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t de Guillelme, le marchis au cort nes, Comme il prist Nymes par le charroi mener……
歌曲講述那位至善之人便是短鼻子籓侯紀堯姆,他如何引領大車隊將尼姆城拿下……
十一至十二世紀時盛行於歐洲的武勳之歌(chanson de geste),是一種以韻文體寫成的長詩,它們的作者通常不可考,其兩大基本主題為宗教與戰爭,內容講述過去戰士所完成的英勇事蹟(geste)。十二世紀末《維埃那的吉哈爾》一書的作者將武勳之歌劃分為三大系列,其中孟葛蘭的迦蘭(Garin de Monglane)系列或稱奧朗日的紀堯姆(Guillaume dOrange)系列,集結了24首不同世代、同一家族成員的英勇事蹟,其中,《尼姆大車隊》(Le Charroi de Nimes) 與《國王路易一世的加冕禮》(Le couronnement de Louis) 以及《攻克奧朗日城》(La Prise dOrange) 組成此一系列的中心三部曲。
Liste de signes conventionnels et des principales abreviations
國際音標(API)與羅曼語學者使用之音標對照表
Alphabet Phonetique International vs Alphabet phonetique des romanistes
一、母音(voyelles)
二、半母音或半子音(semi-voyelles ou semi-consonnes)
三、子音(consonnes)
導論
Introduction
一、作品年代推測
二、作品所屬文類與講述內容
三、作品結構
四、架空歷史的虛構故事
五、作品呈現寫實主義的語調
六、帶有詼諧成分的作品
七、現存不同之手稿
八、底本中特殊符號介紹
九、手抄員的語言
尼姆大車隊古法文�現代法文�中文對照
Le Charroi de Nimes
古法文常用動詞之變位表
Tableaux de conjugaison des principaux verbes en ancien francais
1. ALER
2. AVOIR
3. CON(N)OISTRE
4. CROIRE
5. DEVOIR
6. DIRE
7. DONER
8. ESTRE
9. FAIRE
10. FERIR
11. MORIR
12. OIR
13. POOIR
14. PRENDRE
15. QUERRE
16. (RE)MANOIR
17. SAVOIR
18. VENIR
19. VEOIR
20. VOLOIR
專有名詞索引
Table des Noms Propres
評注中古法文生難詞彙索引
Index des Notes
書目
Bibliographie
《尼姆大車隊》相關的文獻
序
前言
對於歷史學家而言,中世紀(Moyen Age)始於西元476年的西羅馬帝國滅亡,終於西元1453年的東羅馬帝國滅亡,中世紀位於古代(Antiquite)與現代(Temps modernes)之間的中間時間段,故稱之為中世紀。在這將近十個世紀的時間裡,法國在前五個世紀都專注於法蘭西的政權確立以及法語的形成上, 但是後五個世紀,也就是自十一世紀起,開始出現了以古法語創作的文學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文類(genre litteraire)便是武勳之歌(chanson de geste)。
在十二世紀末的《維埃那的吉哈爾》(Girart de Vienne)一書中,作者奧布河畔巴爾的貝特朗(Bertrand de Bar-sur-Aube)將所有的史詩(poemes epiques)稱之為「武勳」(geste),並將其劃分為三大系列(cycles):1. 以查理曼為中心的法蘭西國王系列(cycle du roi ou cycle de Charlemagne), 主要描述了查理曼的英勇事蹟,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羅蘭之歌》(La chanson de Roland);2. 美茵茲的杜恩(Doon de Mayence)系列,內容講述了反叛查理曼的幾位臣子之故事,例如《波爾多的宇翁》(Huon de Bordeaux);3. 孟葛蘭的迦蘭(Garin de Monglane)系列或稱奧朗日的紀堯姆(Guillaume d’Orange)系列,這一個系列的武勳之歌集結了24首不同世代,但為同一家族成員所做的英勇事蹟,這個家族中最有名的成員便是奧朗日的紀堯姆(Guillaume d’Orange)。
就筆者所知,現今只剩下不到一百首用奧伊語(langue d’oil)、奧克語(langue d’oc)以及法語與威尼斯語混合的方言(langue franco-venitienne)所寫出的武勳之歌尚存於世,然而漢譯的法國中世紀武勳之歌目前除了楊憲益、馬振騁、郭宇波、管家琪以及陳伯祥先後翻譯或改編的《羅蘭之歌》(La chanson de Roland)以外,就只有另一本由翁德明(現名翁尚均)根據Peter F. Dembowski的古法文校注版譯出的《昂密與昂密勒》(Ami et Amile)了,楊憲益以及陳伯祥的《羅蘭之歌》漢譯本分別以Joseph Bedier之現代法文譯本和Joseph F. Conroy之編譯版轉譯為中文,至於《昂密與昂密勒》的漢譯本,雖然從原典譯出,但是卻以偏向語言學評注為主,針對作品歷史文化背景的部分著墨甚少,實為可惜。
如同Georges Gougenheim所說,儘管存在著一些極有價值的現代法文譯文,但是都無法取代原典的原汁原味,只因礙於古法文與現代法文差距甚遠,現代讀者無法直接一探究竟。是以,漸進式的古法文教授有其必要性,筆者繼出版《歐卡森與妮可蕾特》古法文、現代法文以及中文譯文三文對照版後,自告奮勇將孟葛蘭的迦蘭系列中最著名的《尼姆大車隊》(Le Charroi de Nimes)同樣以三文對照版的方式呈現。此作品的篇幅是根據被選定為底本(manuscrit de base)的 ms. A1為準則,全長為1486行詩;除此之外,還要外加向ms. C借入分別位於第二十三章10a2與18a的兩行詩,以及向ms. D借入位於第四十四章10a的一行詩,是故總長度為1489行詩。鑒於此作品尚未有漢譯本傳世,再加上長度適中,是以筆者選其為訓詁學之研究對象,在注釋中對全文進行詞彙(semantique)、構詞(morphologie)、句法(syntaxe)、音韻(phonetique historique)、拼寫法(graphie)之探討,並且在導論中介紹不同手稿之狀態(diverses redactions)以及作品之風格(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