣「無論發生什麼事,要如何看待都是個人的自由」的觀念。

    ?

      距今兩千年前,哲學家愛比克泰德(Epictetus)曾說:

    ?

      「擾人的並非事物本身,而是人對事物的看法。」

     

      這個重要的道理放到現代也適用,這無疑是個能免於內耗的寶貴教喻。那麼,為什麼我們沒能實踐這教喻呢?

    ?

      因為我們無從判斷「什麼樣的想法是疲乏思維……」請讀者放心,我後續將會舉出三十四種疲乏思維,只要停止那些思考模式,心靈將會確實變輕鬆。「

    ?

      你有何感受?」千萬別將內在感受交給外在事物決定。

    ?

      我們本就能靠意志掌控它。

    ?

      請透過這本書,獲得「遇到任何事都不疲累的心靈」。

    ?

      我衷心期望有更多人能擺脫精神內耗。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