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最近一、二十年來整個環境社會學界所面對的全球議題有著很重大的概念變化,先是全球變遷,後是環境變遷、氣候變遷,再來是永續發展,最近是減碳和淨零排放。從上面這些全球議題各種的變化多少看出:一、從抽象的全球變遷現象和風險轉變到具象的環境願景、氣候變遷和風險現象;二、再從目標性的永續發展具體化到策略性的減碳、淨零排放路徑和作法。
台灣的環境社會學界,也迅速反映全球學術趨勢,最先出現的是環境社會學著作,接著是永續發展社會學作品,再來是風險社會學和氣候變遷社會學的出版。
如果以本書作者曾參與寫作和出版的台灣環境研究專書主題為例,就可看出上述所提到的論述方向和研究主題的變化:
1. 1987 年,《我們只有一個台灣:反污染、生態保育和環境運動》,蕭新煌著,圓神。
2. 1993 年,《台灣2000 年:經濟成長與環境保護的平衡》,蕭新煌、蔣本基、劉小如、朱雲鵬合著,天下文化。
3. 2003 年,《永續台灣2011》,蕭新煌、朱雲鵬、劉小如、紀駿傑、林俊全合著,天下文化。
4. 2005 年,《綠色藍圖:邁向台灣的地方永續發展》,蕭新煌、蔣本基、紀駿傑、朱雲鵬、林俊全編著,巨流。
5. 2008 年,《深耕地方永續發展:台灣九縣市總體檢》,蕭新煌、紀駿傑、黃世明主編,巨流。
6. 2015 年,《台灣地方環境的教訓:五都四縣的大代誌》,蕭新煌主編,巨流。
7. 2017 年,《台灣的都市氣候議題與治理》,蕭新煌、周素卿、黃書禮主編,台大出版中心。
8. 2019 年,《面對台灣風險社會:分析與策略》,蕭新煌、徐世榮、杜文苓主編,巨流。
這8本與台灣環境有關的專書,每一本書都有具體的研究計畫做為研究發表的資料基礎,可說是一個計畫完成一本書。本書的兩位作者,許耿銘和林宗弘則分別從上述第6 本(2015 年)和第8 本(2019 年)開始參與蕭新煌主持的研究、寫作和出版。
本書是兩個由中央研究院資助與低碳社會相關的計畫成果所撰寫的最新一本書。第一筆重要研究資料是蕭新煌主持(許耿銘、林宗弘參與)的〈深度減碳,邁向永續社會〉,細部計畫4.1〈邁向深度低碳社會:社會行為與制度轉型的行動研究〉,子題計畫1《邁向深度低碳社會之環境意識調查》(計畫編號:AS-KPQ-106-DDPP),為期四年(2017 年-2020 年)中所進行的兩次民意調查(2017 年、2019 年)結果。第二筆重要研究資料是由許耿銘接手主持(蕭新煌、林宗弘參與)的〈全球風險與在地永續性:氣候變遷在台灣〉,分支計畫1《台灣社會邁向深度去碳轉型之環境感知研究》(計畫編號:AS-SS-110-06),為期三年(2021 年-2023 年)中所進行的兩次民意調查(2021 年、2022 年)成果。就此而言,本書三位作者的確有著多年的共同合作研究和發表的經驗,從計畫接手主持人的變化更可以看出永續傳承的意義。
此外,本書以減碳社會學為主題,也代表台灣環境社會學研究的轉進,已從一般的環境社會學研究課題轉進到具體的減碳策略社會學探究。它已是當下世界各國氣候變遷最棘手、最迫切的政策挑戰,台灣當然不例外。它更是台灣追求永續發展宏願所欲達成2050 年淨零排放政策目標,絕對必要進行的關鍵政策過程。副標題是「台灣淨零轉型的民意與挑戰」,更標示本書各章都是從環境社會學的視野和民意調查研究方法去瞭解台灣民眾的減碳態度與行為,探討日常消費行為和對加稅或加價的意願,分析階級與交通不平等及減碳政策偏好,論述民眾對能源轉型與產業政策的態度等。以上這些課題就構成了本書對台灣減碳政策民意基礎的剖析。當然本書也在結論中提出我們對台灣邁向淨零社會的若干政策建議。
台灣於2022年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並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為四大目標推動台灣的淨零轉型,而本書的架構與章節,基本上也都對應了上述的淨零目標。
本書得以出版,特別感謝中央研究院的「台灣社會邁向深度去碳轉型之環境感知研究」與「邁向深度低碳社會之環境意識調查」兩項研究計畫,不僅提供經費上的支持,也提供專業和學術交流平台。
本書三位作者有同等貢獻,林宗弘教授負責數據分析,許耿銘教授整理論文獻與蒐集調查資料,蕭新煌教授則提供整體研究分析與架構,並整合研究成果。在此過程中全程協助的馬美娟、張聿婷兩位研究助理,在此一併表達謝意。本文部分章節內容曾經發表於期刊或學術研討會,包括林宗弘、許耿銘、蕭新煌,〈臺灣民眾的交通不平等、交通生活方式與減碳政策偏好〉,《都市與計劃》即將刊登,除了期刊審查人之外也感謝本書的兩位匿名評審提供專業審查與修訂意見。最後,我們也感謝巨流圖書的編輯群,提供書稿編輯、校對、印刷等專業之出版服務,才能使得本書順利付梓。
林宗弘、許耿銘、蕭新煌
2023 年8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