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玩有趣的想像遊戲!
假裝我是一隻鳥,
我有羽毛和翅膀,有堅硬的嘴巴,
來玩假扮遊戲認識鳥類,
你想成為什麼鳥呢?
你知道企鵝是鳥類嗎?你知道天鵝是飛得最高的鳥類嗎?
透過繪本故事中的假扮鳥類遊戲,讓孩子從趣味遊戲中來輕鬆學習,認識大自然的動物習性。
讓孩子假裝是貓頭鷹、鸚鵡、鴿子、五色鳥、老鷹、蜂鳥、孔雀、黑面琵鷺、臺灣藍鵲、白鷺鷥、天鵝、丹頂鶴、鴕鳥、企鵝等14種鳥類動物,隨圖文認識各種鳥類的同時,也可以透過小小的「問答區」,更進一步地了解該動物的特色。
依此延伸也可想一想:還能假裝是什麼鳥?牠有什麼特色呢?
繪本創作分享(官孟玄、鄭博真)---------------------------------
1.創作動機和構思
每個孩子都喜歡遊戲,他們從遊戲中成長和學習。幼兒教育提倡「遊戲中學習」,讓孩子透過遊戲來激發學習興趣和潛能,培養他們動手操作、問題解決、互動合作和想像創造。《假裝我是貓頭鷹》將幼兒遊戲的特徵導入繪本創作,期待成人引導幼兒透過閱讀文本與插圖,學習鳥類的科普知識,並增進語言、社會、情緒和想像創造等能力。
2.插圖設計和版面編排
因為繪者本來就非常喜歡動物,所以能畫動物總是很開心!閱讀完作者的文本後,先把腦中跳出來的東西,不管是文字或圖像都先用鉛筆在紙張上記錄下來,然後反覆閱讀、反覆發想和畫草圖,從一團混亂中慢慢整理出頭緒。很重要的還有蒐集資料,除了作為鳥類造型的參考輔助外,也能更理解動物的特性或有趣的小知識,引發更多靈感。
這本繪本每頁都介紹一種鳥兒,並以假扮的概念讓大人、小孩在閱讀時能一起化身鳥兒同樂。所以除了設計能讓讀者也融入假扮角色的小男孩、小女孩之外,繪者私心把自己家裡的其中一隻貓也畫進去,每頁都可以看到牠的身影,並且貓咪和小孩角色及鳥兒們的互動,也是繪者在構思插畫時很重要的一部分,大家可以找找看每頁的貓咪在做什麼?跨頁與跨頁之間的關係,因為每種鳥兒都是獨立介紹,所以並不會有太大的銜接問題,而且有小孩與貓咪貫穿整本書是很一致的。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本書是「假裝我是……」幼兒趣味動物繪本系列的其中一本,作者和我們幾位負責不同種類動物的插畫家們討論後,決定在前後蝴蝶頁設計了可以讓大家猜猜看是哪些動物的插圖來增加互動性。還有為了讓故事前後更完整,我在第一頁和最後一頁都用「蛋」來開始和結束。「怎樣做會覺得有趣?」是我第一個念頭。其他就邊進行邊調整了。
3.使用媒材和表現
在發想靈感和初步草圖的階段,繪者習慣用鉛筆和紙,先大量地把腦中想到的點子都粗略捕捉下來,再挑選並反覆思考調整,確定後才進入電繪精細構圖繪製。繪者主要是在iPad中使用Procreate這個軟體來進行繪製,電繪比起手繪更有修改的彈性,但也需要注意避免過度使用的痕跡。在創作時,手繪和電繪都會使用,依照作品的屬性和需求來調整。
在這本書的插畫創作中,儘量不使用過多或太複雜的技法,著重在如何呈現各種鳥類的型態和傳達文字內容,以及試著創造角色(小男孩、小女孩、貓咪)來延伸文字的情境,以及在那之外,只在圖像中才能被發現的小小趣味。
