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時勢:財經知識型YT「小Lin說」第一本商業金融科普書,讓你一口氣看懂世界經濟大局

時勢:財經知識型YT「小Lin說」第一本商業金融科普書,讓你一口氣看懂世界經濟大局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7428368
小Lin
野人
2024年3月20日
167.00  元
HK$ 133.6  






ISBN:9786267428368
  • 叢書系列:地球觀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地球觀


  • 商業理財 > 經濟/趨勢 > 經濟學











    最紅財經知識KOL「小Lin說」出書了!

    梳理大國經濟脈絡

    濃縮複雜數據

    將世界運作的底層邏輯,簡單說明白!



      ★最精煉、最專業、最有溫度、最高潮迭起!建立經濟知識架構的必讀之作

      ★全網影片超過4億點擊,觀眾讚嘆:原來經濟金融可以這麼有趣!

      ★當當網突破3萬則讀者五星好評



      這本書適合:

      1. 投資人?帶你看懂景氣循環、學會精準決策!

      2. 知識愛好者?看穿各類經濟事件的本質、理解世界動盪的根源

      3. 大學生?與經濟時事接軌,複雜經濟學理論瞬間現實化

      4. 高中生?不需要微積分,就能理解總體經濟關鍵概念



      「小Lin說」是目前最受歡迎的YouTube財經知識頻道之一,

      創立3年多,迅速衝破167萬訂閱數,

      平均每部「總體經濟」系列影片,都突破100萬次觀看。



      小Lin擅長梳理第一手經濟數據與報告,

      從中歸納、提煉出令人著迷的故事,

      並將龐雜的數字轉化成通俗的經濟史與時事,

      把學習經濟學變成令人欲罷不能的知識享受!



      在本書中,她將用最精煉的篇幅、最活靈活現的趣味譬喻,

      解說日、韓、俄、英、歐盟、希臘、土耳其等大國或地區,錯綜複雜的經濟發展歷程;

      以及美、中、德等重量經濟體如何影響上述國家與全球經濟。

      帶領讀者一口氣深入世界動盪的核心,

      看見金融市場的溫度與博弈!



      ▎日本:低利、貶值之殤

      【經濟現象】堪稱史上最會印鈔票的國家,國債占GDP比重達260%,祭出了史上最極端的經濟刺激政策,為何全都無效?

      【底層邏輯】獨特的財團體系+民族性+人口高齡化+預期價格錨定



      ▎南韓:成也財閥,敗也財閥?

      【經濟現象】曾經窮到連北韓都不如,卻在短短30年內,人均GDP從全球平均1/4漲到2倍之多,南韓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底層邏輯】財閥體系+「全租房」模式+信用擴張+高等教育



      ▎俄羅斯:富得流油的寡頭經濟

      【經濟現象】普丁上任前,俄羅斯經歷了2,500%的惡性通膨、國債違約、盧布貶值,這些危機卻都在普丁上任後迅速好轉,他是真的頗有才幹,還是單純運氣好?

      【底層邏輯】休克療法+寡頭壟斷+烏俄戰爭+中印石油進口



      ▎土耳其:狂人總統向主流經濟學開戰

      【經濟現象】短短幾十年內,土耳其經歷了兩種最極端的利率:100%、0%,還創造了獨步全球的「降息打通膨」政策,這些政策背後的邏輯究竟為何?

      【底層邏輯】去美元化+伊斯蘭「反對利息」信仰+不獨立的央行



      ▎印度:經濟奇蹟背後的真相

      【經濟現象】印度挾著高速經濟成長,躍升到世界第5大經濟體、人口第1大國。大家都說「印度崛起」了,但實際上是「一片混亂」?

      【底層邏輯】許可證制度+行賄文化+產業跳躍式發展+種姓制度



      ▎希臘:史上第一個債務違約的已開發國家

      【經濟現象】希臘在短短10年內,獲得歐盟史上最高3,000億歐元的破產援助,為何直到2023年,GDP還停留在20年前的水準?

