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幹話力

幹話力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3146662
王師
木馬文化
2024年6月05日
140.00  元
HK$ 112  






ISBN:9786263146662
  • 叢書系列:不歸類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不歸類


  • 藝術設計 > 電影 > 導演/電影人











    他一句幹話,創造億萬票房



      看的,不只是電影,不只是行銷,更是一個人的信念和人生。——李亞梅

      王師寫給下一輪不知死活的電影人的備忘錄。——小野

      知道他工作順利,就知道台灣電影票房有希望。——施昇輝



      《看見台灣》、《返校》

      億萬票房電影幕後推手



      《咒》、《周處除三害》、《青春18x2 通往有你的旅程》

      與團隊攜手造浪,引領話題



      《十二夜2:回到第零天》、《千年一問》、《南方寂寞鐵道》

      深切 連結臺灣文化情感



      台大學渣、幹話網紅、國片推手、行銷總監……

      無論哪個面貌的王師,不變的是他始終懷抱著對電影的熱情。



      進入電影這一行,二十年來,不斷連結電影與觀眾的王師,首次完整說出自己的故事,完全不藏私。從《王牌冤家》的中文片名怎麼出現?到自己首次被電影感召;細數群眾募資、紀錄片行銷,廣為人知的豐功偉業,其實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承擔;當投入熱情遭遇挫折,如何抉擇?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如何判斷?幹話愈好笑,反映的是對電影更在乎的職人精神。



      《幹話力》不是笑話大全、不是名人成功傳記,也不是行銷奇招祕笈。

      只有一位單純充滿熱情的電影人開懷大笑地與朋友聊天,分享自己在臺灣電影產業,這些年來經歷過的有趣往事。



    本書特色



      ★ 王師第一本幹話自傳文集,投入電影始終不悔的熱情

      ★ 電影行銷工作二十年,電影迷不可錯過的時代變遷全覽讀物

      ★ 金獎海報設計操刀封面,視覺大膽搶眼

      ★ 收錄精美電影海報、照片,紙面演繹時代今昔



    重磅專序推薦



      李亞梅

      小? 野

      施昇輝



    各界好友相挺推薦



      王希文(瘋戲樂工作室藝術總監)

      王誌成(電影美術指導)

      曲全立(導演)

      朱延平(導演)

      吳念真(導演)

      吳雲天(台灣山岳雜誌 專案總監)

      李? 烈(電影監製)

      林大涵(貝殼放大創辦人)

      林之晨(台灣大哥大總經理、AppWorks 董事長暨合夥人)

      林君陽(導演)

      柯孟融(導演)

      迪拉胖(顏社創辦人 )

      馬天宗(文創企業家)

      焦元溥(作家、講者、製作人)

      楊斯棓(《要有一個人》作者楊斯棓醫師)

      葉? 郎(文字工作者)

      葉如芬(資深電影監製)

      雷? 輝(電子業退休的一位老兵)

      劉奕成(台灣T1頂級職業籃球大聯盟副會長)

      蔡嘉駿(文化內容策進院董事長)

      蔣顯斌(CNEX視納華仁 共同創辦人暨董事長)

      謝文憲(企業講師、作家、主持人)

      藍祖蔚(電影解說人)

      (依姓氏筆畫排序)


     





    推薦序:到底誰才是誰的師父,李亞梅??????????????????????????????? ?

    推薦序:革命前夕迎王師,小野(作家)

    推薦序:沒有幹話,只有幹勁,施昇輝(暢銷財經作家)? ?



    壹、「我就是要做電影,不管你認為我適不適合」—踏上《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

    貳、「要把一個故事說好,需要才華與訓練」—海角七?》與接觸國片發行的緣分

    參、「講這塊土地的故事,是很迷人的」—從《牽阮的手》談電影與政治的千絲萬纓

    肆、「在這個疏離社會,我們建立與眾人的連結」—《看見台灣》,也看見紀錄片的票房號召力

    伍、「沒有機會發行的電影,我們就自己製作一部」—轉戰製作產業《怪胎》尋找更多可能性

    陸、「電影會帶著記憶,瞬間回到眼前」—穿越《悲情城市》,談作者導演與數位修復潮流

    柒、「進入新階段,才能學到新事物」—選題大膽、發行謙卑:《返校》,與前進電影生涯的下一步

    後記





    推薦序



    到底誰才是誰的師父

    李亞梅




      在台灣電影圈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王師要出書了。這肯定是行銷人得發揮專長,到處敲鑼打鼓的事。



      王師常跟我說,我是帶他入門做國片發行的師父,但我聽了總覺得汗顏,他才是我發行工作的前輩啊。這一次他出書,又用了同樣的理由請我幫他寫推薦序,我一方面覺得義不容辭, 一方面覺得剛好可以趁機釐清我們的師徒關係,以正視聽。



      誠如王師書中所言,他認識我是在金馬影展工作期間。因為他當時的工作屬性,是影展中為數最多的短聘人員,也就是影展即將展開籌備工作時聘用,影展結束後就會離職的工作人員。短聘人員進來時,通常是影展工作如火如荼,每天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彼此互動的機會並不多。因此,當時與他的交流並不多,只覺得有經驗的人才加入影展團隊,不用教,可以省很多事。



