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臺灣現代詩交響:臺灣重點詩人論

臺灣現代詩交響:臺灣重點詩人論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757152
陳仲義
秀威經典
2023年12月27日
173.00  元
HK$ 147.05  






ISBN:9786269757152
  • 叢書系列:台灣詩學論叢
  • 規格:平裝 / 390頁 / 14.8 x 21 x 1.9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台灣詩學論叢


  • 文學小說 > 文學研究 > 華文文學研究

















      本書精闢分析十九位臺灣現代詩人的詩作與寫作風格,由現實、超現實、本土、魔幻等多方面觀察,例如「詩魔」洛夫利用透視意象思維創作、「詩儒」?弦用電影藝術形式構築詩句、手揮五彩筆、雕琢華美修辭的「祭酒」余光中、洞見心靈境界的羅門、於孤苦中讀佛,修禪入詩的「詩僧」周夢蝶,到以符碼演繹詩象的陳黎、帶著特有的鋸齒拉扯出人間百態的夏宇……等。詩人們用多樣化的藝術形式點亮臺灣現代詩界,為臺灣現代詩壇交響出一部部美麗的樂章。



    本書特色



      ★本書由多種範式切入,解析十九位詩人在意象、結構、手法上的書寫方式,條理清晰,絲絲入扣。且對其他29位詩家位做出袖珍式評點,不乏精彩。


     





    【總序】二○二三,挖深織廣�李瑞騰



    第 一 章 洛夫 魔幻的藝術形構

    一、投射:全方位的籠蓋占有,感應交通

    二、轉化:臨界點的飄移置換

    三、隱喻:表達之外的深度指向

    四、畸聯:畸形的搭配、嵌鑲、組合

    五、現實、超現實與禪之結合



    第 二 章 余光中 「祭酒」裡五彩繽紛

    一、語法修辭:壓縮.捶扁.拉長.磨利

    二、語調:對位、快慢板、複疊及其調頻

    三、語味:風趣詼諧的「光帶」



    第 三 章 羅門 靈視、想像及主客顛倒

    一、靈視:智性的燭照與悟性的穿透

    二、想像:不合法的「配偶」與「離異」

    三、顛倒:常態秩序的倒置



    第 四 章 ?弦 一本詩集搭建一個世界

    一、有別於戲劇性的電影鏡頭

    二、遠比諷刺上位的反諷

    三、難得問津的深切主題

    四、反思現代性的「深淵」



    第 五 章 周夢蝶 孤絕而幽邃 空無而豐盈

    一、從孤魂草到白菊花

    二、禪元素的化合

    三、全方位邏輯消解



    第 六 章 向明 他把明礬投向渾濁的池子

    一、貼近日常主義

    二、社會現實關懷

    三、構思立意佈局



    第 七 章 商禽 逃離牢籠的「飛禽」

    一、幻化:超現實的強大變異

    二、意識流:「閃回」式自由聯想

    三、逃離存在的牢籠



    第 八 章 張默 朗健走方寸 真淳溢袖珍

    一、追問生命的寫意

    二、「小透」中的抓拍

    三、自由揮灑中的掣肘



    第 九 章 管管 諧謔嬉戲的「詩濟公」

    一、物候的「管家」,頑童的奇思

    二、荒誕的饕餮,「吃」的殘酷

    三、諧謔的嬉戲

    四、散文美的「底線」



    第 十 章 鄭愁予 美麗而騷動的「豪雨」

    一、音樂性:兩種節奏

    二、外在節奏的韻律

    三、內在節奏的律動

    四、內外節奏的和諧統一



    第十一章 楊牧 敘事與抒情的深度交匯

    一、深度抒情的轉型

    二、尺水興波的戲劇元素

    三、散文對敘事體的「反襯」



    第十二章 簡政珍 「當鬧鐘與夢約會」

    一、「沉默」、「空隙」說

    二、「經驗�超驗 感悟�哲思」的意象圖式

    三、隱喻�轉喻的迂迴路徑



    第十三章 蘇紹連 物象裡的「驚悚」

    一、幽閉而放開的頑童心理

    二、意象裡的「物象」擠壓

    三、「無象」的可能與不可能



    第十四章 白靈 科學主義披風閃亮佩劍

    一、科學與詩學的「紅娘」

    二、短小詩的「領潮」

    三、截句風的「推手」



    第十五章 詹澈 從西瓜寮到腐殖層

    一、西瓜寮「守夜」

    二、敘情性成熟

    三、腐殖層發酵

    四、「五五體」商榷



    第十六章 焦桐 獨出機杼的「私房菜」

    一、「壯陽譜」的高亢突破

    二、「再起」與「擎天」的別樣戲擬

    三、其他創意性戲擬



    第十七章 唐捐 身體裡的「魔怪」

    一、從自然意象到身體器官

    二、身體及其「變身」

    三、體內的「魔怪」

    四、有靈招手,重啟來路



    第十八章 陳黎 符號化閾值下的多態多變

    一、符碼撐起考察支點

    二、文本的符號化展面

    三、可能的「搵學」



    第十九章 夏宇 「鋸齒」思維,或懸崖「蹦極」

    一、不按規則的遊戲

    二、互文,帶「假面」的互文

    三、「鋸齒」思維術



    附錄一 魏黃姚紫,採擷幾許——評鄭慧如的《臺灣現代詩史》

    附錄二 袖珍評點臺灣其他詩家(29人)

    附錄三 書稿各章原載出處

    後記



    ?





