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
  • 定價217.00元
  • 8 折優惠:HK$17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鹽田兒女(30週年典藏紀念,作者親簽版)

鹽田兒女(30週年典藏紀念,作者親簽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0010988270
蔡素芬
聯經出版公司
2024年5月09日
113.00  元
HK$ 113  






叢書系列:當代名家/蔡素芬作品集
  • 規格:平裝 / 296頁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當代名家/蔡素芬作品集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小說











    曾有的故事,藉著文字之河繼續流向時間與心之所在

    沿海的風,仍會在人情與土地間迴盪。



    回味歲月風土,滿載土地豐厚情感的文學經典之作,

    締造了台灣大河小說、三部曲的書寫魅力新視野。



      ★ 書前扉頁附有作者蔡素芬親筆簽名。

      ★ 小說家蔡素芬創作長篇的起點,《公共電視台》的開台戲劇,震撼台灣文壇的傳世之作!

      ★ 特?收入《鹽田兒女》三十週年新版序。



      昔為鹽,今為電,在其周邊的,仍是安靜的風日、酷烈的夏陽。人口聚集的地方,有生活的語言和歡喜悲愁的情感,不同代的人講著不同的故事,從過去的故事延伸下來到現在,有情感的發生,土地才產生意義。──蔡素芬



      《鹽田兒女》是台灣知名小說家蔡素芬榮獲聯合報小說獎長篇小說得獎力作,描寫一對住在南部鹽田村落的青梅竹馬戀情,但女方在父母安排下招贅了一位嗜賭浪蕩的男人,這樁錯誤的婚姻使女方一生命運坎坷。蔡素芬善於說故事,在小說中以台灣早期生活樣貌與鹽業發展為背景,敘述了不同時空背景下女性的堅毅與掙扎,更為時代大眾寫下面對宿命及父權宰制,傳統社會下的悲劇愛情。鹽田那片風日不但是土地的故鄉,也是人情的故鄉。台南七股鄉沿海小村落,這塊「海風也鹹,日頭也毒」的鹹土地上,濃郁的人情以及保守社會下面對愛情的無奈與掙扎,更扣人心弦。



      《鹽田兒女》以人性為基點,不只寫男女愛情,也寫親情、鹽田地的生活型態,以及台灣社會的變遷,文字間流動著一方水土的風貌。對土地情感的牽繫,以及對勞動女性形象的內在情感挖掘,揭起矛盾癥結與現實弊病。進而重新認識自己生存的社會,擁抱腳下的水土,呈現台灣女性小說的另一面貌,擴展女性鄉土經驗與階級的關懷。在鮮明的人物性格塑造上,織就了動人的親情之愛、男女之愛、土地之愛。



    得獎紀錄



      •1993年聯合報小說獎長篇小說獎

      •1994年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

      •1998年公視開台大戲

      •2002年第10屆南瀛文學獎文學傑出獎

      •2004年台灣最愛一百小說大選

      •2012城市閱讀•台南之書

      •2015年第37屆吳三連獎



    名家推薦



      1993年聯合報小說獎長篇小說獎決審委員評語

      作者很會經營,懂得如何巧妙地敘事,心理描寫相當細膩,伏筆的前後呼應安排得很好。感情的控馭,發乎情,止乎常理。台語方言的運用相當清爽傳神。──朱炎



      人物的塑造、人物與人物之間隱藏的親情、愛情,都非常深刻含蓄而令人感動。文字間流動著炎熱的南台灣海邊鹽田的風貌,抓住了那種陽光、空氣與水分,作者釀造的氣氛非常成功。雖然是小格局的作品,卻很精緻完整。──李喬

    ?


     





    聯合報小說獎決審委員評語

    三十週年紀念版自序

    二十週年新版自序

    鹽田風日──人情的故鄉(原序)



    序章 村落

    第一章 姐妹

    第二章 鹽田兒女

    第三章 離鄉

    第四章 港都夜雨

    第五章 城南月色



    ?

    ?





