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拯救未來的我:減少後悔、提升行動力的自我調節心理學

拯救未來的我:減少後悔、提升行動力的自我調節心理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374406
邊池盈
馮燕珠
究竟
2024年4月01日
113.00  元
HK$ 96.05  






ISBN:9789861374406
  • 叢書系列:心理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4.8 x 20.8 x 1.0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心理


  • 心理勵志 > 心理學 > 行為與決策











      ◎為努力生活卻遺憾滿滿、有很多想法卻無法實踐的人而寫!改變人生設計的8大心理工具,讓今天的決心變成明天的現實!



      ◎越努力做出好選擇,越容易後悔?難以替將來打算,是因為大腦認為未來是別人的事?無法養成習慣,不是意志力薄弱,而是設計不良?……許多意想不到的事實,顛覆讀者認知!



      ◎「自我調節,就是對『未來我』的同理心。」──艾德.楊(科普作家,《五感之外的世界》作者)



      ◎「你對現在和過去的解釋,會隨著對未來的看法而改變……是時候停止責備自己,並開始明智地使用自己的大腦了。」──孫愍奎(yes 24人文學科PD)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盧美妏(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鐘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尼克小姐(精神科職能治療師)──和你一起拯救未來



      韓國網路書店「YES 24」讀者9.8分超高評價

      讀者好評:「如果你覺得自己有點廢,推薦你讀這本書!」



      想讓未來站在自己這邊,就得先站在未來那邊!



      人很難總是深謀遠慮,只做從長遠來看有利的事,

      但如果能把未來當成人生的指南針,

      現在所做的事,就能成為拯救未來的契機;

      未來的自己,也能成為推動現在的力量!



      ◆為什麼越努力做出好決定,越容易感到後悔?

      ◆為什麼新年新希望往往只有三分鐘熱度?

      ◆明知道拖延沒好處,為什麼還是等到最後一分鐘才做?

      ◆很想養成好習慣,卻老是半途而廢,難道不是意志力太薄弱了,而是設計不良?

      ◆大家都說要替未來打算,但以後的事誰知道,太早準備不是很虧嗎?



      許多人儘管努力地面對每一天,卻也不斷活在後悔中。該怎麼改善這種情況?有沒有什麼方法能更準確地預測未來,做出更好的決策?



      本書以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研究為基礎,提出8項實用的心理工具,幫助我們學習更具體的自我調節技巧,好與「未來的自己」更親密。不論是背負著沉重過去,或是覺得未來一片模糊的人,都能藉此減少後悔、提升行動力;不但能拯救未來的自己,還能讓現在的你活得更自由。



      如果你努力生活卻遺憾滿滿、有很多想法卻無法實踐,這本書能釋放現在的你,拯救未來的自己!



      ◆ 8項心理工具,讓你成為自己的神隊友!

      未來的自己:與未來的自己越親近,做出的選擇越好

      心理對照:了解如何分區幻想和目標,並使自己的願望成真

      認知控制:大腦只有在認為「值得」的時候,才會付出努力

      習慣設計:打造毋須任何努力即可自動運作的系統

      解釋水準:依照需要選擇使用「具體」或「抽象」的力量

      自我效能:利用「我能做好」的信念,將意圖轉化為計畫並付諸執行

      心態設定:只要能找到前進與發展的可能,失敗和錯誤也能化為動力

      優先事項:確認人生每一次行動的方向與標準



    各界推薦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盧美妏(人生設計心理諮商所共同創辦人,諮商心理師)

      鐘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尼克小姐(精神科職能治療師)

      ──拯救未來推薦



      對自己有不合理的高期待,後悔就常在。

      不管自己的狀態怎麼樣,

      都認為應該做到最好,失望就不會少。

      後悔與失望,對我們都有裨益;

      但過多的後悔與失望,反而讓人寸步難行。

      願我們透過後悔帶來的訊息,學習接納並肯定自己!──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你常為了說過的話或做過的決定後悔嗎?

      如果是,那麼《拯救未來的我》將是一本幫你從「後悔」脫困的工具書。

      透過有效的「自我調節」練習,

      幫助你做出更好的決定、把未來目標變得具體、建立習慣並有效執行。──尼克小姐(精神科職能治療師)

    ?


     





    序??? 想讓未來站在自己這邊,就得先站在未來那邊



    第一部 減少後悔的預測



    第一章?? 未來已來


    選擇產生的負面情緒──後悔

    後悔的功能

    越想越後悔

    如何才能不後悔?

    思考未來的方式

    回憶過去,模擬未來

    能驅動現在的未來



    第二章?? 與未來的自己建立更好的連結

    考慮「未來我」能帶來許多好處

    「現在的我」力量更大

    「未來我」其實是他人?

    為什麼總是習慣拖延?

    未來越清晰,行動越周全

    自我調節和資源分配能力

    為何預測未來感受經常出錯?

