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把孩子種回來:少年禮,一條穿越時空的教育之路

把孩子種回來:少年禮,一條穿越時空的教育之路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262832
杜守正
有鹿文化
2024年7月01日
133.00  元
HK$ 113.05  






ISBN:9786267262832
  • 叢書系列:看世界的方法
  • 規格:平裝 / 328頁 / 14.8 x 21 x 1.64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看世界的方法


  • 親子教養 > 教育現場 > 教師隨筆











    這是一本獻給所有少年的書

    這也是一本獻給所有人的書

    從自己出發,用生命帶領生命

    當孩子,也當自己生命的明師



      ★全國POWER教師獎、大愛菁師獎得主杜守正,30年教育現場的動人故事

      ★個人創見「少年禮」,激發孩子珍惜和追求自己和社會生命的豐實

      ★隨書收錄「水源國小的孩子們與杜老師的歌」收聽連結,聆聽生命感動



      所有歡笑與悲傷的記憶在這交軌

      因彼此感動而互放的光芒也在這裡交會



      一部電影《魯冰花》,改變了杜守正的一生,讓他立志來到教育現場,為偏鄉孩童服務。



      他在淡水大屯山山腳的水源國小教導學生,讓一顆顆與眾不同的種子,長出屬於自己的神采與風貌。他和孩子一起畫生命的圖、唱生命的歌、吟生命的詩。他了解,若能從自身出發,充分感受土地、感受人際、感受文化,感受最後就能轉變成感動。而這份感動,將是一生取之不竭的養分。他以這樣的感動出發,發展出「少年禮」,帶大家找回自己內在的小孩。



      依照自己的天性,活出像樣的自己,杜老師說,這種生命的完成就是「道」。《把孩子種回來》這本書說的,正是這樣的道心。



    名人推薦



      李魁賢(詩人、文化評論家、國家文藝獎得主)

      鄭端容(國寶級校長、台灣「開放教育」領航者)

      林文虎(台灣家長教育聯盟副理事長)

      專文推薦



      火星爺爺(作家、企業講師)、王榮裕(劇場導演、國家文藝獎得主)、林生祥(知名音樂創作人、三金得主)、張榮輝(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榮譽理事長)、張信務(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黃淑文(心靈作家)、黑糖導演�黃嘉俊、溫美玉(「溫美玉科技作文」創始人)、趙婷(金鐘主持人)

      感動推薦(※依照姓名筆畫排列)



      「杜守正老師的教育理念和實踐,從學校走到社區,從學習深入生活,從學生對象進階到成人,視學校是社區的一部分,視學習是生活的一階段,視學生是成人的成長過程,所以無形中已經把教育當做終生以赴的任務和過程。」—李魁賢(詩人、翻譯家、文化評論家、國家文藝獎得主)



      「我很想邀請正在空前壓力下辛苦著的國教教育伙伴看這本書。我們可以看到守正怎樣讓自已和孩子、和學生家長、和社區融合,形成一起成長的一個小社會體系。……讓我們也做一個樂在工作中又更能增長工作效率的教師。」—鄭端容(國寶級校長、台灣「開放教育」領航者)



      「從杜老師的教學行止或許真能體會出來:就像大海是海浪的真相,生命才是學習的真相,而用生命引領那些個年輕的生命才是學習破繭的良方!」—林文虎( 台灣家長教育聯盟副理事長)



      「用自己的方式將生命的感動流露出來。可能是在學校的櫻花樹下、廟口、或家裡的庭院,在一個可以串起大家共同回憶和感動的地方,一邊說一邊唱,做一個個人生命的展現。誠如杜老師在『水源生活卡片』中所言:『用去年的心得,過今年的日子。』『回到自己,走向一路的春夏秋冬。』—黃淑文(心靈作家)



      「把孩子種回來。這個孩子不是別人,就是你自己內在的小孩!把孩子們種回來,也就是把自己種回來!」—杜守正


     





    推薦序 良師益友 ◎李魁賢

    推薦序 他一直在路上 ◎林文虎

    楔子 一部電影,改變一生



    輯一 走進教育

    走進教育,來到水源

    水源的歌:一位小學老師和孩子們生活中的歌

    大樹下的演唱會:水源的孩子和我

    從「瓦?坑3號」展演一場小學生、老師、社區的「生。活。音樂會」

    從「成年禮」到「少年禮」



    輯二 有文化DNA的少年禮

    少年禮的架構

    從生活中冒出芽來

    來請育嬰假



    輯三 少年禮三核心(自。動。好)

    一、自發(發現天性)→我是誰?

    •離家這麼遠了:爸爸開刀前有感

    •爸爸的生日:沒有生日蛋糕的生日

    二、互動(關係聯結)→我從哪裡來?

    •把自己種回來!

    三、共好(感知行動)→我要到哪裡去?



