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序
2021年9月出版的《基礎邏輯》一書,儘管我們在它出版之前,就已經花了許多時間校稿,但是很遺憾的,等它出版之後,還是發現其中有些錯誤。不過慶幸的是,這本書很快地能夠再版,讓我有機會能夠借此機會將先前沒注意的錯誤加以修訂。在此,首要感謝讀者對本教科書的支持與批評指正,以及對其中錯誤的寬容與諒解。
自從《基礎邏輯》出版以降,也就是自從111學年起,我在輔大全人教育課程中心增開「邏輯與批判性思維」這一門通識課程,許多外系同學對邏輯知識的渴求,從其專注的上課眼神中可以窺知。絕大部分的同學認真學習的態度著實令我驚豔,不過也有少數同學急於批判,總以為批判性思維的訓練就是一群人群聚在一起,拿篇新聞稿件或文章,大家一同討論與批評,如此就可以自然養成具有批判性的思維能力。殊不知,一群具有思維盲點、偏見或自以為有邏輯的人聚在一起所形成的共識,其實是一種虛假與扭曲的共識。如果人們習慣性地透過邏輯謬誤進行思維推理,完全無意識到自己偏狹的思維框架,那麼這些人充其量只是在建構同溫層的封閉性話語或價值。換句話說,沒有具備清晰與嚴謹的邏輯推理能力,就不可能擁有理性批判的思維能力。
不容否認,邏輯與批判性思維是現代公民應該具備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就像投資理財的能力一樣,現代人缺乏這些基本生存的能力,無法讓自己活的有尊嚴、有品味與自在。如果現代人不具備有邏輯推理與批判性思維的能力,不僅會傻傻的成為財閥賺錢的工具,而且容易被人帶風向瞎起鬨,成為無腦的小粉紅或網軍,成為政客奪取政權的墊腳石,更容易被騙去柬埔塞當豬仔,被賣了還幫人數鈔票而不自知。
然而,什麼是「邏輯與批判性思維」?批判就是一種自我反思,與思考對象保持間距。也就是說,從一開始就對思考對象採取一種否定、質疑與懷疑的態度,進而加以剖析與認識,使我們能夠盡可能地掌握到真相,趨近客觀事實,逼近真理本身。但是,批判性思維並不是一種懷疑論。懷疑主義的立場是不相信有任何確切不疑的東西存在。懷疑論者認為,一切事物都是不確定的,因此我們無法建構知識,如果我們相信有所謂的知識,那一定是一種獨斷,要不就是那人智商有問題。但是真的是如此嗎?當然不是。
事實上,批判性思維的訓練,主要提升自己檢證錯誤的敏感度與推理能力,使自己具有識破他人論述的邏輯謬誤,以及辨識政客刻意掩藏的政治意識形態,蓄意煽動民族主義進行政治惡鬥與維權,或有心人士刻意的唬爛、嘴砲、講屁話與鬼扯的伎倆。重點是,我們該如何訓練我們的邏輯與批判性思維呢?誠如Descartes(笛卡兒)所述:在完整的知識中的各部分,每一真理和其他真理之間,互相都有關係,若找到某部分,其他部分也可找到,就像一生命體,任何部分受影響,其他部分也會受影響是相關的。所以我們首先必須提出一套方法,說明如何使用理性建立一套「有機聯結的真理」的完整知識。每個人都有理性能力,而須以一組規則、方法來控制駕馭理性。理性據此方法進行有系統、條理的思考。據此,Descartes 提出指導心靈如何走向正確的方向的四條規則:
第一,研究題目所關心的,不是別人說什麼,而是我們可以非常清晰判明的觀察,確定的推論。
第二,須能正確的觀察看出真的東西,而不會將假的看成是真的。
第三,若碰到非常複雜含混的主張,將它分成越多、越細越好,則主張會變得比較容易、簡單,理性就從最簡單的開始了解,而由簡單到複雜的知識。
第四,我們要接受的是在心中清晰明辨的概念,沒有絲毫懷疑的,否則就要停在那裡。
所以,當我們面對他人提出的意見、主張與論述時,首先要提出質疑(疑問),再則試圖回答(自己尋找解答),揭示思維中的不連貫以及思維中的不清晰之處,進而找出引領我們重新思慮,值得推敲斟酌的部分,以使思慮更加周延(周全),接著表述支持某個論點、觀點、假說或理論的理由或表述反對某個論點、觀點、假說或理論的理由,然後檢證論述中某個概念定義的完整性與本質性,最後檢證論述涉及的某個原則的適用性與普遍客觀性。然而,從事這一切思維推理的活動,都仰賴理性的批判者能夠掌握一套健全與完備的邏輯系統。針對上述,我相信這本教科書應該可以持續發揮其作用,為培養現代化公民略盡棉薄之力。
周明泉
2023 年10 月2 日筆於輔大文研樓LG304 室