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消失的香港: 從鴉片戰爭、97回歸到港版《國安法》,香港如何成為我們「記憶中的」東方明珠?如何再次扮演關鍵之地?

消失的香港: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6267448458
柳泳夏
葛瑞絲
大是文化
2024年6月27日
160.00  元
HK$ 136  






ISBN:9786267448458
  • 叢書系列:TELL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7 x 23 x 1.4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TELL


  • 人文社科 > 社會議題 > 文化評論/社會觀察

















      ★韓國Yes24、阿拉丁等網路書店暢銷排行榜,一上市立刻再刷三次

      ★《朝鮮日報》等十多家新聞媒體推薦

      ★獨家收錄:作者柳泳夏教授給臺灣讀者的繁體中文版序

     

      ◎鴉片戰爭後,英國指名要這個只有8,000人的小漁村。因為那是太平洋入口。

      ◎面積這麼小,為何經濟自由度全球第一?因為這裡從來就不是一個「國家」。

      ◎表明自己隸屬哪個同鄉會,事業就會被保護,在香港,人際關係比法律更重要。

      ◎港人想「去中國化」,《國安法》不是導因,1967年六七暴動就已埋下抗爭種子。

    ?

      現在的香港,普通話多了,廣東話少了!簡體招牌多了,港味小店少了,

      講述黑道話事的港片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雖遠必誅的內地愛國電影!



      路邊小販賣的《蘋果日報》、《立場新聞》沒了、街道上的六四符號也消失了,

      多出來的是《國安法》,和新聞播放前要先放45秒的「國家宣傳影片」。

      

      本書作者柳泳夏,是韓國白石大學中文系教授,

      在香港主修中國現代文學理論,並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

      曾在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任教,也是中國南京師範大學中韓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他留學香港、遊走兩岸三地,三十多年來親眼見證香港的社會文化變化,

      本書是他從外國人的「第三眼」歷史視角出發,

      從鴉片戰爭、97年回歸到港版《國安法》通過,

      香港如何變成我們記憶中的「東方明珠」?如何再次扮演關鍵之地?



      ◎主權模糊、教育自由,小漁村變全球金融重鎮

      從歷史角度看,香港最大缺點是「主權一直很模糊」,

      但也因模糊(零關稅),使其成為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第一的「地方」。



      創造出香港跳躍式經濟成長的主因,就是「英式教育」,

      港英政府當年埋下的「自由之風」,讓香港主要大學至今仍居亞洲前茅。



      ◎97回歸後,這裡是讓「中國人最快富起來」的地方

      中國政府曾派公務員到香港學金融體系,

      因為「港式資本主義」世界聞名,成為中國最快與世界經濟接軌的榜樣。

      還一年派送7,000萬名中國觀光客刺激消費,振興香港經濟。



      直到2000年,「蝗蟲」開始入侵:中國的新人海戰術。

      (這是港人對以購物、旅遊、孕婦生產、移民為目的的中國人的貶抑。)



      這群人搶奶粉、搶醫院病床、連便利商店的東西也被一掃而空。

      此時的回歸,對香港人來說,經濟利益已無法取代實際生活的不便。



      ◎《國安法》出現:用意識教育,把港民變國民

      《國安法》生效後,政治傾向已成人事標準,而非能力。

      小學生要接受「國家安全教育」,只為了把香港市民變成中國國民。



      後遺症是?至今已有超過3,800位公務員請辭,創下回歸後最高紀錄,

      勞動人口也減少約20萬人。

      因為只有「愛中國者」才能成為香港領導人。

    ? 

      香港大學建校、省港大罷工、邵氏電影成立、六七暴動、還有

      2014年,香港展開79天爭取直選的「雨傘革命」,抗爭活動最終黯然落幕;

      2019年反送中運動,雖讓港府撤回《逃犯條例》,卻也衍生出元朗白色恐怖事件。



      很多人都在問香港的下一步是?這顆東方明珠如何再次扮演關鍵之地?

