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
專業倫理:教育倫理(3版)
|
|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
|
|
|
|
|
9786263933880 | |
|
|
|
潘惠銘,李家遠,柳玉芬,林文瑛,歐德芬,陳正婷,吳碩禹,張綺容,廖宜瑤,張玲瑛,余浩彰 | |
|
|
|
五南 | |
|
|
|
2024年6月25日
| |
|
|
|
167.00 元
| |
|
|
|
HK$ 158.65
|
|
|
|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ISBN:9786263933880規格:平裝 / 376頁 / 17 x 23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3版出版地:台灣
|
|
分 類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文史哲類 > 哲學 > 基本邏輯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內 容 簡 介
|
教育不僅是探索知識與技能的途徑,也是塑造人格、追尋自我生命意義的過程──中原大學校長?? 張光正
「專業倫理」通常與一般德目的「公平、誠實、守信」等有關,同時也涉及一些身為專家才可能會遇到的倫理問題。專家受到社會的尊重,居於較有影響力的位置、掌有較大的權力及較多的社會資源,就會面臨「專家能達成社會託付,善盡其社會責任,妥善運用社會資源,又不讓社會涉入風險?」的問題。因此,「專業倫理」絕不是無中生有的道德教條,而是一般人在特定專業領域裡必然會面對的倫理和道德議題。
教育倫理共有18章:
前4章為「基礎教育倫理」:闡釋教育專業倫理的內涵和議題;
第5∼8章「特殊教育專業倫理」,是以特教教師為對象,描述特殊教育專業倫理內涵;
第9∼11章「華語教學專業倫理」,聚焦在華語教師的專業倫理。
第12∼18章「英語教學專業倫理」,針對英語教學相關專業的倫理內容做論述。
決定「行為」的最主要因素是「思考」,期望在讀完本書後,能夠讓讀者更進一步思考善惡對錯的本質,以及熟悉善惡對錯判斷的基準。透過不斷的思辨,增強對於道德議題理性判斷及抉擇的能力外,也能有清晰的思辨能力,並對教育專業倫理有一個粗淺的認識。
?
|
|
目 錄
|
校長序�張光正 (2)
推薦序�孫震 (4)
院長序�楊坤原 (11)
序章 專業倫理與道德思考 (12)
第一篇 一般倫理 001
第 一 章 道德思考的本質—邏輯思考 003
第 二 章 道德思考與邏輯原則 017
第 三 章 道德抉擇的本質—原則與結果 027
第 四 章 道德有客觀標準嗎?—兼論文化相對觀點 037
第 五 章 道德效用主義—另一種相對觀點 053
第 六 章 道德行為的結果重要嗎? 061
第 七 章 道德原則有優先次序嗎? 071
第 八 章 道德義務與美德 079
第二篇 教育倫理 089
基礎教育倫理 091
第 一 章 教育、專業與倫理 091
第 二 章 教育專業倫理之內涵 107
第 三 章 教師專業倫理議題 115
第 四 章 研究倫理 123
特殊教育專業倫理 131
第 五 章 特殊教育的意義、目的、緣起以及特教支持的價值觀 131
第 六 章 特殊教育專業精神與專業能力 145
第 七 章 特殊教育專業倫理相關議題 173
第 八 章 特殊教育職場倫理兩難處境之判斷與抉擇 195
華語教學專業倫理 293
第 九 章 華語教師實習專業倫理 293
第 十 章 華語教師專業倫理之跨文化議題 305
第十一章 華語教師數位網路教學倫理 313
英語教學專業倫理 321
第十二章 英語教學實習倫理 321
第十三章 翻譯倫理 329
Chapter 14 Ethic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ESL
classroom 337
Chapter 15 Ethic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ESL
classroom-students 341
Chapter 16 Ethic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ESL
classroom-Teachers 345
Chapter 17 Ethic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ESL
class-Parents 349
Chapter 18 Ethical Issues related to the ESL
classroom-School Authority 353
?