      對王師真正產生深刻的印象,是他到光點任職,負責排片工作時。那時候他排了一部國片,台北獨家上映,加上映演補助,他盤算怎麼都不會虧。沒想到電影上片後,每天票房掛蛋。他跟我通電話時,哈哈大笑說,如果我要去看,可以直接VI P 包場。我當時覺得這人心理素質強大,抗壓性真強,太適合做電影這一行了,但可能不太精明,如意盤算打不好,應該不太能做生意賺錢。



      我們真正共事,是我成立穀得電影公司,做了《海角七?》行銷,意外創下國片票房紀錄後。當時全台灣電影圈以為我們的團隊是做電影行銷的天才,因此一堆案子找上門。但其實我是誤打誤撞,跟著「原子映象」的發行團隊做了一部《刺青》,在台灣電影票房一百萬就能稱霸的時代,上千萬的票房表現亮眼,因而順勢跨入電影行銷的領域,彼時的我對電影發行知之甚少,團隊每一個人的電影發行經驗都比我豐富,都是我求教的對象。是否繼續從事電影發行工作,我也沒有時間深思。在上門的案子一部接一部,但人手不足,經驗也不是太夠的情況下,團隊建議我找了當時可能人生正處於迷茫階段,還沒有找到身心安放之處的王師,他一口答應加入,我們因此一起發行了當時委託我們的幾部電影:《征服北極》、《有一天》、《台北星期天》、《被遺忘的時光》等,創下了許多聲量與紀錄。



      我在那時清楚看見王師在電影行銷上的天賦。他因為交遊廣闊,學識不拘一格,常有許多人脈與想法可以提高電影行銷的廣度與深度。比如發行《台北星期天》時,因為菲律賓外勞的主題,戲院並不看好票房,導致我們在安排戲院時遭遇許多困難。但身為媒體公關的王師努力不懈地溝通版面,有一天居然拿下了影劇版的大版面,也促成當時極紅的《全民大悶鍋》模仿了電影中菲律賓演員的角色。電視播出時,辦公室的情緒嗨到最高點,因為以我們這樣一部非主流題材,全台戲院不超過十家規模的小片居然可以攻克電視,簡直是人生的高光時刻。



      再比如發行《被遺忘的時光》時,王師提出了幾個讓這部片成功的關鍵做法。他首先貢獻了片名,將蔡琴的經典名曲套用在這部講述失智老人,題材依舊不討喜的紀錄片上,大大提升了影片的記憶度與情感連結。其次,他建議找設計師手繪電影海報,傳達溫暖的影片調性,避免紀錄片予人刻板印象的嚴肅感。在電影包裝上的精準創意,讓影片上映後獲得許多迴響, 也讓很多人意識到失智症的存在,更讓出品的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大感意外,覺得用影片溝通的效果遠比他們辦了許多場座談會還好,促使了他們在後來的幾年持續推出影片,關注失智與獨居老人的議題。



      這些現在看來習以為常的手法,在當時都讓人耳目一新, 是王師手到擒來的創意與巧思,也是電影成功的關鍵要素。所以,到底誰才是誰的師父呢?



      小廟容不了大和尚。雖然極度仰賴王師的人脈、見識和創意,但我們這樣小規模的公司其實給不了王師太大的發展空間,在合作了幾部片後,王師繼續回到江湖走跳。沒多久,就聽到他和烈姐合資成立牽猴子電影行銷公司。我想他終於找到了可以大展身手的地方。果不其然,牽猴子成立之後,除了有烈姐監製的電影,比如《翻滾吧!阿信》、《總鋪師》等大片當基底,讓牽猴子快速地在電影發行圈闖出名號,也靠著議題發酵與包場動員的能力,找到台灣紀錄片發行的關鍵密碼。最有名的代表作,自然是創下台灣紀錄片票房紀錄的《看見台灣》。他總是能精準找到影片的定位和觀眾,並且屢屢推高紀錄片的票房天花板。這樣的能力,讓人望其項背,自嘆弗如。



      當然,發行奇才也有他的短板。台大工商管理系畢業的他,並不擅長經營管理。風風火火的牽猴子,也曾經因為發展過快,一度經營困難; 對紀錄片抱有熱愛與理想的他,也常在代墊發行費的樂觀與善行下,讓公司白忙一場。只能說,幸好, 王師出版的不是企業管理相關書籍。幸好,善念終有回報,在適當地瘦身減肥之後,牽猴子又活蹦亂跳了。



      這些年,我看著王師一部電影接著一部電影地發行,一篇貼文又一篇貼文地在臉書上出現,永遠生氣勃勃,毫不疲累。我想起他曾經風靡一時的名言:「每天早上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熱情。」現在,對電影,或者人生,充滿熱情的他,不僅開始慢慢走向電影監製之路,同時還將他這幾年累積的電影發行經驗,毫不藏私地分享給對這一個行業充滿好奇的人,我欣賞和佩服這樣的熱情。



      這本書並不是結構嚴謹,章節分明,手把手教你如何一步一步認識電影行銷知識的教科書,而是一個熱愛電影的中年大叔,在電影市場裡熱辣滾燙了二十年後的經歷和分享。看的, 不只是電影,不只是行銷,更是一個人的信念和人生,更為有機,因而更為有趣。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