    原序



    鹽田風日──人情的故鄉




      過往歲月的細微景物也許給時間沈澱成富麗堂皇的一疊畫,也許給刻意塗抹成模糊的一片窗霧,不管怎樣,來時路的風光水色終成追不回的昨日,留下的,是步步行來的感覺。



      鹽田間吹拂的風成了我孩童時的感覺,有淡淡的海腥味,挾著人們的悲歡;有烈日、陣雨,和靜靜午後樹蔭下濃綠的清涼。



      離開鹽田地後,偶而以做客的心情回鄉,看那墩墩白鹽與安靜風日,總是很驚訝,以為去到一個未曾見過的小世界,和都市裡激烈的腳步扞格不入,來人亦不識,故鄉竟有了異鄉的味道——不由想起小時和母親上街,千萬機率裡遇見同鄉人,母親又驚又喜,站在路邊多講了兩句話,說,不容易呀,小村子出來的,竟在都市裡碰面。她臉上充滿他鄉遇故的欣喜。原來鹽田那片風日不但是土地的故鄉,也是人情的故鄉,她提起的故鄉事,流入我血液裡,格外親切。因此幾年裡總要回去走一趟,鹽田裡站一站,回味這裡人們的生活。風日裡的寧靜,隱穩畫著世道人情。



      有一回,臨離開,時正黃昏,泥黑的鹽田上反射一道褐黃的殘陽,銳銳如從地裡來,沈靜安然映照四周。土地的美與純淨一下勾起了人事的感念,一群鹽田兒女的歡喜悲愁全來到心間。人若有萬千據點,總會在驀然回首間瞥見一個令人動容的所在。



      選擇鹽田這個據點做故事的起始,其實與以其他據點為題一樣含有寫人生的意思,只不過是表現法的差異罷了。故事以感情為訴求,紀念風土人情的意義勝於其他企圖。寫法傳統,無非是對人物有了真誠的感悟,寧以切合他們感情的方式,平實表達俗世生活。大千世界,驚濤與靜浪原可並容,此處無意故做詭異瑰奇。故事是大眾裡的,自然也要歸屬於大眾。



    三十週年新版自序



      輕巧巧的,就來到了三十週年。時間像個快速轉輪,在工作與日常的行進中,常對時間失感。卻已三十年了,彷如昨日。足堪安慰的是,時間雖過去,對文學的嚮往仍如年輕時純真熱情,其間或多了深層的領悟。



      本於喜愛創作的初心,陸續寫了一些其他的小說,試圖圓自己的創作星圖。而做為創作長篇起點的《鹽田兒女》,三十年來持續有新的、年輕的讀者閱讀,其中有些讀者會在相遇的場合回饋讀後感予我。雖然我喜歡往前走,但適時回頭看,更清楚所來徑,所有的現在,都是過去的累積。



      謝謝所有讀過此本小說的讀者,包含翻閱這本三十週年版的您。一本舊作能夠持續它的生命,那麼過往我所過的三十年也可說與這本小說相伴而行,我們在同一個時空呼吸,它在我的書架上一起經歷生活點滴與時光的遞嬗。甚至看著我不同時期與書寫中的書奮戰的身影。



      有些事物隨時俱往,一去不回,譬如台灣的鹽田產業,在二○○二年停產後,只留下紀念產業的鹽博物館和示意性的小型鹽田景觀,昔日勞動曬鹽的景象只留在博物館的大幅畫像中,以及少數的文字記載中。何其有幸,我因幼年生長於台南潟湖邊的小村,浸潤於鹽田風光中,以致後來得以在台灣長達三百三十八年的鹽業史中,為其留下一點文字鴻影。現實中的鹽田產業不再,文字中的鹽田風情可以長久存在。文字要記敘的,不僅僅是產業,而是一個時代的變動、生命的流轉、情感的奔馳;曾經在那樣的時代,人們這樣的生活著。



      廢棄的鹽田仍在西南海岸邊那片炎熱的土地上,烈日時土塊乾裂,雨期時水積成池,如今,有部分被利用來種電。呃,山可填海,海可成林,時空變換,常是跡不可尋。



      昔為鹽,今為電,在其周邊的,仍是安靜的風日、酷烈的夏陽。人口聚集的地方,有生活的語言和歡喜悲愁的情感,不同代的人講著不同的故事,從過去的故事延伸下來到現在,有情感的發生,土地才產生意義。我們即使看著山平地移,也始終不會忘記土地上曾歷經的那些人的故事,像河流一樣串起生命的銜接,不能攔腰截去。



      就讓曾有的故事,藉著文字之河繼續流向時間與心之所在。



      沿海的風,仍會在人情與土地間迴盪。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