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捷克前總統哈維爾在一次訪談中曾如此形容本書作者:「伊凡•維斯科奇爾是位相當奇特的人,甚至是有些古怪,有點以自我為中心,很難一起共事。但是,儘管如此,他所扮演的角色,如今都仍無法完整地給予評價。因為他著實為劇場帶來太多元素了。首先是那充滿智慧的幽默,其次是完全原創性的奇幻異想,第三是關於教育,第四是荒誕感,第五則是完全非傳統的戲劇美學動力。他幾乎將遊戲與執念、哲學與幽默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翻開捷克當代戲劇文學史,「捷克另類(非)戲劇之父」維斯科奇爾的地位舉足輕重。
他自1948 年在布拉格表演藝術學院(DAMU)學習表演和導演,1952年至1957年在查理士大學(Charles University)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和哲學,受教於知名的哲學家帕托奇卡(Jan Pato?ka,1907-1977)。1957年至1958年間,他與蘇希(Ji?i Suchy,1931-)一起在布拉格雷杜塔劇院(Reduta)演出,他們的表演以文本為主要訴求(text-appeal),並以短篇故事、詩歌和歌曲的形式,強調作者與表演之間的聯繫,而這樣的訴求方式隨後也影響了所謂的小劇場詩學。
1958年,他與蘇希共同創立了欄杆劇院(Divadlo Na zabradli),並在那裡擔任藝術總監、演員和導演,參與多部戲劇的創作,其中包括和哈維爾合作的《搭便車》(Autostop,1961)。維斯科奇爾和蘇希新創的欄杆劇院,時逢二次大戰後捷克斯洛伐克具有人性的社會主義改革新氣象,為當時的表演舞台成功地帶來不同的異想、不同的幽默、不同的生活感受、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以及最純粹的表演。
1963年,維斯科奇爾離開欄杆劇院,返回雷杜塔劇院,自創名為「非戲劇」(Nedivadlo)的作家劇場(Autorske divadlo)表演方式。所謂的「非戲劇」,是維斯科奇爾繼文本訴求後,新創的一種介於散文和戲劇之間的表演形式,即以敘事為基礎,將作者和演員合二為一,力求與觀眾最貼近的對話。換句話說,「非戲劇」是一種獨特的即興戲劇表演,並以一種開放的戲劇遊戲方式呈現。在當時布拉格之春被鎮壓後的正常化時期(normalizace),文學藝術作品普遍面臨嚴格審查或是禁止出版的氛圍下,幸虧有此另類的表演方式,維斯科奇爾的作品得以此特定的地下出版物形式在作家劇場裡表演發聲,並在民間藝術學校教授表演,作為勞動人民課程。
1990年初,維斯科奇開始專注於教育,投入布拉格表演藝術學院的教學工作中,致力於對話行為的研究,並撰寫了大量的理論相關著作。2022年他獲頒卡夫卡文學獎,2023年4月於布拉格去世,享年94歲。
維斯科奇爾於1963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飛行就是如此簡單》維持著其特有的戲劇文學形式,遊走在文學與戲劇的邊界上。小說敘述著一些有趣荒誕且不同尋常的短篇故事,例如,基詩卡的飛行夢、車站把手的存在意義、必須一直去「任何地方」的汽車、繩索般的謊言、鏡子裡的世界、天使與酒精勒戒所、戲劇天賦和「做自己」、男人對著陌生人頭骨的獨白等。字裡行間,維斯科奇爾揭露了人們不假思索接受社會習俗的許多荒謬之處,並指出語言是可以隨意用來扭曲現實進而使世界失去人性的主要工具。這同時也說明了為什麼在維斯科奇爾的文本中,他常常將荒誕的情境升級到極致,如此一來便能更完美地揭示無意義的意義。
如同維斯科奇爾在小說一開頭寫給讀者的話:「這本書收錄大部分被紀錄下來的短篇故事不是讓人默讀的,而是要讀出來的… 第一次默讀時讓人難以理解的故事,這是有可能的。這些故事最好是唸出來或是敘述給別人聽。它們需要的是讀者直接的參與。」維斯科奇爾便是藉此將自創的「非戲劇」表演方式直接帶入小說文本建構之中,鼓勵與讀者一起踏上舞台,參與即興的戲劇遊戲,營造作者、演員(小說人物和朗讀者)共同與讀者的對話。
《飛行就是如此簡單》是麋鹿出版社繼捷克民族傳說故事《花束集》之後,為臺灣讀者準備的捷克文學精選系列。在領略捷克民族靈魂的完美詮釋後,請和我們一起進入二十世紀的捷克,回想那起起伏伏不安的社會氛圍,繼續閱讀維斯科奇爾的短篇故事,並且在大聲朗讀的同時,讓我們一起與那必須的捷克式幽默齊肩並進。
政治大學斯拉夫語文學系教授 林蒔慧
2023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