      這位研究中港臺問題三十多年的學者,給了答案:

      當中國政府陷入與外國強權「非我即敵」的經濟困境時,

      利用香港地利之便,重新與世界經濟接軌,也許就是最好的答案。



    名人推薦



      作家�蔡珠兒

      國際獨立記者�楊智強

    ?


     





    中文版序 曖昧的和平,比戰爭更有價值

    前言 香港的自由、民主消失了嗎?



    第一章 因戰爭被推向經濟發展前端

    第二章 你是英國人還是香港人?

    第三章 過客心理,隨時都可走人

    第四章 老一輩親中,新一輩親港

    第五章 沒有民主,只有自由

    第六章 最強大保護力量,同鄉會

    第七章 日本竟也統治過香港?

    第八章 港版文化大革命,六七暴動

    第九章 東西文化並存的第三空間

    第十章 一國兩制真的結束了嗎?

    第十一章 六四事件,再無人悼念

    第十二章 當年,六成港人期待回歸,現在呢?

    第十三章 誰成為香港真正的主人?

    第十四章 重洗血統,喚起中國基因

    第十五章 消失的香港



    結語 原香港正在消亡,新香港正在誕生

    參考文獻





    ?





    中文版序



    曖昧的和平,比戰爭更有價值




      我觀察香港與中國的關係已有三十多年,雙方的認同感,有時像戀人、有時像仇人,反覆分合。世界上所有的和平和矛盾,都是由於此所導致,就像我和你、政黨和政黨、地區和地區、國家和國家、地區和國家等,其動亂背後隱藏著相同問題。也就是說,國家認同是由主權和利益構成──因主權聚首,也因利益而散。相反的,也有很多因主權問題開戰,因利益問題最終選擇和平共處。



      中國和香港的關係令我一直想到韓半島和海峽兩岸。南北韓和兩岸之間也是國家認同相互對峙的地方,過去還曾一度流行「今日香港,明日臺灣」,由此可見,兩者直接關係到兩岸的未來。更進一步說,這也和東亞的未來息息相關。即使過去早已付出慘痛代價,但為何東亞依然無法擺脫矛盾紛爭?以及為什麼不能像歐盟那樣形成區域共同體?這也是我想關注的重要主軸。



      作為研究認同感議題的我而言,懇切希望兩國關係可以就此穩定下來。當兩個完全不同的認同感相遇,能否形成對彼此有助益的關係,我衷心期望歷史能提出美好的解決方案。我想,在兩岸關注中國—香港的人,應該也和我抱持一樣的心情。我期待看到兩者能作為解決所有衝突的關鍵,甚至渴望在戰火不斷的世界中,提出消弭爭端的對策。然而,從某個瞬間起,中國和香港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而紛爭的盡頭究竟為何?難道是以戰爭劃下句點嗎?我有預感,或許不會是幸福美好的結局。



      中國和香港,雙方都希望出現更準確、更明確的局面。中國急著要掌握香港,香港則急著想脫離中國,兩者都不想維持現狀,想要求更完美的局勢,這樣的趨勢正在逐漸擴大。大家都把國家認同放在首位,然後以各自的立場解釋,將實際利益拋諸腦後,似乎都在試圖打破1997年以來香港《基本法》好不容易達成的和諧。



      縱觀歷史,認同感之爭皆以戰爭作結。事實上,若是利益發生糾紛,反倒容易處理;反之,如果國家認同上發生衝突,就會演變成一連串的戰事。希望今後兩岸關係不會發生後者,而是以擴大實際利益為主進行交流。



      沒有人會對我們所處的現況感到滿意,而國際局勢是各方角力下的產物,必須從中找到折衷才行。若是忘記它的存在,代價之大令人難以想像。羅馬政治家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曾如此警告道:「曖昧的和平,遠比戰爭更有價值。」在雙邊關係中,當彼此感到不足、遺憾、模棱兩可、不舒服時,找到有彈性的平衡,才是真正的幸福時期,否則等到之後想挽回,多半已為時已晚。以上是我觀察中國—香港關係多年後,得出的結論。




    其 他 著 作
    1. 香港弱化:以香港歷史博物館的敘事為中心
    2. 香港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