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用文化請客吃飯Treat You to a Feast of Culture

用文化請客吃飯Treat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998177215
李銳奮
燈塔出版一人有限公司
2024年8月02日
127.00  元
HK$ 107.95  






ISBN:9789998177215
  • 叢書系列:藝術人文
  • 規格:平裝 / 199頁 / 11 x 18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藝術人文


  • 藝術設計 > 攝影 > 攝影家傳記/文集











      《用文化請客吃飯》內的文章出自於李銳奮(Frank)自法國回澳不久,即開始於《澳門日報》副刊專欄「優質混沌」中撰稿。該專欄自1994年開始,由五位作者共同負責,每人每周撰寫一篇,持續接近十年。該書為這批文章第二本結集出版。



      本書文章為編輯所選,一共七十二篇,皆為回歸前Frank在專欄所寫的文章。



      內容集中在Frank個人生涯中的主要面向:此地的文化藝術發展。不管手中拿的是筆、相機或是什麼工具,這始終是他牽掛於心,不斷觀察、思考,貫徹理念之中,不息訴諸於筆墨與行動的面向。



      這次選的文章中有部份為回歸前澳門一些較引人關注的文化事件,Frank或為始作俑者,或參與其中,或敲鼓拍和,無論哪一個角色,他以坦率直白之姿以事論事,甚至與權力對峙,這種文化議政的力度,其實是平常不過且自然而然的事,是那個年代文化人的其中一項社會功能,但好像已在看似無事的虛空之處生起了一團野火。



      澳門在回歸前確實存在某種獨特文化氛圍,在「用文化請客吃飯」的常態下,華人與葡人的文化動向,以及當時的能量流動,有些景況可能今天已不復見。但即使不再,文字仍能傳遞能量,讓我們今天仍能回望、反思和面對。



      無論身處哪一個城市,他口中喃喃念著的都是那個城市。

    ?


     







    重見故友文:黃仁逵



    那面白白的牆

    透明度

    雙年展道聽途說

    噪音過後

    從本土到國際

    場內的風景和絮語

    多講無益

    抄畫

    有關評審(雙年展觀察一)

    缺乏新鮮感(雙年展觀察二)

    承認不足(雙年展觀察三)

    攪弄死水(研討會一)

    關於藝術教育(研討會二)

    反省(研討會三)

    火的年代

    那面白白的牆

    文化大夢

    用文化請客吃飯

    「最後,文化??」

    文化囈語



    文化「懶人」

    郎大師手上的傻瓜機

    畫意等同藝術?

    「長鼻子」眼裡的中國人

    跟蹤.偷窺.攝影

    「新趨勢」

    雨中的描寫

    法國人手中的皮影

    文化「懶人」

    滿地石頭

    「身份」上場

    想到波依斯

    請來談創作

    一個關於「女性」的展覽

    潦倒藝術家

    開放工作室



    回到電影

    查布洛的新作

    電影一百年

    想起了胡士托

    布烈遜的電影

    北回歸線上的巴黎

    陽光裡的片斷記憶

    久違了,高達

    別了,情人

    一位演員

    又遇盧馬

    霧裡的電影

    又逢盧馬

    又見公路

    回到電影

    欣賞「沉默」

    《港澳碼頭》

    討論



    有關那個城市

    有關罷工

    青天

    有關那個城市

    湄公河上

    隱於市

    博爾赫斯書店

    街頭

    很靜很淨的國家

    京城

    城裡城外

    夜裡城市

    哀悼杉樹,和??

    紅樹林怎麼辦

    痛心

    又??一件

    遺產.保護

    看回歸

    回歸前夕

    告別的時候

    別離



    編後語



    ?









    重見故友

    黃仁逵




      李銳奮又回來了,帶?他的照片和報章雜文。



      我從文集最末一頁慢慢往回看,如電影裏一個悠悠的 Zoom-In / Track-Out 鏡頭。昔日的他與他鍾愛的澳門城如片如絮漂過,一個他愛之深責之切的小城,處處?氤,帶點不擾人的市聲,鏡頭下的街巷草木,總帶?點依依,彷彿拍完了照,那光影那景緻就會隨時消失於無形。而事實也是如此,一些他鍾愛的物事,確然剝落了。也許這就是人們攝影的原因,在物像情懷消失以前,趕緊抓住點什麼。拍攝的人總是如此落寞如此被動,你得遇上了對眼的,才能按動快門。是以我懷疑阿奮更愛的是電影,拿一個窩心的故事,把他想見到的光影物事串起來。可惜他沒能做這個以前就離開了,要是有天人們在他的遺物裏翻出個電影劇本,我絲毫不會覺得意外。



      繪畫也是阿奮所愛,不光是看,而是自己動手畫。他眾多的畫稿有個共同點,就是線條與?碎的色塊都遊走如音律如舞,我在畫裡看到了阿奮心神飛翔的紋路,每回問他何時會辦個展覽,他就?腆地笑。



      李銳奮下回再?的時候,我希望能帶一個展覽,外加一本厚厚的畫集,千言萬語,都在了。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