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慢慢來,比較快!
距離第一次出版茶書足足有三十年,萬萬沒想最早從一本東方的茶藝,後來變成一門世界的生意。一九八二年寫《中國茶藝》,談茶的文史面、製造及運用。以此為據,展開茶的演繹、推廣,改變了飲茶的型態,相對帶來的生意,也足足忙了一段人生最精良的歲月。而這三十年的實踐,就在本書的脈絡中。
前作是一本極為普通的茶藝書,在茶藝初崛起的階段,算是應世之作,引經據典,借題發揮,然卻看不到想法,無關經營,更談不上策略與學術,頂多是一本工具書而已。
後來在茶葉及興趣熱點上,很想再出版一本台灣半發酵茶的探索之書,書名方向有著落,然因經營之忙碌,竟然連日記都變成週記及月記,遑論出書。因通訊的需求,內部發行茶訊,每月皆需為開卷立言,月記卻又變成了宣導,講一些理念,說一些做法,建構一些共同觀點,好讓茶的專業更順遂。數年下來,累十萬餘言,範圍極大,話題駁雜,若真有可取之處即記錄了一些真實的人事物。匆匆竟然三十年,舉目堪驚,社會變遷,商業結構變化極大,茶產業更與昔不同。
尤其冷飲茶中的珍珠奶茶,是我們百種商品中的一項,研發之初,不過是為了增加商品的豐富內涵,加入了地方小吃粉圓,在標準作業化的過程中,賦予它適當的甜度-幸福的十六度,並要求夏冬有三比七、四比六的黃金冰比,在同時,中藥材的枸杞子、膨大海、咸豐草也加入了,最看好的愛玉檸檬茶在排行榜中領先,無奈有意種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因有喬丹的加持、張學友的偏愛,珍珠奶茶居然變成世界性,炙手可熱之新貴,各類經營型態皆有,百花爭鳴,萬鳥齊飛。品牌已國際化者,不勝枚數,本土品牌多如繁星,身為新潮流的引航者,這三十年的創意過程在茶訊中留下了紀錄。這裡有產業發展的痕跡,也有個人對茶藝真情的剖析,任其埋沒殊為可惜,是以增補編輯成冊,只圖在泛泛人生中,做件有意義的事。
時值創業三十年,春水堂從台中四維路的八坪小店,長成五個品牌、百家門市、員工千人的規模,遠遠超出三十年前的期待和想像。當中或有二、三分運氣,相信另外七分來自對專業的堅持,以及穩紮穩打的態度。
春水堂的發展從來不為「把市場做大」。春水堂提供有環境、有品質、有服務的多元冷飲體驗,把茶工藝精神的固執與堅持保留在秋山堂。經營二十年後,組織上出現發展瓶頸。每位員工個性、特質不同,有人技術好、慣性操作穩定,但個性較內向、對外溝通比較不突出,在升遷上吃虧,因此進一步決定發展外帶為主、茶吧型態的「茶湯會」,讓技術面強的同仁有不同型態的舞台發揮。
輕食館的概念則出現在二○○九年前。「不賣火鍋、不賣快炒」,是我的堅持,也讓我的茶館午後三點後還有生意。在茶飲上面,自覺開發工作已經做足,茶食仍有很多空間。冷飲茶配輕食最恰當,而不是重口味的麵食跟滷味。為了一探大眾接受度,二○一二年底在台北開了第一家春水堂的輕食館瑪可緹(Mocktail),除了幾款茶飲,主要是西式口味的簡單餐食,以及茶的冰淇淋。目前尚處實驗階段,但我深信這會是春水堂打進國際的重要方向。
預計二○一二年底正式營運、位於南投國姓的秋山居,則是結合茶藝、美食、溫泉、養生的內涵,希望重現宋代四藝生活的情調與氛圍,讓現代人重新體驗古代的員外如何享受生活的美好。
二○一三年八月,海外第一家春水堂將出現在日本東京的代官山,預計兩年內將在日本開六家分店。這是一個美好的緣分。二○一一年,松山機場的春水堂剛開,有位日本人過境,在店裡坐了很久,連班機都延誤了,之後又特意來台好多趟。不久,他聯絡上我,同時遞上計畫書。他的計畫非常詳細,連展店步驟都寫好了。我很樂見這樣的合作,經過評估,各方面都符合春水堂的要求,今年夏天就要在日本與大家見面,完全複製台灣的模式,但更精緻些。不論歐洲、美洲,未來倘若有合適的合作對象、好的機緣,也不排除用這樣的方式來合作。生意想要做久,不可能單打獨鬥走遍全世界。
下一個三十年,希望品牌家族能深耕台灣並且走向國際,延續春水堂在世界飲茶文化的影響力。隨著品牌成長茁壯,以及世界級競爭對手的過招,許多經營模式待做調整,組織也需要創新變革。第二代和專業接班培訓,更是刻不容緩。
許多熟識的朋友總愛笑我是慢郎中,動作常比別人慢半拍。看多了樓起樓塌,更讓我相信「慢慢來其實比較快」。我用生命來看待生意,自然希望能走得長久,寧願十家店好好做上一百年,也不願很快開了一百家,卻只能做十年。
甘侯 2013年6月 于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