    預見未來的力量

    【遇見未來的你】想像未來的自己



    第三章?? 將夢想變成現實──心理對照

    美夢成真的祕密

    凸顯差異的策略

    讓大腦做好準備

    實現目標的強大策略

    如果是X,那就做Y──自動執行策略

    心理對照和執行意圖的相遇

    好的行動要立即執行並持續

    【遇見未來的你】MCII 應用練習



    第四章?? 想法和努力價值不斐──認知控制

    問題不是意志力,而是這麼做有無價值

    努力也是選擇

    自我控制的本質不是對立,而是協商

    時間選擇心理學

    大腦會在有限時間內權衡利弊

    期望值控制理論

    控制分配和執行的腦科學

    多巴胺和「嗜望」

    多巴胺與努力的欲望

    遊戲化:成本變低,價值變高



    第二部 提升執行力的預測



    第五章?? 自動實現──設計習慣


    這是設計缺陷,不是缺乏意願

    從「習慣」變成解決麻煩的萬用工具

    從神經科學看習慣

    習慣是什麼?如何形成?

    養成良好習慣的原理與策略

    制定改善健康的計畫

    當聰明的習慣遇見想追求的目標



    第六章?? 做出更好決定、更好選擇的祕密──解釋層級

    解釋取決於心理距離

    「值得期待」與「能否實現」

    根據實現的可能性進行準備

    低層級解釋和具體性的力量

    高層級解釋和抽象性的力量

    解釋層級理論的個別差異

    解釋層級與好感度

    站遠一點,才能看到人生的方向

    【遇見未來的你】解釋層級轉換練習



    第七章?? 如何形成對自我的信任──自我效能

    自我調節的生活技巧

    對自我能力的預測

    對自我效能的五項誤解

    因時制宜

    創造自我效能的五項要素

    自我效能對自我調節的影響?:目標和動機

    自我效能對自我調節的影響?:回饋與解釋

    自我效能的陷阱和條件

    期待造就未來



    第八章?? 如何充分利用失敗和失誤──心態

    堅持到底的力量

    人到底會不會變?

    心態與未來

    心態不一致也可以

    心態不同,目標也不同

    成長心態者更能從容應對失誤

    成長心態與自我效能的加乘作用



    第九章?? 自我調節的方向與標準──優先順序

    為什麼要設定優先順序?

    沒有人能事事兼顧

    找尋對自己而言更重要的事

    設定目標的方法

    捍衛目標的方法

    看見目標與現實之間的距離

    【遇見未來的你】拯救未來我的旅程



    後記 名為明天的房子

    謝詞



    ?









    想讓未來站在自己這邊,就得先站在未來那邊




      「我很沒自信,需要聽到別人的稱讚,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我在進行企業諮詢時,經常聽到三十多歲的年輕人這樣說。大家都渴望在工作中成長、希望自己的能力獲得認可,一旦受到上司的否定,就會心情低落,無法專注於工作。這時,我通常會對那些因缺乏自信而痛苦的人說:



      「這和自信沒有任何關係。」



      隨著心理學相關知識和資訊的日漸普及,人們對自己的了解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關心這方面的訊息。但與此同時,一遇到問題,很容易就會歸咎於過去的經驗、父母的教養方式、性格、自尊自信等原因;或是動不動就給自己貼標籤、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每學到一個新的心理學用語,就迫不及待地想套用在自己身上。說穿了,很多人只是換句話說而已,事實上卻一直被困在原地,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因為根本沒有正確地定義問題,自然找不到解方。另一方面,現在的你確實比過去強大,比自己想像中更有力量面對問題。因此,不要被眼前的問題蒙蔽,應該多多思考,追求更多價值。



      再回過頭來談談前面提到的自信吧。



      「要聽到稱讚才能把工作做好嗎?」



      「是啊,如果主管能說一句『做得很好』,我就會更努力。但不知道為什麼公司主管這麼吝於稱讚和鼓勵。」



      「原來如此。不過我想請問一件事:你是為了得到稱讚才進入這家公司的嗎?」



      「什麼?」



      「對你來說,聽到稱讚、心情變好比較重要,還是學習、成長和加強自己不足的部分,讓工作表現得更好比較重要?」



      「我當然也想多學一點、多成長一點啊!」



      「那麼,即使會很辛苦,還是要不斷從錯誤中學習,對吧?」



      「……」



      「雖然現在心裡覺得不愉快,不過別把焦點都放在那裡,這樣會讓你無法看清事情的前因後果。想要成長,就要先打破自己的一部分、騰出空間,才能容納新的東西。任何學習都不是輕鬆就能得到成果的,主管給予多少指正,你也相對地能學到多少東西。」