|
|
序
|
序章
專業倫理與道德思考
一般而言,只有涉及人與人關係的議題才是倫理或道德議題。因此,倫理與道德都是關於人際關係的準則。倫理和道德的定義與差異,就連哲學家都無法說得清楚,儘管我們下不出好的定義,但我們都會在恰當的脈絡、恰當的時候正確使用這兩詞。在該用「倫理」的時候用「倫理」,該用「道德」的時候用「道德」,不大會搞錯。因此,望文生義未嘗不可。「道德」所指較廣,主客兼有,故包括倫理;而「倫理」兩字,可顧名思義,指的是倫常之理,主要是人際關係的規範。道德適用於一般的人際關係(如仁、義、禮、智、信五常),倫理則適用於特定身分的人際關係(如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五倫)。因此,適用於君臣關係的「忠」與適用於父子關係的「孝」都屬於倫理原則,但適用於不特定人際關係的仁、義等則屬於道德原則。
「專業倫理」的議題通常涉及一般的德目,譬如忠誠、誠信、公平等,也涉及作為專家才會遇到的倫理問題。專家受到社會的相對尊重,居於較有影響力的位置,掌有較大的權力與較多的社會資源。於是,便相應而有如下的問題:專家是否不負社會所託?是否善盡其社會責任?是否讓社會資源受到妥善的運用?是否讓社會涉入風險?例如,設計製造原子彈是否讓人類面臨毀滅的風險?基因篩檢技術的發展是否讓保險制度面臨變質的風險?因此,「專業倫理」絕不是無中生有的道德教條,而是一般人在特定專業領域裡必然會面對的道德議題。
本書所談的「專業倫理」不是一般的道德哲學,不涉及煩難的哲學爭議,而是希望讀者透過熟讀這本書,能夠:
1. 了解道德思考的本質。
2. 釐清各種宗教、文化,以及社會制度中判斷對錯的道德根源。
3. 思考日常生活中各種道德判斷所實際涉及的德目(例如孝順、忠誠等)。
4. 面對人類思考受各種因素(如語言、文化、人性等)之影響,容易產生偏誤的現實。
5. 客觀探討特定情境下的道德責任歸屬。
本書之主要內容為道德思考與道德判斷,希望不僅能夠增進讀者對於現代公民倫理規範的認知,而且能夠促進讀者對於道德議題的思辨能力、論證能力。具體而言,我們希望透過本書或專業倫理課程的教導,讓讀者或學生能:(1)澄清價值(這樣想是什麼意思?)、(2)澄清邏輯(這樣的結論正確嗎?)以及(3)澄清道德以外的因素(我為什麼不願這樣想?)。簡單地說,我們希望社會上大家都能夠給自己的抉擇(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一個清晰、明白的理由,而不是懵懵懂懂的人云亦云。
同時,由於「現代公民要能根據可得的訊息和證據下適當的結論,能夠以證據評論他人的主張,能夠區隔意見與有事實根據之陳述」(OECD, 2006, p.21),因此,透過本書在道德推理能力、道德問題解決能力以及道德決策判斷能力等層面的道德思考訓練,我們也希望本書能讓讀者相信,培養並具備下列能力是重要的:
1. 良好的邏輯推理能力,能夠思考各種日常事件的倫理面向與道德考慮。
2. 尋找與面對不同觀點的勇氣與信心。
3. 能夠考慮特定時間、空間、情境、關係等相關因素,並決定何種觀點是較正確的抉擇能力。
4. 在有限的資訊以及沒有明確規範的情況下,能夠做出正確道德判斷的智慧。
換句話說,本書的目標並不是想教導讀者怎麼樣做是對的、怎麼樣做是錯的,而是希望培養讀者自己思考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為什麼是對、又為什麼是錯的思考能力。事實上,我們都認同許多共同的價值,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善待朋友、尊敬師長是對的,是理所當然的行為準則,但是這樣的準則放到複雜的現實情境中,常常可能因為情境中所涉及的價值互相衝突,或是情境特殊,而出現抉擇困難或實踐偏差的現象。例如,很多青少年認為:「為朋友兩肋插刀,就是有義氣的表現,因此是道德行為。」這樣的價值觀基本上並沒有錯,有時甚至是美德。但是,這樣的價值觀放到現實情境中,萬一這些青少年碰到「現在朋友有困難,要求我去幫忙把風」或「朋友要被退學了,要求我幫他作弊」的狀況時,很可能會出現「我為朋友把風�作弊,就是為朋友兩肋插刀,因此是道德的」這樣奇怪的結論,導致說服自己去做原本並不想做的行為,而誤入歧途、回不了頭的悲劇。
本書的主要內容既然是培養實際專業領域中,關於道德抉擇或倫理規範的思考能力,必然需要先建立一般性的道德思考架構。因此,本書的前半段是以一般倫理的基本道德思考為主軸,以(1)基本邏輯思考、(2)道德原則如何判定、(3)行為結果如何考量,為主要內容,讓讀者先熟悉邏輯思考的基本原則,了解日常思考的可能偏誤;然後再討論道德原則正確推論的關鍵,以及道德原則是否為相對存在,或是否有優先順序的問題;最後則是討論行為後果在道德思考上的角色,以及後果與道德信念相衝突時,該如何考慮較為合理。