    總序



    二○二三,挖深織廣�李瑞騰




      一些寫詩的人集結成為一個團體,是為「詩社」。「一些」是多少?沒有一個地方有規範;寫詩的人簡稱「詩人」,沒有證照,當然更不是一種職業;集結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通常是有人起心動念,時機成熟就發起了,找一些朋友來參加,他們之間或有情誼,也可能理念相近,可以互相切磋詩藝,有時聚會聊天,東家長西家短的,然後他們可能會想辦一份詩刊,作為公共平臺,發表詩或者關於詩的意見,也開放給非社員投稿;看不順眼,或聽不下去,就可能論爭,有單挑,有打群架,總之熱鬧滾滾。



      作為一個團體,詩社可能會有組織章程、同仁公約等,但也可能什麼都沒有,很多事說說也就決定了。因此就有人說,這是剛性的,那是柔性的;依我看,詩人的團體,都是柔性的,當然程度是會有所差別的。



      「臺灣詩學季刊雜誌社」看起來是「雜誌社」,但其實是「詩社」,一開始辦了一個詩刊《臺灣詩學季刊》(出版了40期),後來多發展出《吹鼓吹詩論壇》(已出版54期),原來的那個季刊就轉型成《臺灣詩學學刊》(已出版42期)。我曾說,這「一社兩刊」的形態,在臺灣是沒有過的;這幾年,又致力於圖書出版,包括同仁詩集、選集、截句系列、詩論叢等,去年又增設「臺灣詩學散文詩叢」。迄今為止總計已出版超過百本了。



      根據白靈提供的資料,2023年臺灣詩學季刊雜誌社在秀威有六本書出版(另有蘇紹連主編的吹鼓吹詩人叢書六本),包括截句詩系、同仁詩叢、臺灣詩學論叢、散文詩叢等,略述如下:



      本社推行截句有年,已往境外擴展,往更年輕的世代扎根,也更日常化、生活化了。今年只有一本白靈編的《轉身:2022∼2023臉書截句選》,我們很難視此為由盛轉衰,從詩社詩刊推動詩運的角度,這很正常,2020年起推動散文詩,已有一些成果。



      「散文詩」既非詩化散文,也不是散文化的詩,它將散文和詩融裁成體,一般來說,以事為主體,人物動作構成詩意流動,極難界定。這兩三年,臺灣詩學季刊社除鼓勵散文詩創作以外,特重解讀、批評和系統理論的建立,如去年出版寧靜海和漫魚主編《波特萊爾,你做了什麼?─臺灣詩學散文詩選》、陳政彥《七情七縱─臺灣詩學散文詩解讀》、孟樊《用散文打拍子》三書,提供詩壇和學界參考;今年,臺灣詩學散文詩叢有同仁蘇家立和王羅蜜多的個集《前程》和《漂流的霧派》,個人散文詩集如蘇紹連《驚心散文詩》(1990年)者,在臺灣並不多見,值得觀察。



      「同仁詩叢」表面上只有向明《四平調》一本,但前述個人散文詩集其實亦可納入;此外,同仁詩集也有在他家出版的,像靈歌就剛在時報文化出版《前往時間的傷口》(2023年7月)、展元文創出版李飛鵬《那門裏的悲傷─李飛鵬醫師詩圖集之二》(2023年5月)、聯合文學出版楊宗翰的《隱於詩》(2023年4月)、九歌出版林宇軒《心術》(2023年9月)及漫漁《夢的截圖》(2023年10月),以及蕭蕭、蘇紹連、白靈在爾雅出版的三本新世紀詩選……等。向明已逾九旬,老當益壯,迄今猶活躍於網路社群,「四平調」實為「四行詩集」,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



      「臺灣詩學論叢」有二本:蔡知臻《「臺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研究:詩人群體、網路傳播與企劃編輯》和陳仲義《臺灣現代詩交響─臺灣重點詩人論》。知臻在臺師大國文系的碩博士論文都研究臺灣現代詩,他勤於論述,專業形象鮮明,在臺灣詩學領域新一代的論者中,特值得期待;我看過他討論過「臺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的「企劃活動執行」、「出版及內容」,史料紮實、論述力強,此專著從詩社和詩刊角度入手,為現代新詩傳播的個案研究,有學術和實務雙重價值。



      住在廈門鼓浪嶼的詩人教授陳仲義是我們的好友,他學殖深厚,兼通兩岸現代詩學,析論臺灣現代詩一直都很客觀到味,本書為臺灣十九位有代表性的詩人論,陳氏以饒沛的學養提供了兩岸現代詩學與美學豐富的啟迪與借鑒,所論都是重點,特值得我們參考。

      詩之為藝,語言是關鍵,從里巷歌謠之俚俗與迴環復沓,到講究聲律的「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若前有浮聲,則後須切響」(《宋書•謝靈運傳論》),是詩人的素養和能力;一旦集結成社,團隊的力量就必須出來,至於把力量放在哪裡?怎麼去運作?共識很重要,那正是集體的智慧。



      臺灣詩學季刊社將不忘初心,不執著於一端,在應行可行之事務上,全力以赴;同仁不論寫詩論詩,都將挖深織廣,於臺灣現代新詩之沃土上努力經之營之。

    ?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