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巴勒斯坦的11個生命:戰火下的真實生命故事,掀開遮掩難民營苦難的面紗,見證流亡者的勇敢、抗爭與無望

巴勒斯坦的11個生命:戰火下的真實生命故事,掀開遮掩難民營苦難的面紗,見證流亡者的勇敢、抗爭與無望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384572
穆罕默德.阿里.哈利迪
柯巧倩
方言文化
2024年8月02日
127.00  元
HK$ 101.6  






ISBN:9786267384572
  • 叢書系列:閱讀新視野
  • 規格:平裝 / 264頁 / 14.8 x 21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閱讀新視野


  • 人文社科 > 報導�紀實文學











    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建國,對於巴勒斯坦人而言,

    卻是民族的「災難日」,迫使他們逃離家園、流散異鄉。

    ?

      本書起源於黎巴嫩巴勒斯坦研究中心所辦的一場創意寫作工作坊,主題為「以自傳體散文書寫巴勒斯坦流亡經驗」,公開徵文選出了十一位參與者,最終將他們的成果集結成冊。故事的主題多元,篇篇訴說著形形色色的人生──有對童年的追憶,也有對自身的反思,還有對戰爭逃亡的重現──旨在撕開國際報導中「恐怖分子」的偏頗形象,揭露巴勒斯坦老百姓的真實聲音,將主流媒體忽視的面貌毫不保留地呈現在大眾眼前。

    ?

      他們不僅僅是新聞畫面中一閃而過的背景、聯合國統計資料上概化的數字,而是有著獨特生命故事的人。

    ?

      ★ 營區的塗鴉牆是一疊疊日漸臃腫的報紙堆

      每當歷經重大事件,就會有人在牆上留下沉默的怒吼,揮灑出一連串可能帶有文法或拼字錯誤的文字,卻為牆面帶來繽紛色彩與紀念意義。刻下的一字一句都成為「公報」的創刊號,或見證烈士殞落的報導草稿。一旦刻印在了鐵皮屋的牆上,再無聲的反抗都可能像擴音器播出的叫禱一樣刺耳;匿名人寫下的話語直截而不拐彎抹角,映襯著官方報紙經過審查後粉飾太平的文字……

    ?

      ★ 恐引發內戰的夢想,懸而未解的身分認同

      孩提時期的亞法曾夢想在她鍾愛的廣場上舉辦一場傳統的巴勒斯坦婚禮。然而,黎巴嫩依舊籠罩在內戰陰影之下,她巴勒斯坦難民的身分註定使得兒時夢碎。一條阿拉伯頭巾掀起了腥風血雨,累積成一片血海深仇,留下一條涇渭分明的線將黎巴嫩人和住在黎巴嫩逾一甲子的巴勒斯坦人區隔開來。巴勒斯坦人的歡慶可能激怒黎巴嫩人;反之亦然。政治殘殺了住在亞法心底的小孩……

    ?

      ★ 透過倖存者視角,親眼見證人類惡中之惡

      一九八二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占領了艾因哈勒瓦難民營,當時年僅十三歲的馬哈茂德將這一切暴行收進眼底:路面上面布滿了塵土和煤煙,有些地方被砲擊炸毀,有些地方被行經的坦克輾裂,有些地方可以看到黑色的油漬,像是馬路上曾經發生了零星戰火。路邊停了許多輛焚燒過的車,有些車輛還跳動著火光。電線桿倒成一片,幾根電纜在路上糾成一團,阻礙我們前進。一路走來也看到了幾具屍體……

    ?

      無情的戰火也許讓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卻無法奪去他們的聲音。他們的故事歷經了災難和苦難,記錄下敗仗與屠殺、愛恨情仇與革命抗爭,直到自由來臨前都不會輕易畫下句點,會持續流轉於各國疆界,廣為世人所知。正如其中一篇的作者所言:「我們寫,故我們在。」

    ?

    本書特色

    ?

      ★由十一位難民親筆撰寫,市面上少有的第一手資料;

      ★如實呈現巴以衝突大背景下巴勒斯坦百姓的生活面貌;

      ★一部控訴戰爭、謳歌和平與人性光輝的現象級作品。

    ?

    推薦人

    ?

      王冠云|巴勒斯坦研究學者、跨國跨語言自由記者、攝影師

      丘引|旅行作家、演講者

      包修平|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張育軒|說說伊朗創辦人

      張景安|國立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副教授

     

    各界讚譽

    ?