顯然,即使了解道德思考的基本原則,如何將這些原則應用到一般或專業情境的判斷上,仍然是一個複雜而困難的問題。因此,在本書的後半段,針對不同的專業領域(科學倫理、工程倫理、企業倫理、設計倫理、教育倫理、法律倫理,等等),我們蒐集了一些發生過或可能發生的案例,嘗試帶領讀者一起思考專業領域的道德議題,以前半段的一般性倫理原則與道德思考應用在這些案例的分析上,學習該考慮哪些因素、該如何判斷,以及該如何做決策。
總而言之,決定「人的行為」的最主要因素還是「人的思考」,然而本書的目的並不想灌輸特定的價值觀,而是希望讀者讀完本書後,能夠更細緻地思考善惡對錯的本質,以及善惡對錯的基準。透過不斷地思辨,增強讀者對於道德議題具備理性判斷和理性抉擇的能力,無論是對於自己的問題、別人的行為,或是政治上的主張、公共政策的爭議,都能夠有清晰的思辨能力,想得清楚,活得明白。
建議資源
高爾著,邱春煌譯(2009),《失控的總統》。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專業倫理臺灣資料網uip.cycu.edu.tw/UIPWeb/wSite/np?ctNode=17126&mp=00401&idPath=17101_17125_17126
該網站是由中原大學專業倫理教學發展中心創設,收入了豐富的教學與學習資源,包括各種專業倫理的課程資料與磨課師課程。
Michael J. Sandel著,樂為良譯(2011),《正義:一場思辨之旅》。臺北:雅言文化。
石黑一雄著,張淑貞譯(2006),《別讓我走》。臺北:商周出版社。
Bok, S., & Callahan, D. (Eds.)(1980). Ethics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New York: Plenum Press.
Kirkpatrick, D. L., & Kirkpatrick, J. D. (2006).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The Four Levels.(3rd. Ed.). San Francisco, CA: Berrett-Koehler.
O’Boyle, E. (2002). An Ethic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 for ComputingProfessionals. Eth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4, 267-277.
OECD (2006). Assessing Scientific, Reading & Mathematical Literacy: AFramework for PISA 2006.
Piper, T. R., Gentile, M. C., & Parks, S. D. (1993). Can Ethics Be Taught?
Perspectives, Challenges, and Approaches at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Boston, Massachusett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Rachels, J. (Fifth Edition by Rachels, S.) (2010). The right Thing to Do: BasicReadings in Moral Philosophy. s. d. Boston: McGraw Hill.
Rachels, J. (Sixth Edition by Rachels, S.) (2010a). The Elements of MoralPhilosophy. s. d. Boston: McGraw Hill.
Rest, J. (1979). Development in Judging Moral Issues.Minneapolis: Universityof Minnesota Press.
Shafer-Landau, R. (2004). Whatever Happened to Good and Evil?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
|
|
書 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