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韓國朝鮮王朝《易》學研究

韓國朝鮮王朝《易》學研究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861053
賴貴三
萬卷樓
2024年6月01日
240.00  元
HK$ 204  






ISBN:9786263861053
  • 叢書系列: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百年學術論叢
  • 規格:平裝 / 506頁 / 17 x 23 x 2.5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百年學術論叢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本書正文論文十二篇。前三篇論文〈朝鮮王朝宮殿與廟城之政教義理〉、〈朝鮮王朝《易》學綜論〉與〈大韓民國「太極旗」國旗與先天《易》學探微〉,作為本書的導論,可以引領讀者、學者進入朝鮮王朝與大韓民國歷史文化的脈絡之中。



      後九篇論文,可以分別為三層次:第一層次呈顯朝鮮王朝中期十六至十七世紀三位性理學者栗谷李珥、恭默堂金濤與尤庵宋時烈的《易》學風貌。第二層次體現朝鮮王朝中後期十七至十八世紀三位性理學者槐泉朴昌宇、三山柳正源與正祖李?的《易》學風華。第三層次彰明朝鮮王朝後期十八至二十世紀三位性理學者茶山丁若鏞、秋史金正喜與艮齋田愚的《易》學風範。期待同道學人、有志之士,本此基礎,觸類引申,進而舉一反三,開張朝鮮王朝洋洋大觀的《易》學傳世文獻與研究成果,是所至盼。附錄三篇,可與前文三層次九位學者的《易》學論述,觀照對揚。三篇論文作者都是筆者在臺灣師大國文學系、碩士班與博士班的授業門棣,師生教學相長,取資觀善,可以補充論述觀照鑒識之不足,感謝鼎助圓成,而後生可畏,?出於藍,尤為歡喜期許。


     





    第八輯總序 1

    目次 1

    序論 1



    壹 朝鮮王朝宮殿與廟城之政教義理 1

    一 前言:興仁崇禮義智弘 1

    二 五大法宮與雲峴宮經學義理探析 4

    三 四大城門、鐘閣及其經學義理析微 18

    四 三大廟及其經學義理探析 21

    五 結論:大德敦化致中和 25



    貳 朝鮮王朝《易》學綜論 27

    一 前言:海東儒雅亦中華 28

    二 韓國《易》學發展史略 31

    三 韓國《易》學研究背景探討 36

    四 朝鮮王朝《易》學重要研究文獻 39

    五 結論:文明心理損益同 51



    參 大韓民國「太極旗」國旗與先天《易》學探微 53

    一 前言:一陰一陽之謂道 53

    二 「太極旗」的歷史演變 56

    三 「太極旗」的思想淵源 60

    四 「太極旗」《易》理探源 67

    五 宋儒邵雍「伏羲先天八卦」《易》學述要 70

    六 結論:民咸用之謂之神 76



    肆 栗谷李珥〈易數策〉證釋析論 79

    一 知人論世:生平概述 79

    二 辨章學術:學術思想簡介 80

    三 探賾索隱:玉堂聽講者問題之提出 87

    四 鉤深致遠:栗谷針對提問之回應 90

    五 結論:原始要終妙天人 102



    伍 恭默堂金濤《周易淺說》證釋析論 105

    一 前言:知人論世明其學 105

    二 《周易淺說.序》釋讀述要 107

    三 理氣陰陽先後一:「先天說」與「後天說」解析 110

    四 潛參洛閩顯微功:「六十四卦大象說」釋論 116

    五 結論:演繹程朱宗德業 162



    陸 尤庵宋時烈《易》學析論 165

    一 前言:海東乾坤尊大義 165

    二 生平事略年表考述 169

    三 《易》學思想析論 180

    四 結論:敬以直內道義方 185



    柒 槐泉朴昌宇《周易傳義集解》析論 187

    一 前言:程傳朱義解精純 188

    二 生平著述考略 190

    三 《易》學特色分析 195

    四 義理思想闡論 217

    五 結論:聖道誠天萬物生 230



    捌 三山柳正源《易解參考》析論 233

    一 前言:轉益多師理氣心 234

    二 生平與著作述略 235

    三 《易》學特色分析 239

    四 義理思想闡論 254

    五 結論:敬義貞元政教成 279



    玖 正祖李?《周易講義.總經》平議 281

    一 前言:君臣問答振文風 282

    二 《周易講義.總經》性質與相關問題 285

    三 《周易講義.總經》內容述評 292

    四 《周易講義.總經》反映的釋經傾向 298

    五 結論:圖書義理辨思新 301



    拾 茶山丁若鏞《易》學與〈風水論〉述評 303

    一 前言:經世牧民實學儒 303

    二 《易》學原理與思想探析 307

    三 茶山對《左傳》引《易》筮例述評 319

    四 茶山〈風水論〉析評 322

    五 結論:辨章考鏡道通幾 330



    拾壹 秋史金正喜「漢宋兼採」《易》學析論 337

    一 前言:經術文章海東英 338

    二 〈易筮辨.上下〉探析 344

    三 〈其子攷〉探析 346

    四 〈周易虞義攷〉探析 348

    五 〈革卦說〉探析 350

    六 結論:考古證今漢宋融 359



    拾貳 艮齋田愚「宗本朱子」《易》學析論 365

    一 前言:德合聖仁事理明 365

    二 「理、氣」二分的思想架構 368

    三 「《易》心道性」與「性師心弟」 372

    四 〈坤〉、〈復〉說辨 377

    五 結論:理氣心性《易》道貞 386



    附錄一 十六世紀末朝鮮王朝《易》學的「程、朱抉擇」 389

    一 前言 390

    二 朝鮮王朝初期的經筵論《易》 391

    三 宣祖朝經筵的程、朱《易》學論爭 395

    四 退溪時代學者的「程、朱抉擇」論爭 399

    五 結論 404



    附錄二 朴知誡〈乾〉、〈坤〉之道析論 407

    一 前言 407

    二 從內容來看:〈乾〉神〈坤〉氣 409

    三 從其體來看:〈乾〉元大始,〈坤〉元承施 413

    四 從工夫來看:〈乾〉為克己復禮,〈坤〉為主敬行恕 417

    五 結論 421



    附錄三 正祖李?《易》學的經世致用說 425

    一 前言 426

    二 政治論 429

    三 實用說 449

    四 結論 459



    後記 465

    參考文獻 469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