      【底層邏輯】房市泡沫化+嚴苛紓困條件+歐元區體制的先天缺陷



      【其他主題】

      *美、中、德、法:無所不在,牽動全球的重量經濟體

      *中東:一場百年石油戰,串出全球霸權經濟史

      *英國:剪不斷,理更亂的「脫歐」始末

      *歐盟:支離破碎,還是重啟繁榮?



    本書特色



      1. 最有「溫度」的經濟學讀本

      小Lin巧妙融合時事+宗教+歷史+政治+文化,用她獨特的幽默感帶出經濟學背後的行為心理,寫出了大國博弈背後的祕密心思!

      

      2. 經濟學知識重點延伸

      書中將重要經濟學理論&事件(如:國債利率與經濟的關聯、索羅斯攻擊英鎊的操作等)另設專欄深入解說,輔以小Lin活靈活現的比喻技巧,讓理論不再生硬難懂。



      3. 用最短的篇幅,培養經濟全局觀

      小Lin用9個國家,就涵蓋了近200年的世界歷史+各國經濟金融大事件+地?政治+文化環境+科技新創,完整解析近代社會的樣貌與背後成因。



    一致推薦



      .Cheap|知識型YouTuber

      .Miula|M觀點創辦人、科技巨頭解碼主筆

      .沈雲驄|早安財經文化發行人

      .胡采蘋|財經網美

      .范琪斐|資深媒體人

      .陳鳳馨|News98 財經起床號 節目主持人

      .游庭皓|財經直播主

      .韓嵩齡|寫樂文化總編輯、podcast「總編讀書」主持人



    ?


     





    【第一章】日本之殤(一)泡沫如何產生?

    引言

    1? 日本經濟復甦期(1946∼1954年)

    2? 日本經濟崛起期(1954∼1972年)

    →日本的財團體系

    3? 經濟低迷期成功轉型(1973∼1985年)

    4? 《廣場協議》始末:經濟下滑的導火線(1985年)

    →虎視眈眈的美國

    →簽署《廣場協議》:為經濟泡沫埋下隱患

    →協議後果:日本經濟奇蹟不再

    5? 經濟泡沫開始膨脹

    →錢變多了:經濟泡沫產生的直接原因

    →日本財團:經濟泡沫產生的深層原因

    →銀行過度放貸:經濟泡沫產生的根本原因

    →會計準則的調整:經濟泡沫產生的間接原因

    6? 日本經濟大崩盤

    →刺破泡沫,資產崩盤

    →雪上加霜,經濟深層衰退

    結語



    【第二章】日本之殤(二)失落的三十年

    引言

    1? 失落的三十年始末

    →泡沫破裂,危機初現

    →陷入通貨緊縮的泥潭

    →日本的對策(1)財政、貨幣雙寬鬆

    →日本的對策(2)增加發行國債

    →日本的對策(3)量化寬鬆

    →禍不單行:次貸危機與福島核災

    →日本的對策(4)組合拳

    →日本的對策(5)安倍經濟學

    →「安倍經濟學」的成果: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2? 經濟刺激政策為何未達預期?

    →失敗(1)人口高齡化,導致內需不足

    →失敗(2)價格預期的錨定

    3? 日本的現狀:迎來通膨

    結語



    【第三章】日本之殤(三)匯率暴跌、債市閃崩

    引言

    1? 日圓匯率暴跌的來龍去脈

    2? 日圓匯率暴跌導致的後果

    →輸入性通貨膨脹加劇

    3? 日本政府的兩難處境

    →全球都在猜,日圓會升息嗎?

    4? 外國資本做空日本國債

    結語



    【第四章】韓國:漢江奇蹟的背後

    引言

    1? 獨立初期,軍閥統治(1948∼1987年)

    →窮到想要偷渡去北韓

    →李承晚時期:單一經濟模式

    →軍閥時期:經濟瘋狂起飛

    →朴正熙的「五年計劃」

    →漢江奇蹟

    2? 民主時期的韓國經濟(1987年至今)

    →腐敗滲透,財閥「大到不能倒」

    →特殊的「全租房」模式

    →亞洲金融危機

    3? 韓國飛速發展的後遺症

    →階層僵化

    →生育率低迷

    結語



    【第五章】印度:「神奇」的印度經濟

    引言

    1? 印度經濟的復甦起飛之路

    →殖民時期,發展停滯(1947年前)

    →獨立初期,經濟恢復緩慢(1947∼1991年)

    →改革之後,經濟騰飛(1991年之後)

    2? 全球「外包之王」

    →優勢1:低廉的勞動力成本

    →優勢2:IT教育的肥沃土壤

    →優勢3:英語優勢?? ?

