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現代世界的形成:文明終極意義的探求(修訂四版)

現代世界的形成:文明終極意義的探求(修訂四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478036
王世宗
三民
2024年6月26日
183.00  元
HK$ 164.7  






ISBN:9789571478036
  • 叢書系列:世界史
  • 規格:平裝 / 552頁 / 15 x 21 x 2.7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四版
  • 出版地:台灣
    世界史


  •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文史哲類 > 歷史 > 世界史











      現代世界的形成含有二義,其一是現代性的確立,其二是單一世界的造就,前者是「質」的追求,後者是「量」的推展。所謂現代性即是文明終極的價值,也就是歷史發展的永恆目的;即因如此,現代性不是現代的發明,而是古典文明的發現,卻為現代所肯定與發揚。現代化起於文藝復興對希臘古典精神的重振,再經宗教改革、科學革命、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工業革命、民族建國等運動的促進,人文主義、個人主義、理性主義、自由主義、資本主義,與民族主義乃成為文明發展的現代性理念,而經西方帝國主義的擴張,進一步成為世界性的文化準則,於是單一世界乃隨現代化而出現。



      然而現代世界形成之際,亦即現代性理念推行的結果,文明發展的困境或危機也隨之產生,顯見現代性理念仍有再加批判與論究其間高下輕重的必要;而這個發現一方面表示人類文明的內在缺陷,另一方面卻表現其追求完美的巨大動力,至此「文明」的意義乃完全顯現,此即「開化」。

    ?


     





    自 序

    第一章 導論:東西觀念的發展與現代世界的形成

    第一部 早期現代︰古典文明意義的再反省

    第二章 文藝復興:人文主義與人本精神的發揚

    一、大學的建立與學術方法的改變

    二、人文主義的興起與人本精神的發揚

    三、科學的再發現

    第三章 民族國家:民族主義與建國運動的發展

    一、民族主義的起源及民族國家的建立

    二、民族主義的現代性表現

    三、現代民族主義的發展與困境

    第四章 宗教改革:個人主義與信仰定位的反省

    一、個人信仰的追求

    二、國家與宗教

    三、信仰與世變

    四、宗教改革與現代化

    第二部 現代性的提出︰理性主義的萌發

    第五章 科學革命:近代宇宙觀與世界觀的形成

    一、科學觀念的革新

    二、科學方法的建立

    三、「科學的」人生觀

    第六章 啟蒙運動:理性主義與社會改造

    一、天理與人欲

    二、改革的芻議

    三、開明專制

    第三部 現代化的實踐︰自由主義的體現

    第七章 工業革命:資本主義與社會關係的變化

    一、產業變革

    二、資本主義的興起

    三、新社會關係

    四、近代經濟體制與政策的演變

    五、消費社會

    第八章 法國大革命:自由主義與現代價值系統的建立

    一、革命的時代及其本質

    二、自由、平等、博愛:意識型態的提出

    三、民主與自由:現代政治生活

    第九章 強權政治:帝國主義與世界一家的塑造

    一、新帝國主義的時代意義

    二、帝國擴張與二十世紀國際關係

    三、定於一的世界文明

    第十章 從近代到現代:十九至二十世紀文明性格的轉變

    一、進步觀的興衰與理性主義的商榷

    二、文化新風情

    三、自由主義的挫敗與重生

    第四部 現代文明氣象︰現代性與文明終極意義的關聯

    第十一章 現代化與反現代化:東西對立與新舊衝突問題

    一、傳統與現代:新舊衝突

    二、現代化或西化:東西對立

    三、反現代化運動:現代文明的再省

    第十二章 共產革命:東西文明體制之外的另一選擇

    一、「科學的」社會主義:馬克斯主義

    二、俄國大革命的世界意義

    三、「世界革命」的進程

    四、共產主義與現代世界的發展

    第十三章 第三世界:亞非的世界性地位

    一、殖民時代的終結

    二、回教世界的復興

    三、中國的革命

    四、南北對抗

    五、後殖民時代的國際關係

    第十四章 大眾社會:現代人的權力意識與生活方式

    一、威權的瓦解

    二、大眾社會的形成

    三、大眾文化表現

    第十五章 世界一家:近代世界秩序的變遷與重整

    一、近百年國際政治的演進

    二、民主的追求

    三、世界一家的促進

    第十六章 結論:現代世界的形成及其崩解危機

    參考書目

    索 引



    ?









      這本書是一個歷史觀點的現代化問題討論。但它的目的並不是要說明何謂歷史學,也不是要補充社會學者探討現代化問題的缺失,而是要追尋文明終極的意義。



      What a dream!



      作者原先的撰寫念頭只是要把一些學思心得呈現出來,一為自我實現,二為文明的進展盡棉薄之力,三為與同道心靈交通,因此這本書的最高成就「不過是」「藏諸名山」──其實恐怕只是「束之高閣」。然而在寫作過程中,因為幾次與一些教育有心人的接觸,使作者感慨社會巨變有如衰世亂離,德不孤亦無鄰,而上達者苦無上進之階,同時因為討論文明發展取向不可能作置身事外的觀察,而不持淑世的關懷,於是為蒼生著述的想法乃逐漸與成書進度一齊成長,篇幅也因此增加,文中長註的出現更常反映作者這個心路歷程。



      如此,這本書是一個偉大的企圖,和一個卑微的成果。它是一個歷史解釋之作,但其解釋歷史的正確性作者無法肯定;本書在知識性方面竊以為勉強可稱妥當,然在真理的掌握上我仍深感茫然。若說這本書是為拋磚引玉,這是妄語,因為文明意義的掌握恐不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俯瞰,也不是「從錯誤中學習」的結果,何況本書不如磚頭的擲地有聲。這本書只是一個讀史者對現代性的看法,和現代性可能的永恆價值的觀感。它可為讀者參考,也可為讀者罵;它若無貢獻,也可能是一種刺激,這是作者敢於書中大言的緣故。



      作者於二十年前糊裡糊塗進了歷史系,其後因為無志可改以致不改其志地繼續完成學業,然後若有所思教了幾年書,寫了一點東西,終於有了糊裡糊塗進了歷史系的領悟。在這期間我的師長、朋友、與學生──尤其在臺灣大學者──都給我極大的啟示和鼓勵,令我感銘至深,這本書雖未必為他們而作,但它是我的敬意與謝忱的代表。我也要藉此感謝已過世的父母,他們給我的最大支持是關心孩子卻從不問「你念歷史要幹什麼」──這個問題我至今都還不能回答。不過這個問題因為我苦思不得其解,而開始由一種困惑轉變成一種意境──原來理想可能昇華為使命。



    ?




    其 他 著 作
    1. 古代文明的開展:文化絕對價值的尋求(修訂三版)
    2. 歷史與圖像:文明發展軌跡的尋思(增訂三版)
    3. 孟子之道
    4. 孔子之道
    5. 論語道義
    6. 現代世界的形成:文明終極意義的探求(修訂三版)
    7. 8個你不可不知的國際關係議題
    8. 中國歷史通釋
    9. 文明的末世:歷史發展的終極困境
    10. 東方的意義:中國文明的世界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