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文學新視域

文學新視域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860926
余崇生
萬卷樓
2024年7月01日
120.00  元
HK$ 102  






ISBN:9786263860926
  • 叢書系列:文學研究叢書
  • 規格:平裝 / 234頁 / 17 x 23 x 1.17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文學研究叢書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這本選集共選錄了十五篇論文,大致來說主要的內容屬於詩文類,以及在國外看到域外漢籍的流傳情形,內容多元,撮舉同異,提供讀者各方面的理解和參考。這些文章多為刊登於學術期刊及應邀參加學術研討會發表的文字,行文精審細膩,理絡條暢新穎,值得讀者細心品讀。


     





    張衡〈兩京賦〉析論 1

    一 張衡多產作家 1

    二 〈兩京賦〉的創作背景 2

    三 〈兩京賦〉和〈兩都賦〉、〈子虛賦〉之比較 4

    漢代賻贈略考 9

    明末詩人歸莊的詩觀詩作 15

    一 歸莊與「復社」 15

    二 歸莊對創作的態度 17

    三 歸莊重視詩作之「氣、格、聲、華」 19

    四 《歸莊集》之出版 20

    東坡在海南 25

    一 東坡被貶至海南 25

    二 東坡在昌化的日子 27

    三 東坡新居落成「桄榔庵」 30

    孫德謙與《六朝麗指》 33

    一 孫德謙著作豐富 33

    二 孫德謙主張駢散兼行寫作 34

    三 《六朝麗指》兼容並包的文學觀 38

    謝枋得與《文章軌範》 41

    《古文真寶》在日本 47

    一 《古文真寶》在朝鮮、日本家喻戶曉 47

    二 《古文真寶》從注本到刊刻之流行 49

    三 《古文真寶》諸種刊本之考察 52

    李綠園及其小說《歧路燈》 65

    論丘倉海的漢詩風格及其在詩史上的貢獻 75

    前言 75

    一 詩作兼涵儒風與民族氣象 76

    二 開啟詩界革新之主張與風格 79

    三 詩心悲憫藉放歌以抒懷 88

    四 在詩史上的貢獻與評價 90

    結論 92

    丘逢甲的抗日愛臺詩研究 95

    前言 95

    一 詩作中隱涵儒風與民族精神 96

    二 強烈的抗日保臺情懷 99

    三 高度熱愛文化與濟民思想 101

    結語 104

    古典文學中的民俗文化探析 105

    前言 105

    一 民俗與文化教養 105

    二 文人筆下的民俗新意與寓含 107

    三 反映民眾心聲與社會現象 114

    四 民俗資料提供對當時社會的瞭解 118

    結語 119

    白話山水詩的美學書寫──以童山《人文山水詩集》為例 121

    前言 121

    一 承繼與創新 121

    二 詩式多元的自由風格 123

    三 現代白話山水詩的美學新貌 127

    四 詩集中有關山水旅遊詩之考察與分析 129

    五 由激活到張開想像之翼 139

    結語 142

    論文章結構與表達技巧 143

    前言 143

    一 縝密的構思 143

    二 真情的表達 145

    三 文意貴新與通變 148

    四 善熟表達的技巧 152

    結論 156

    論中西詩學中的象徵現象 157

    前言 157

    一 象徵主義詩學體系 157

    二 象徵概念在中國詩歌中的深化 160

    三 中西詩學的象徵現象 166

    四 象徵詩派與新詩發展 171

    結語 174

    現代文學的活潑性與多元美 175

    前言 175

    一 題材多元、內容活潑—談新詩的表現美 181

    二 文字修辭、豐約入微—談散文的語言美 195

    三 求變求新,結構突出—談小說的藝術美 211

    結語 224

    後記 225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