4.用色考慮和表現
溫暖愉快的色調,和儘量貼近該種鳥類的顏色。因為貫穿畫中的小男孩、小女孩、貓咪配色基本上是固定的,剩下的部分就是配合該種鳥類的顏色,一邊畫一邊注意整幅畫作色彩的協調度,以及和整本書其他畫面的一致性,會有某些顏色使用的比較多。繪者一直覺得年齡和色彩喜好沒有絕對的關聯,並不是因為對象是孩子就必須給出多彩鮮豔的東西。但這是一本很可愛的書,裡面有許多漂亮的鳥兒,明亮愉快的顏色搭配活潑的文字敘述非常適合,不過還是會注意怎麼搭配才能達到效果,但又不至於色彩氾濫。
5.插圖的創意巧思
每種鳥兒都各有特色,所以繪者閱讀文本時,腦中浮現的畫面也會大不相同,每當想到某種鳥兒可以怎樣表現時都覺得很好玩,好像在破關一樣興奮!當然相對的,遇到卡關或不滿意、想不到該怎麼畫時,也會非常苦惱。有些構圖很快就確定怎麼做,比如<鸚鵡>的文字,作者簡潔生動的描寫了鸚鵡學人說話的能力,讓人馬上想到要用左右對稱的構圖,來呈現鸚鵡和主人之間對話的重複性,再用小女孩和貓咪互相向對方喵喵叫,模仿鸚鵡的行為來增加文字以外的趣味。
或是<黑面琵鷺>這頁,繪者蒐集資料時,對一張黑面琵鷺的正面照留下深刻的印象,覺得哇!這種鳥真的長得好有趣啊!於是便決定用一個大大的黑面琵鷺正面造型來做為畫面重心,小男孩與貓咪和其他黑面琵鷺則在牠大大的翅膀一起跳舞,文字也順勢依著翅膀的曲線作安排。總之,繪者試著在每個頁面中創造一個主要的目光焦點,來凸顯每種鳥兒的特性。
6.整體的特色
這本書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同時具有科普的教育性,所以在各種鳥類的造型設計上,必須要更注意符合生物正確性,不能過於隨興,但又不能因為這樣就失去玩心變成像圖鑑一樣的感覺。所以如何表現出該種鳥類的特色,又不能太瑣碎複雜,怎樣去找到平衡點,對繪者來說是一種挑戰。比如<老鷹>這頁,描繪了一隻展開雙翅瞄準獵物的鳳頭蒼鷹,參考照片中鳳頭蒼鷹的羽毛變化非常複雜,試畫了很多次才找到最滿意的效果,雖然整體看來好像都是以簡單的筆觸組成,但著實花了不少心力去「讓畫面看起來剛剛好」及「不要過度添加」。
關於插圖與文字間的關係,在反覆閱讀文本及大量試畫草圖及討論之間,慢慢捕捉出確定的感覺,有點難以描述,因為這不是一種明確線性的過程,但能肯定的是「自己也覺得有趣」才有辦法繼續下去。同時也要想像從讀者的角度來看,雖然沒辦法確定別人是否會覺得有趣,但總必須先說服自己。哪些圖像要能符應文本、哪些又要加入自己的想像去擴充,常常是邊畫邊想到的。
比如<鴿子>的造型,繪者故意將大鴿子的眼睛畫成時鐘,雖然不符合生物正確性,但這樣比較好玩。<蜂鳥>這頁,因為蜂鳥非常嬌小、不好單獨表現,所以我選擇將貓咪角色放得很大,成為畫面重點,貓用吸管喝飲料類比蜂鳥用長長的嘴吸花蜜。像這樣文本中並未描述,但又能呼應文本的設計,也是繪者發想的重點。就像前面說到的,每種鳥兒都有牠的特色,而且要配合故事文本去呈現,所以創作每一個跨頁的插圖都像是在「遊戲破關」一樣,有時順利、有時卡關,但很開心,如果大家也能在閱讀圖文時,樂在其中就太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