      「生動描述了一個我們知之甚少的世界。」——卡瑞?邱琪兒(Caryl Churchill),英國劇作家

    ?

      「這是一本由平凡人撰寫的非凡之書,他們的故事值得細細品味。」——伊莉莎白.萊爾德(Elizabeth Laird),英國兒童文學、旅遊文學作家

    ?

      「有關當代巴勒斯坦人的故事在英語中少之又少,由非精英、散居國外的巴勒斯坦人來講述的故事更是稀缺。本書賦予了這些故事色彩與生命,讓讀者知曉巴勒斯坦難民的眾多經歷。」——雍.海耶克(Ghenwa Hayek),芝加哥大學現代阿拉伯文學副教授

    ?

      「這本書揭開了長期以來掩蓋難民真實情況的匿名面紗,難民不單單是聯合國統計的紙上資料,而是活生生的人,擁有自己的故事。」——加達.卡爾米(Ghada Karmi),巴勒斯坦作家、艾希特大學阿拉伯和伊斯蘭研究所研究員

    ?

      「這本獨特的書將第一人稱敘事的代入感發揮得淋漓盡致,成功展現了巴勒斯坦人堅忍不拔的求生意志。這是一本極富人情味、細節精確、描寫細膩的故事集,揭露了黎巴嫩巴勒斯坦難民的生活,呈現各大隱患、日常歡笑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比任何報章雜誌、學術論文或非營利組織的研究報告都真實。」——穆斯塔法.拜尤米(Moustafa Bayoumi), 《美國穆斯林生活》(The Muslim American Life,暫譯)獲獎作者

    ?

      「《巴勒斯坦的11個生命》對黎巴嫩境內巴勒斯坦難民的生活進行了細緻入微、多角度觀察,在市面上多半由非難民本人撰寫的故事中,本書是難得一見的清流。」——穆罕默德.庫爾德(Mohammed El-Kurd),巴勒斯坦作家和詩人



     





    推薦序? 跨越疆界的同胞情誼

    導讀? ? 一場殊途同歸的旅程



    第1篇? 塗鴉牆大戰

    那些是人們免費的報紙頭條,每當歷經重大事件,就會有人在牆上留下沉默的怒吼,揮灑出一連串可能帶有文法或拼字錯誤的文字……



    第2篇? 巴勒斯坦失樂園

    我只想要一顆巨大的氣球綁住難民營,把整個營區遠遠地帶離這裡,因為「這裡」讓我窒息……



    第3篇? 黑暗中的妖靈

    當晚我們都嚇到睡不著,徹夜盯著影子在牆上交錯晃動,驚恐地發抖。許多影子在屋裡飄蕩,但這棟屋子沒人住、沒人會去過夜,甚至也沒人敢進去……



    第4篇? 冬日夢魘

    自從做了母親,我就開始討厭起冬天。因為這個季節成了一個詛咒、一個干擾、一個負擔,帶來一連串的擔憂和煩惱……



    第5篇? 道克墓地

    那塊地不過三十乘四十公尺,是道克家族捐出來給巴勒斯坦難民的臨時落腳處,直到返家日到來……



    第6篇? 記憶的櫥櫃

    父親為我取的名字曾陷我於困境,從他血脈繼承的藍色護照設限了我的人生。我一想到有天他可能會從這篇文章裡知曉這些,恥辱便襲上心頭……



    第7篇? 「渴望」是種宿命

    我有什麼資格去問父親想要「迎擊」誰?或許父親嚮往著作為自由戰士的往日時光,這份渴望如今藏不住,在陽光底下現了形……



    第8篇? 心田上的桑樹

    我怪巴勒斯坦人形同配合殖民者的行為。要是他們沒有離開巴勒斯坦讓以色列人長驅直入,要是他們沒有向敵軍屈服投降,我們就不會流離失所了……



    第9篇? 哈迪佳外婆

    等到我長大後才真正明白她的悲傷。我明白了被愛人扼殺的愛情永遠不會褪色,永遠無法忘懷,也永遠無法釋懷……



    第10篇 災難日再臨

    那天是二○一二年十二月十六日,敘利亞政權的戰機轟炸阿卜杜勒.卡迪爾.侯賽尼清真寺。居民開始討論要不要撤離難民營,避開下一次敵軍轟炸……



    第11篇 一九八二年以色列入侵事件簿?

    每個男人依序走到情報人員面前,只要他比一個手勢,經過的男人就會被拉走;如果情報人員沒有動作,士兵就會放那個男人通行……



    謝詞






    導讀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