    輯四 少年禮四主軸(自然。土地。自己。人群)

    一、人與大自然→自然、生命

    •從學校到社區,再從社區到學校

    二、人與土地→根、鄉土、歷史

    •唱出自己的歌,譜成生命之曲

    三、人與自己→了解自己、尊重自己

    •不一樣的旅行三部曲

    四、人與人群→尊重別人、相處之道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水源大陸行知畢旅

    •歲末的生命交會

    •生命教育另一樂章:學會離開



    尾聲,餘韻:走一條穿越時空的教育之路



    讀後記 他是個「教人」,不是「教書」的老師

    —讓孩子活得像個人.活出一個更好的自己 ◎鄭端容



    特別收錄 「水源十年。生活的歌」音樂演唱會

    —杜老師用生命帶領生命的實踐 ◎黃淑文



    附錄1:水源國小的孩子們與杜老師的歌

    附錄2:少年禮行禮單

    誌謝

    編後記 感動的力量 ◎林煜幃





    推薦序



    良師益友

    李魁賢(詩人、翻譯家、文化評論家、國家文藝獎得主)




      杜守正老師著作《把孩子種回來》不只是感人的舒情散文集,更是深具啟發性的生活回憶錄,字裡行間充滿令人深思,回味無窮的人性光輝。對待人人真誠,處理事事務實,身為優秀傑出的教師,行文不露教訓痕跡,但讀來都是教育範本。從編輯體例,先報導施教小學生,別人的孩子,再述及照顧父母,養育自己的至親,最後才談到自己的心聲,以及教育理念與實踐,我感受到無形中透露大公無私的精神,和人生教育的身體力行!



      書裡描寫、紀錄許多真實故事,很令人感動,呈現師生宛如一家人的親和,身為教師不止是課堂上的諄諄善誘,課餘更是帶領學生走入社區活動,教育已經不是純粹知識的傳遞,更是生活習慣的養成,從識字到認識人生樣貌,是以身作則的最好樣本,紮實到底的教育本質,因為教育已經不是一般觀念裡的階段性培養,而是終生不渝的訓練和自律規矩。



      杜守正老師的教育理念和實踐,從學校走到社區,從學習深入生活,從學生對象進階到成人,視學校是社區的一部分,視學習是生活的一階段,視學生是成人的成長過程,所以無形中已經把教育當做終生以赴的任務和過程。杜老師自然不固守在學校裡培育學生為己足,他進住忠寮民宅,融入當地社區生活圈,成為村民的一分子,全家成為鄉村的組成分,參與地方發展再造計劃,塑造社會教育的擴大示範。



      或許因為水源國小在一九一八年創設時,是忠寮李家捐出的校地,李家世代子弟大都是水源校友,所以水源國小形同家塾,具有特別感情。二○一三年攝影家周家榮導演為公視拍攝來自土地的作家系列《李魁賢 土地的詩人》,帶領我回到離開逾一甲子的水源國小母校拍攝場景,目睹杜守正老師例假日率領小朋友團團圍坐在學校操場平台上唱歌,其樂融融,也看見遇到特殊生出狀況,他好言誘導規勸的耐性與善心。我在他身上看到年輕時受到嚴師教導完全不同的良師形象,感受非常深刻。



      二○一六年我回到故鄉為淡水文化基金會策劃淡水福爾摩莎國際詩歌節,忠寮社區發展協會歷年都是協辦單位,杜老師是協會的主力,全程參與,全力以赴,甚至帶學生或子女表演歌唱節目,多年來忠寮社區成為國內外詩人最喜歡參訪的活動場地之一,常令人念念不忘。忠寮社區因村民通力合作,使窮鄉僻壤一躍成為國際注目景點,不能不說是社會教育成功的範例。



      我從杜老師的實際行事風格體驗到,熱誠是無論學校教育或社會教育重要倫理,這是觀察心得,至於杜老師獨特的教育理論和理念,書中有翔實的揭示和闡釋,處處顯示他獨特的創見,透露出他身體力行的淵源和根據。本書有許多動人的故事情節,表現杜守正老師教育實施的愛心出發點和實際處理過程,發人深省,他所表現的不是傳統尊師重道那一套腐朽觀念,而是人性化良師益友的新生活實踐。我在閱讀中,也受到潛移默化,獲益匪淺!



      本書開頭在〈大樹下的演唱會〉提到「水源國小校園裡有一排百年的大榕樹,孩子們平常很喜歡在樹下玩耍」,記得我在校時,每天早晨上課前,都要先在榕樹下掃落葉,那排大榕樹無形中呵護我長大。二○一八年我寫〈淡水榕樹〉祝賀水源國小百年慶,茲錄此與杜老師共鳴:



      我是百年老榕樹

      一天又一天

      看到學生像一群小麻雀

      在操場跳躍奔跑

      在教室朗朗讀書歌唱

      在樹蔭下遊戲結伴

      吸收大屯山脈生命的靈氣

      我是百年老榕樹

      一年又一年

      看到學生成為一群大老鷹

      在鄉村為生活打拚

      在城市為建立基礎盡力

      在國外為創造台灣意象盡心

      發揮水源活化生命的意義

      我是百年老榕樹

      依然植根在校園故土

      以有限的華蓋範圍

      展現無限希望的活動空間

      看到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長成社會各界精英

      用不斷的鬚根記錄生命的經歷


    二○二四年五月九日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