    3? 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4? 印度經濟發展的底層問題

    →製造產業太薄弱:發展受限

    →腐敗的嚴重後果:資本望而卻步

    →種姓制度的弊端:降低效率

    5? 全球前五大經濟體中,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

    結語



    【第六章】希臘:真的脫離債務危機了?

    引言

    1? 20年經濟奇蹟與20年衰落(1950∼1994年)

    2? 抓住救命稻草──「歐元」

    3? 找高盛造假財務,混入歐元區

    4? 搭著低利率順風車,瘋狂借錢

    5? 在次貸危機中「裸泳」

    6? 「歐洲三巨頭」的援助

    7? 史上第一個債務違約的已開發國家

    8? 希臘現狀:債務比、失業率雙高

    結語



    【第七章】歐盟:重啟繁榮,還是支離破碎?

    引言

    1? 前所未見的緊密國家聯盟

    →歐盟如何形成?

    →歐元區順勢成立

    2? 歐債危機始末

    →風險暗藏時期

    →歐債危機全面爆發

    →從上帝視角看歐債危機

    結語



    【第八章】英國:剪不斷,理更亂的「脫歐」始末

    引言

    1? 地理:英國究竟分為哪四個地區?

    2? 歷史:從輝煌到沒落

    →從「日不落帝國」到「歐洲病夫」

    →成功加入「歐洲小團體」

    →「鐵娘子」時代:全球第二大金融中心

    →「難民潮」埋下的脫歐隱患

    3? 經濟:英國「脫歐」始末

    →「輪流坐莊」的政治體系

    →公投結果出乎全球意料

    →脫歐後的「談判無止盡」

    4? 現狀:一場脫歐,換5任首相

    結語



    【第九章】中東:成也石油,敗也石油

    引言

    1? 發現「黑金」之地(1860∼1930年)

    2? 「七姐妹」時代(1930∼1970年)

    →建立石油同盟:控制全球市場

    →「七姐妹」的石油壟斷策略

    →中東的反抗成功?還是失敗?

    →過渡階段:競爭加劇

    3? OPEC時代(1970∼1990年)

    →OPEC成立,「窮小子」結盟取暖

    →第一次石油危機:「窮小子」翻臉變「地主」

    →兩伊戰爭導致的石油危機

    →西方各國降低依賴OPEC

    →沙國大復仇:大量增產廉價石油

    4? 混亂時代(1990年至今)

    →石油與波斯灣戰爭

    →中國對油價的影響

    →水力壓裂法橫空出世

    →全球暖化:石油時代即將結束?

    →OPEC+時代

    →OPEC+還是卡特爾嗎?

    結語



    【第十章】俄羅斯:獨一無二的「寡頭經濟」

    引言

    1? 蘇聯時期的計劃經濟(1922∼1991年)

    2? 經濟轉型時期(1991∼1998年)

    →「休克療法」能治好經濟嗎?

    →休克療法的最大惡果:寡頭壟斷

    3? 普丁時代(1999年至今)

    →經濟高速發展的黃金期

    →烏俄衝突爆發,重創經濟

    4? 2022年能源危機

    →「老顧客」變「仇敵」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歐盟擺脫了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

    結語



    【第十一章】土耳其:特立獨行的土耳其總統與經濟

    引言

    1? 土耳其的經濟發展背景

    →高速通膨期(20世紀末)

    →央行獨立、經濟改革大成功(21世紀初)

    2? 土耳其總統獨門的「降息打通膨」

    →遭美國制裁,通膨爆發

    →面對通膨,絕不升息!

