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東亞變局:大轉型與香港出路

東亞變局:大轉型與香港出路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620453250
黃宇翔,黃杰
三聯
2024年2月07日
163.00  元
HK$ 146.7  






ISBN:9789620453250
  • 叢書系列:稜鏡
  • 規格:平裝 / 232頁 / 14 x 21 x 1.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稜鏡


  • 人文社科 > 政治 > 政體/政治制度











      這本書從不同角度切入,透視東亞主要國家的歷史發展及重要事件對個別國家和地區的影響,也藉此反思香港與東亞國家的歷史連結,進而探索香港如何在快速演進的區域關係中找到有利的契機。作者介紹日本、韓國、印尼、新加坡、越南、泰國等地時,重點集中在特定歷史事件及人物的剖析,並對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給香港帶來的啟示有較為客觀的論述。

    ?

    名人推薦

    ?

      邱立本:

      亞洲要往何處去?這塊古老的大陸正在面對青春的變軌與迭代的視野。新一代的列車馳騁在新的軌道上,也在用全新的視野來看自己與未來。他們不再被舊有的框框所限制,也不再被價值觀的爭議所糾纏,而是要衝破牢籠,爭取新的蔚藍色的思想天空。

      這本書就是蔚藍色的思想天空,要描繪權力新的顏色,就是要帶來希望、樂觀,告別殖民主義與西方中心的論述。

    ?

      高朗:

      此刻出版這本探索東亞議題的著作,時機極為合適,讓我們有機會從更寬廣的角度,透視東亞主要國家的歷史發展及重要事件對個別國家的影響。藉此,也可反思香港與東亞國家的歷史連結,進而探索香港如何在快速演進的區域關係中,找到有利的契機,為香港發展注入泉源活水。

    ?

      張翠容:

      東亞國家對香港人而言是這?近,卻又因缺乏足夠了解而那?遠,而本書正好為我們提供了一扇窗,推開這扇窗,我們看到的是這?多姿多彩而充滿挑戰的東亞。從東亞變局到世界新秩序的探索,將是我們要好好思考的課題。

    ?

      本田善彥:

      中國大陸的崛起,直接影響香港的未來,以及東亞的秩序,理解這場變化的方向和本質是當務之急。本書所收之文章都據於作者對香港和大陸的近距離觀察的論述,理解東亞所面臨的問題,以及其變遷的軌跡之際,值得參考的。



     





    叢書總序|北京港澳學人研究中心? ?001

    推薦序一|邱立本? ?003

    推薦序二|高朗? ?005

    推薦序三|張翠容? ?008

    前言 東南亞的誘惑 大國博弈下的區域協作? ?011



    第一章 綜論

    1.1 亞洲時代破曉 全球重心東移 香港有角色嗎?? ?020

    1.2 東盟「疫」境反超前 「中國模式」顯優勢? ?030

    1.3 中美科技戰「第三者」 韓國台灣經驗啟發香港? ?039



    第二章 東北亞

    導讀? ?054

    2.1 台灣迷途的轉型正義 「真相與和解」幻滅之路? ?055

    2.2 「二.二八」歷史真相被扭曲 藍博洲批民進黨史觀? ?067

    2.3 韓國血淚史的另一面 被消失的「保導聯盟」屠殺? ?075

    2.4 日本近代民族建構的挫折 「楠公神話」及其幻滅? ?093



    第三章 群島東南亞

    導讀? ?112

    3.1 印尼現代史被消失的「九.三○」 香港印尼歸僑血淚記憶? ?113

    3.2 印尼「全球海洋支點計劃」機遇與障礙? ?127



    第四章 半島東南亞

    導讀? ?140

    4.1 越共臨時一大在香港 南北政治版圖解碼? ?141

    4.2 越南經濟新奇蹟 革新漸變成冒進? ?152

    4.3 火紅年代的泰國與香港 冷戰血淚照亮學運路? ?167



    第五章 港新雙城記

    導讀? ?178

    5.1 以新加坡為鏡——反思香港「兩文三語」? ?179

    5.2 新加坡房屋政策對港啟示錄? ?194

    5.3 新加坡金融貴精不貴多 國企成功模式香港難以複製? ?208



    後記一 從東南亞的整合看香港未來? ?217

    後記二 劇變中的東亞和香港? ? 221






    前言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