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人的詩作手稿,是詩學的無窮事件,記憶了走向一首詩最完美的那刻之前的種種可能。一首詩的手稿及其版本,為定稿空間之下的地層,時間之前的歷程。詩手稿的時空間,所容納文字跡軌之歧出發展、刪劃遮蔽、圈勾調動,使其帶符號系列輻湊感。堆壘載負著定稿生成前種種的如此詩手稿,更成為探析一首詩定稿時,可以引為線索之詩原型象徵。謬斯胎骨孕生其中,詩心胎動則以字跡怦然。
臺灣現代詩在20世紀至21世紀之發展,最主要的書寫方式為持筆手寫,因而隨創作發展,連帶極大量的積累生成的現代詩手稿,無疑是探究臺灣現代詩學重要的文本。然而臺灣現代詩手稿的數量,卻無法形成臺灣現代詩學之研究能量,彼此之間可謂不成比例。這主要受限於臺灣現代詩手稿缺乏有系統的收集整理,單一個人現代詩研究者難以突破,此外強勢的傳播印刷出版體系,整潔精美的印刷詩集,也容易使一般現代詩研究缺乏一首詩在印刷之前的手寫版本意識。是以相對於歐陸,特別是法國,透過國家圖書館與手稿研究中心合作所穩健形成的手稿學研究傳統,臺灣現代詩手稿學之研究可謂隱而不彰。
現代詩手稿學研究價值,可對應《文心雕龍》神思及至物色之創作論,以具體手稿實證性地看見詩人在一首詩生成歷程中,所經歷的書寫難題、嘗試路徑、斟酌考量。這些修改軌跡,都是整潔乾淨的印刷詩集所不能看見的。這使得過往以印刷定稿所籠統言之的書寫意識、詩眼等,得能以於印刷定稿之前的具體手稿進行實證。可以說,手稿提供了定稿一份層次,使手稿與定稿彼此共構為詩學可具體考掘的語言地層,以及體現的詞彙塊莖。
本書聚焦出臺灣現代詩手稿學的三大問題意識:(1)現代詩手稿版本中的詩修辭實踐,如何發展出語言姿勢的調配、部署,以反映出詩人自我詩語言意識與詩美學理型?(2)現代詩手稿版本內前�潛意識的精神地理樣態,與外部詩學典律、話語情境存在的詩語言關係?(3)現代詩人使用的語文書寫工具與承載文本媒介變化,如何移轉出手稿版本現代性與後現代課題?
在實際研究推動上,本書以執行科技部三年期專題研究計畫所積累整編之臺灣現代手稿資料庫為文本基礎,具體整理歸納臺灣現代詩手稿的書寫工具、稿紙等物質,以及詩文本發生歷程涉及之「起草—草擬稿—初定稿—手寫定稿—印刷修改稿—印刷發表刊印稿」之版本界稱,以及增刪調動之符號與書寫修改熱區等概念。進一步體系化地,建構臺灣現代詩手稿學內在之「版面歷程現象論」、「連續性與異常為之意識論」、「母語與跨國語之語言政治論」、「語言文字之動靜空間美學論」的主題架構,凝聚臺灣現代詩手稿文本之意向動力與塊莖散佈生成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