    →利率是惡魔的父母

    →破100%通膨:反常規降息的後果

    →對內補貼,對外交友

    →未來能否走回正軌?

    結語

    ?





    作者序



    經濟學是有溫度的




      Hi,很高興見到你,我是小Lin。



      許多朋友可能是從「小Lin說」頻道認識我的,我也很榮幸能藉由分享財經及金融相關的知識被更多朋友認識。



      ★我為什麼想普及財經知識?

      我想先說說為什麼我會從事經濟和金融相關的內容創作。



      我的教育背景一直集中在經濟和金融領域,本科在北京大學讀經濟學院金融專業,之後去哥倫比亞大學讀金融數學碩士。在我的知識體系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經濟學理論、模型,比如:供給、需求曲線的變化,選擇權的評價(Option Valuation)等等。



      在許多人看來,擁有這樣的教育背景應該算「科班出身」了吧?



      但實際上,我在讀書的時候,看新聞、讀研究報告、研究央行政策時也是一頭霧水,可能只比非專業人士多了解一些比如GDP(國內生產毛額)、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幾種不同演算法而已。



      其實不只是我,當時身邊很多同學都不覺得經濟、金融有趣,只覺得這些理論冰冷而無聊。而現實生活中,大家感到好奇、會在餐桌上饒有興致談論的所謂「有趣的財經內容」,又大多充斥著八卦、小道消息和陰謀論。



      當我真正開始在金融圈工作、身處金融交易中時,我才真切地看到身邊機敏的銷售人員,如何用那些「枯燥」的經濟數據侃侃而談,勸說客戶做某筆交易;資深的交易員會根據經濟形勢,動輒承受上百萬美元的風險暴露(risk exposure),書本中「冰冷」的理論和「有溫度」的現實,開始在我腦海裡碰撞融合。



      我還清楚地記得金融圈時每次公布重要經濟數據(比如:一些重要公司的財報,或美國勞動部發布類似NFP〔Non-Farm Payrolls,美國非農就業數據〕等)的情景。NFP是在每月月初的某天早上8:30準時發布,大家提前十分鐘就會全都上好廁所、沖好咖啡,蓄勢待發。資料公布前30秒辦公室所在的整個樓層可以說鴉雀無聲,大家都緊盯著螢幕等待。8:30資料一公布,整層樓轟的一聲像炸開了鍋,市場開始根據數據做出相應的劇烈波動。



      剛開始時,我也不明所以,並不明白為什麼這項數據對市場來說這麼重要。於是,在下個月NFP公佈之前,我做足了功課。我才瞭解到,這是美國聯準會最看重的就業數據,它的好壞決定了聯準會量化寬鬆政策的走向,比如:要不要升息,要不要縮減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



      就這樣,我在摩根大通工作的那幾年,逐漸感受到了經濟與金融的溫度。



      現在我希望能夠以客觀、專業的角度,將這種溫度從冰冷的資料和金融市場背後,傳達給你。



      我和身邊朋友交流時,能感覺到幾乎每個人都想多瞭解經濟學,我個人也認為,每個人也都有必要瞭解一些相關知識,比如:



      .升息、降息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利率、發行貨幣,和股市、房市、匯率之間有什麼連動關係?

      .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為什麼都相當可怕?



      但問題是,這些理論知識對很多人來說太過複雜、冰冷。然而,每個國家的經濟都其獨特之處,一旦理解,你會發現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世界,將會出現許多不同的面貌。



      我希望這本書能幫助大家瞭解全球市場的參與者,包括各個國家的政府、企業、個人、央行、監管機構等,以及OPEC(石油輸出國家組織)、歐盟、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組織。它們之間牽一髮而動全身,時時刻刻都在進行博弈:



      .中東、英美、俄羅斯圍繞著石油資源,展開了何種較量?

      .198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為什麼韓國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日本的財團如何將日本拖進「失落的三十年」?日本央行又如何發明了量化寬鬆政策?

      .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拚命印鈔票,為何沒有達到刺激經濟的目的?

      .歐盟的體制存在哪些本質性的衝突?



