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愛的69種玩法(I、II雙重魅惑夾鏈袋限量版)
定價227.00元
8
折優惠:
HK$18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返鄉記:李遠哲口述傳記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6269780891
李遠哲,黃進興,李有成,林易澄
允晨文化
2024年1月05日
127.00 元
HK$ 107.95
詳
細
資
料
ISBN:9786269780891
叢書系列:
當代叢書
規格:平裝 / 256頁 / 15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當代叢書
分
類
人文社科
>
傳記/自傳
>
學者/科學家
同
類
書
推
薦
熊式一:消失的「中國莎士比亞」
嗨!有趣的故事:郭守敬
窗的彼端:他從男孩亨利克,長成孩子的守護者──波蘭兒童人權之父柯札克的故事
我的知識之路:約翰.彌爾自傳(約翰.彌爾逝世150週年紀念版)(二版)
慶祝楊振寧先生百歲華誕文集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茵夢湖——史篤姆愛情故事集
聆聽,先知穆罕默德的跫音:一部為穆斯林而寫的先知傳記【從出生、公開宣教,到前往麥地那】(典藏書盒第一、二冊不分售)
無國界醫師:卡羅歐巴尼醫師傳記
世界最感人的女性傳記:最激勵人心的女性典範
Let’s Fly 飛吧!:張茂松牧師傳記
中國佛學要義:以人物傳記為線索
內
容
簡
介
會不會有不同的選擇?我會說,從小時候到現在,從出去到回來,對於這些選擇,我從來都沒有後悔。現在來看,我年輕時候的兩個理想,成為優秀的科學家,算是做到了。但時代有新的挑戰,我們的社會也需要更多的改革跟努力,才能讓這塊土地變得更好。我的第二個理想,與志同道合的人打造美好的世界,還得繼續努力奮鬥。希望這本書,能夠把這樣的想法傳遞給下一代的年輕人。—李遠哲
本書主旨,不在含冤辯白,而是攸關一位重要的歸國學人,返鄉後陷入複雜情境,為學術與公共事務之努力,不期遭遇不得已之狀況,希冀透過口述記錄,恢復原委真相,留下歷史見證,使關心的讀者有所了解。 —黃進興
這部書不僅是一位中央研究院院長的口述歷史、一位世界級科學家的口述歷史,更是一位公共知識分子的口述歷史。—李有成
目
錄
出版說明 黃進興
序 李遠哲
柏克萊精神—代序 李有成
第一部份 學術工作
【赴美留學到回台前】
離開台灣赴美留學的回憶
戰爭對童年的影響
中學生活與人生的決心
大學與碩士時期的歷練打下基礎
在柏克萊大學攻讀博士
哈佛大學與芝加哥大學時期
重回柏克萊大學
諾貝爾獎
十年後第一次回台灣
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回台灣幫忙有了著力點
回台灣幫忙有個政治問題
日文書籍作為知識的另一個來源
籌設原分所、同步輻射中心
參加科學訪問團:文革之後的社會印象
協助中國科學發展
與三位中國領導人的談話
學運氛圍
科學裡的兩岸問題
募款興建陳嘉庚大樓二三事
【回台灣主持中央研究院】
接任中央研究院院長前後
院長宿舍
副院長人選:楊國樞教授二三事
出任院長時的幾許暗流
院務人事上的革新
預算擴充
組織重造
各研究所的進步
邀請學者回國服務軼事
主持院務與建立制度
各國吸引國際學術人才的比較
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
中央研究院與國際學術機構的合作
中央研究院與政府部門的合作研究
國際研究生院:創設構想與學程規劃
中央研究院的空間規劃
【擔任國際科學理事會會長】
參與ICSU緣起
參選會長過程
會長任內推動氣候變遷研究
臺灣對氣候變遷的因應與不足
Tokyo College 演講與留給下一代的世界
與國際社會學協會之交流
中國大陸對任內學術活動的態度
會長任內和各國的交流與觀察
二○一八年重回ICSU大會所受致意
第二部份 公共事務參與
【教改會】
參加教改會源起
教改會成員以及師範體系
教改會開會與下鄉
教改總諮議報告書與行政院教改推動小組
與李總統關係影響了教改會的成果
吳京出任教育部長與政策問題
教改會日後受到的批評:技職教育與大學教育
教改會日後受到的批評:考招問題與社會心態
監察院調查報告
從教改會思考到台灣的結構性問題
參與教改會後看到的社會問題與思考