      「話是沒錯,但至少可以用鼓勵的方式教我吧?」



      「有可能是因為每個人都在努力奮戰,導致資源不足的緣故吧。不論是稱讚、鼓勵、同理,這些都需要更多的認知和努力。」



      「所以我要一直忍耐嗎?」



      「並不是這樣的,我希望你能從整體的脈絡來看。即使經歷相同的情況,目標不同,產生的感受也會不同。如果你的目標是聽到別人說自己『做得很好』,那麼當對方沒這樣說時,你就會覺得很痛苦;但如果你的目標是獲得進一步的學習成長,那麼當下是否得到稱讚,就沒那麼重要了。而且你也能以寬容的態度面對他人給你的評價,自然就沒有理由覺得痛苦了。」



      「所以真的不是自信的問題嗎?」



      「我認為,更重要的應該是確認人生中真正重要的價值是什麼,並決定如何行動。」



      不管是苦惱心累,還是渴望未來、追悔過去,這都是因為我們心裡有想要的生活願景。大家有辦法具體想像五年、十年後自己的模樣嗎?未來的我和現在的自己有哪些地方相似,又有哪裡不同呢?



      如果我們沒有關於「未來我」(future self)的想像,很容易就會以為自己經歷的一切就是全部。我們經常忙於應付不同時刻的不同狀況,也經常錯失事物真正的本質,導致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並對未來的自己帶來不利的後果。如果不將「未來我」納入考慮、釐清想法,找出更重要的價值和生活目標,就很難做出有效的決定。我們可能會逃避一切討厭、不方便的事物,只想追求現在覺得舒適、好的東西。



      事實上,就連自信或人際關係等乍看之下與「決策」無關的問題,也會受到與未來相關的「選擇」和「目標」影響。如果不能具體察覺這些問題之間的關連,只憑著心情好壞感情用事,累積的後悔就會越來越多。人們總有許多想法,但要不是難以實踐,就是錯失關鍵核心,這些都是「自我調節」(self-regulation,指個體透過各種努力,有意識地調節自己的行為)不足的現象;自我調節不但與自我管理有直接相關,也與同理心有很深的關連。



      §§ 自我調節就是對未來我的共鳴



      二○一六年十二月七日,著名科普作家艾德.楊(Ed Yong)在《大西洋》雜誌發表文章,觀點很新穎,並引用了最新的研究結果。文章中指出,在心理學中,「自我調節」是來自額葉保持冷靜的功能;而換位思考(perspective taking,即心理學上所說的「角色取替」)或同理這種理解他人內心的能力,則是顳頂葉交界處(temporo-parietal junction)的功能。



      但有些學者主張,將他人當成自己來理解的這種能力,與感受未來我的能力非常類似,因為焦點都是從「現在的我」轉移到「現在的他人」或「未來我」,使得大腦表現出類似的活動。文章中還提到,這種能力越活躍,越能對未來我產生更多的同理,使得自我調節的能力也隨之提高。但事實上,這兩件事在心理學中分屬不同的研究領域,用「同理」來闡釋「自我調節」仍不是大家熟悉的方法—當然,這確實是個值得探索的主題。



      §§ 越能同理「未來我」,自我調節的效果越好?



      這麼說來,目前我(current self)和未來我的關係,不正是能讓人生更充滿智慧的關鍵嗎?本書便是由此發想而來。在艾德.楊發表上述文章的二○一六年左右,關於這個主題的相關論述並不多,還不足以寫成一本書。但過了七年,腦科學研究已陸續累積了許多成果,讓我們得以擁有更清晰的理解。



      為了那些一直努力生活,但仍有許多悔恨之事,或是空有想法卻無法付諸實踐的人,我寫了這本書。我想告訴大家,如何藉由對未來我的意象和思考,減少悔恨、提高行動力。只要把未來我當成指南針,就能有效選擇並實踐現在該做的事,好讓自己在未來獲得更滿意的生活。



      拯救陷入困境的未來我,是目前我的職責,並會左右今後的生活和命運。人類很難總是深謀遠慮,只做從長遠來看有利的事,但如果我們能將未來我放進現在的生活中,那麼現在所做的事,就有可能成為拯救未來的契機;而未來我也能成為推動目前我的力量。



       如果現在的你正為了什麼苦惱,不妨反問自己:

     

      一、這個問題對於五年後、十年後的我有什麼意義?

      二、為了減少後悔,現在的我該如何規畫和選擇?



      這兩個問題的解決方法,就包含在本書之中。第一部將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明我們是如何思考未來的,並了解如何將心中的想法變成現實,以及實現目標應具備的意識和策略;第二部則是針對擅長計畫卻無法實踐的「專業決心者」(韓國年輕世代的流行語,「專業??者」意指擅長特定行動的人),介紹自我調節的概念和方法。讀完本書後,希望各位能覺得自己的未來更具體,也能為當前的問題提出更明確的解決方案。



      未來離我們並不遠。從現在開始,讓我們一起具體感受未來,了解現在該如何行動。



      你準備好面對未來的自己了嗎?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