      你會發現大部分國家在二戰後都經歷了一段裙帶資本主義(Crony Capitalism)時期;你會發現1980年代石油危機和資本自由化的大背景下,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境遇;你會發現2000年初全球的資本狂歡,為之後的金融海嘯埋下了哪些伏筆。



      老實說,我研究這些國家、寫出自己對它們的理解,是因為我真的很著迷於這些議題。每一篇文章,都是從我感興趣的國家、主題出發,然後啃下大量有點晦澀、有點冰冷的報告,以及新聞和資料,再從中思考現象和資料背後的邏輯、各方力量的博弈,直至表像背後的溫度。而當我對某個國家、某種經濟體制、某個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時,我是非常興奮的。



      我希望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我體會到的溫度、我著迷的重點,以及我對經濟學底層邏輯的理解,盡我所能的分享給你們。



      最近,越來越多人留言跟我說,我分享的內容燃起了他們對經濟學的熱情。這裡面也不乏財經領域的學生。看到這些,我真的非常開心。也希望大家讀了這本書,不僅能瞭解這些國家、瞭解經濟學知識,也能體會到經濟學的樂趣、經濟學的溫度。



      財經金融不無聊,也遠沒大家想的那麼複雜與煩瑣。



      ★這本書的主題是什麼?

      那麼,這本書到底講了哪些內容呢?



      簡單來說,可以用一句話總結:用「人話」帶大家一口氣瞭解各國經濟及其背後的底層邏輯。



      可能有人會認為,我只用一兩萬字來介紹一國的經濟,篇幅這麼短一定無法講清楚,肯定會漏掉許多東西,畢竟人家可能花費好幾本書的篇幅都不一定能講明白呢。



      從這個角度來看,書中部分內容確實講得不夠深入、不夠全面,我不否認這一點。



      但我同時也認為,「精練」是這本書非常重要的價值。我希望大家能理解這是一本「通俗」的讀物。



      這本書的內容經過大量簡化、提煉,我把最精簡、最核心、最基本的一些原理,用人人都讀得懂的語言表達出來。



      這也和我長期從事自媒體工作的習慣相關:在一段影片中,能用一句話表達的內容就不要用兩句話,連續三句話觀眾不愛聽就會滑走了,我必須儘量保證每句話都對觀眾有吸引力。



      如果你也希望花二三十分鐘瞭解一個國家的經濟、歷史、特色,還能清楚背後的經濟學原理,那麼恭喜你,這本書就是為你量身定做的!



      當然,由於我在寫作過程中大量篩選並簡化了內容,所以本書可能會讓部分讀者錯以為「經濟學原來不過如此」。



      我想特別提醒大家:讀完這本書以後,千萬別誤以為經濟學是相當容易的,然後自認是百年難遇的經濟學天才,衝進金融市場打算撼動全球資本。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我更加期待的,是大家能從這些國家的發展規律中,建立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幫助自己審時度勢,在生活和人生選擇方面做出更明智的選擇。因此,我們賦予了這本書一個更高層次意義的書名──《時勢》。



      在寫作上,我儘量保持客觀,書中引用了不少圖表和資料。但客觀的資料其實會限制觀點的表達,讓大家讀起來不夠過癮。



      查閱和引用資料也往往讓人感到疲憊,有時可能束縛思路,但卻是非常必要。我經常在進行深入分析後,自信滿滿地構建了一套巧妙的邏輯脈絡,或者試圖表達大多數人都會贊同的觀點,但在查閱資料後,卻發現自己的觀點根本無法驗證,甚至事實可能與我的假設完全相反。

    這時,我只能推翻自己的邏輯,畢竟數字是不會騙人的。



      我們生活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擁有許多講解各個國家經濟的專業書籍,任何資訊你隨手一搜尋,0.05秒就能獲得上萬條搜尋結果,完全不缺資訊來源。



      但問題是,許多專家、大師的講解常常太過專業,難以理解;而大多數速食式的短影音又缺乏專業與嚴謹,呈現出來的內容不一定可靠。



      我想大家最缺少的其實是:一個能夠把專業的資訊和知識整理成「人話」,並分享出來的可靠資訊來源。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做到這一點。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