【九二一震災】
社區營造學會的成立
參與九二一災後重建
災後重建中看到台灣社會的黑暗面
【政黨輪替前後】
國政顧問團
跨黨派小組
APEC代表
【附錄:郭為藩部長訪談】
服務教育部緣起
擔任教育部長與教改會的成立
意外調職外交工作
教改會建議後續執行情況與一些缺憾
年表
序
序
這本《返鄉記》,主要記錄我從美國回到台灣之後的事情。我年輕時很拚,除了唸書,也經歷了很多事。當時有兩個理想,一個是希望成為好的科學家,另一個是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打造美好的世界。一九六二年,我留學前往美國,父母親跟朋友來送我。飛機起飛的時候,我有點難過,當時的台灣,還很窮很亂,我心裡想,要早日學成歸國,要回來跟家鄉父老同甘苦。我本來的規劃,是六十歲回來協助台灣的學術界。好友張昭鼎去世後,我想,該提早回來了,就打包行李,回到台灣來。那是一九九四年的事情。時間過得很快,已經快三十年。
那一陣子回台灣的人不少,有一些是受到我的影響,他們說,你回來了,那麼我們也回來。那時我接受中央研究院院長的想法是,中研院直屬總統府,不受教育部等原有學術體系限制,可以打開風氣之先,再讓大學跟上腳步。我協助很多人才回到台灣,也設立了新的研究所、研究中心,推動新的研究方向。我邀請學者到中研院,他們說,回到台灣也要有條件與環境繼續跟世界競爭,不然的話回來就沒有意義了。
一九九四年,台灣自己培養的博士大約有八百人,從國外回來的留學生有五千人,其中有一千二百個博士。更早之前,有些人是在美國找不到工作才回來,在這之後,很多很好的大學畢業的博士也都選擇回到台灣。紐西蘭總理Helen Clark 曾問過我,聽說我回國之後,吸引了很多人才回國,這麼多人才當初是怎麼送去國外的?我說,因為早年台灣貧窮、政治壓迫、學術低落,都出國深造,那是時代環境使然。現在,我們有一個人才的循環了。有人出去,有人回來;也有國外的學者來,然後回去。不再只是單方向的,這是很重要的。
對我個人來說,也是如此。我還記得,發現臭氧層破壞原因之一的Sherwood Rowland 教授,聽到我要回台灣,他說,遠哲,你在美國,有大的舞台,會對人類有更大的貢獻。這樣說是有道理,但是相對地,我回到台灣,在中研院,有不同的舞台,後來也做了很多事情。我代表中研院,作為國際科學理事會的成員,才有了競選理事長的契機,能夠為氣候變遷的問題盡一份心力。這是兩條路,在美國,有比較多的研究資源從事科學的研究、可以培養年輕人,但選擇回來,接觸的面更為寬廣,我與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學者、領袖交流,到了更多的地方。不同於單純在實驗室裡,在這一條路上,也對世界做了貢獻。
如果問我,當年決定回到台灣,比起留在美國,現在回頭看,會不會有不同的選擇?我會說,從小時候到現在,從出去到回來,對於這些選擇,我從來都沒有後悔。
有一次,我和陳定信院士談起他對B 型肝炎研究的貢獻。那時,台灣很多人只活到四十、五十歲,肝炎病毒就開始發作,死於肝病。他說疫苗施打推動之後,台灣的人均壽命可能會超過一百歲。
我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我對生命的感受,是一天過一天,這樣活過來的。那時美軍每天來轟炸,B-29 轟炸機飛行高度很高,日本的高射砲打不到,它自由翱翔,炸彈要丟哪裡就丟向哪裡。日本沒有雷達,但美軍仍然空投鋁箔來干擾,轟炸機離開後,我們在山上會撿到很多長條的鋁箔。「今天活過來了,還有明天」。所以小的時候,我想,如果能活過三十歲,就算是不錯了。
後來我在大學開始做研究。四年級時的指導教授鄭華生,他告訴我,「遠哲你很努力,到三十歲,你一定會有很好的成就。」三十歲的時候,我在芝加哥大學當教授,算是有小小的成就。但是我對於人能活多久這件事,一直沒有定信那樣樂觀。不過到現在,我已經八十六歲了,還活著。
定信跟我都出生在日治末期。我們的童年都在大自然中成長,受大自然啟發了想像力與創造力。那時物資缺乏,習慣自己動手做,想辦法解決問題。我們認同養育我們的土地,也關心這塊土地上的人,想要創造一個比較美好的社會。現在來看,我年輕時候的兩個理想,成為優秀的科學家,算是做到了。但時代有新的挑戰,我們的社會也需要更多的改革跟努力,才能讓這塊土地變得更好。我的第二個理想,與志同道合的人打造美好的世界,還得繼續努力奮鬥。希望這本書,能夠把這樣的想法傳遞給下一代的年輕人。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